許文娟 中共歙縣縣委黨校
讀完《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在震撼于習總書記“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歷練故事的時候,我更敬佩的是習總書記在青少年時期就立下了人生價值航標,這里我總結(jié)為“修齊治平,砥礪前行”?!靶摭R治平”體現(xiàn)出的是習總書記的家國情懷;“砥礪前行”再現(xiàn)的是習總書記在這一目標下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決心。
“修齊治平”出自于《禮記·大學》,講的是如何成就崇高德性和人格,怎樣才成為經(jīng)國濟世的人才。這也是一代代中國知識分子砥礪前行的價值航標。在書中受訪者陶海粟回憶道,習近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知識分子那些“修齊治平”“先憂后樂”精神是認同的。習總書記自己也曾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這代人自小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薄靶奚怼笔恰靶摭R治平”之始,亦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邏輯起點。在《論語·憲問》:中有“子曰:‘修己以敬?!唬骸缢苟押酰俊唬骸藜阂园踩?。’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講述的就是如何以“修身”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三個層次:修養(yǎng)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tài)度;修養(yǎng)自己使周圍的人們安樂;修養(yǎng)自己使所有百姓安樂。
15歲的孩子,年齡最小,去最苦的地方,習近平到底怎樣去踐行人生價值航標的呢?可以說梁家河7年知青歲月,就是他砥礪前行的7年,也是他“修齊治平”家國情懷的起點。
“修身”,是對社會、對家國負責任的第一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深情地回憶:“上山下鄉(xiāng)的時候,我15歲。我當時想,齊家、治國、平天下還輪不到我們?nèi)プ?,我們現(xiàn)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讀書、修身?!晃锊恢?,深以為恥’,我給自己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對待讀書學習,習近平始終是保持嚴肅恭敬的態(tài)度,在采訪實錄中,人們對習近平印象最多的可以說就是對習近平酷愛讀書學習的認同,無論是他下鄉(xiāng)時帶的那兩只裝滿書的箱子;還是老鄉(xiāng)評價他有個針縫的時間都要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或是他讀書涉獵廣泛,注重分析比對;更或是干了一天活,累得不行,他還點著煤油燈看到半夜,經(jīng)常熏得臉上都是黑的。這些旁人細節(jié)的回憶足以看出習近平對讀書修身的看中。正如書中所說,年輕時候的閱讀、年輕時候的苦學所能學到的知識和信息,很多已經(jīng)變化了,或者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但青年時期所養(yǎng)成的不倦學習精神和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及通過學習所養(yǎng)成的思維能力,則可以伴隨人的一生,對后來各個階段依然起著作用、發(fā)揮著影響。
“修身”做出表率,才能擔負起“治國、平天下”的社會責任。何毅亭用“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來形容習近平的知青歲月識最為恰當不過的,不到插隊年齡,本可留在北京當工人,卻勸服想幫助他留下的老師,毅然去插隊;隨著身邊知青一個一個的離開梁家河,他卻立志改變梁家河的舊面貌而扎根農(nóng)村;在當上梁家河村支書時,建沼氣池、跳入冰眼挖水井、辦鐵業(yè)社、代銷社和縫紉社等等。正如梁家河村民給他的評價,“群眾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近平一心為民辦事又善于為民辦事”、“近平真是個好后生”、總書記做了這么多實事,源于他親身體會到農(nóng)民生活面臨的難題,也源于他平時的觀察與思考。他敢于實踐,敢想敢干,也能干會干,能把想法變成現(xiàn)實。
清華大學教授錢遜曾說過:“處理個人和群體的關(guān)系,要把自己放在群體中間,隨時隨地想到別人?!靶藜骸薄鞍踩恕薄鞍舶傩铡保幚韨€人和群體的關(guān)系,要把自己放在群體中間,隨時隨地想到別人。我覺得這兩條可以概括為“以天下為己任”,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人生價值的理解?!笔舜笠詠恚暱倳浺幌盗兄螄碚男滤悸沸吕砟顭o不體現(xiàn)出他對人民的關(guān)懷和對時代的擔當。而這一切可以說都源于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經(jīng)歷,正是這段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使得他在艱苦環(huán)境中磨煉了意志和品格,實現(xiàn)了精神升華。對他擔當重任、繼往開來是不可或缺、至關(guān)重要的。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的感受到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所說的“一個國家有一批以國家興盛為己任的人,這個國家才有希望……一個人只有做出了無愧于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才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國家的前途就是每個人最大的前途! ”所以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樹立當代青年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自己選擇的領(lǐng)域始終堅守,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誘惑,受得起挫折,在工作中保持勤奮和踏實,不斷經(jīng)歷“錘煉”和“加工”,最終成為社會需要的精品和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