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親職教育的內涵出發(fā),闡述了親職教育對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必要性,分析了親職教育在這些家庭中實施的困難,并提出了相關建議:通過法律手段,強化農村留守兒童父母親職教育意識和認知;依靠學校,提升農村教師的親職教育水平;借助教育扶貧,鼓勵多方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提供免費親職教育;依托互聯(lián)網,開發(fā)可供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接受親職教育的線上平臺。
【關鍵詞】 農村;留守兒童;親職教育
由北京“上學路上公益促進中心”于2017 年7月21日發(fā)布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白皮書》顯示,有7.9%的被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稱父母離世對自己幾乎沒有影響。父母角色長期缺失嚴重影響了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怎樣做合格的父母?”這是農村留守兒童父母以及整個社會都要思考的問題。
一、親職教育的內涵
對親職教育的內涵,國內外學者有著不同的解讀。如臺灣學者王連生認為親職教育是父母為了家庭生活更圓滿,家庭親情更融洽,通過角色扮演、學習知識技能等途徑對子女實施的人格陶冶。Marlene提出親職教育是為了促使子女健康發(fā)展,向父母提供的有關兒童教養(yǎng)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我國《教育大辭典》中則將親職教育定義為“對父母實施的教育,其目的是改變或加強父母的教育觀念,使父母獲得撫養(yǎng)、教育子女的知識和技能”。綜上所述,考慮本研究實際,本文認為親職教育是對父母實施的關于“如何做好父母”“怎樣教養(yǎng)子女”,促進子女健康成長的教育。親職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親職教育更強調以子女為中心,注重親情的交融,采取輔導和引導的教育方式,創(chuàng)造民主但不放任的教育氛圍,通過親情交流,運用多種角色,加強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減少代溝。
二、親職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必要性
1、基于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
農村留守兒童親子聯(lián)接水平低,父母長期外出導致留守兒童對親情的感受度低,從而出現(xiàn)親情淡薄的狀況,留守兒童較非留守兒童安全感更弱,孤獨感更強,自信心更弱,自卑感更強。嚴重地親情缺失則容易引發(fā)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或極端行為。親職教育可改善留守兒童家庭的親情狀況,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
2、基于強化農村留守兒童家長角色意識的需要
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婚育年齡相對較低,甚至還有一部分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就已生育,對“為人父母”還沒有概念。此外,很多農村留守兒童家庭默認“父母生,爺爺奶奶帶“這樣的養(yǎng)娃規(guī)則,留守兒童父母的家長角色意識進一步弱化。聚少離多的親子相處方式也容易讓留守兒童父母忽略自身的家長身份。原生家庭父母在兒童的健康成長中的角色作用無人可替代,親職教育可強化家長角色意識,讓農村留守兒童家長真正地“做回父母”。
3、基于農村留守兒童家長教養(yǎng)水平的需要
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文化水平相對不高,在“怎樣教養(yǎng)子女”這一問題心有余而力不足。留守兒童父母因為能陪伴子女的時間很少,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易產生一種虧欠心理,從而發(fā)生溺愛縱容子女的行為。對子女教育方式不當、教養(yǎng)能力欠缺是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迫切需要改善的現(xiàn)狀。
4、基于社會和諧穩(wěn)定以及發(fā)展的需要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頻出,甚至出現(xiàn)犯罪行為和輕生行為,這些都不利于社會和諧和社會發(fā)展。少年司法實踐表明,涉罪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被害人大多數(shù)具有問題家庭背景,監(jiān)護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監(jiān)護職責導致家庭教育缺失,是未成年人違法涉案的重要因素之一。親職教育能夠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促進留守兒童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健康成長。
三、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實施親職教育的困難
1、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對親職教育缺乏認知
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絕大多數(shù)都是迫于生計外出。在留守兒童父母看來,他們的任務是掙錢養(yǎng)家,在物質上給予子女和老人保障,孩子的生活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孩子的教育則認為是學校的事情。在這種思想下,忽視了自身對孩子承擔的教養(yǎng)義務,對孩子精神情感上的關注較少,難以發(fā)現(xiàn)自身在養(yǎng)兒育女過程中的不足,對提升自身的為人父母能力缺乏認識。
2、農村缺乏有效的親職教育途徑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教養(yǎng)孩子的技能和知識主要來源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繼承、親朋好友的經驗傳授?;诮洕鐣娜招略庐?,這些技能和知識也需要不斷更新。在農村,能夠提供親職教育的平臺少,途徑單一,且不具有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家校合作下,學校利用網絡社交工具如微信、QQ等社交軟件邀請留守兒童家長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留守兒童父母從中能夠獲取到一些親職教育。
3、參與農村親職教育的社會力量不足
在城市,親職教育逐漸得到重視。城市家庭對親職教育的需求日漸增大,城市的幼兒園、中小學將親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民營資本也進入親職教育領域,興起了各種親職教育機構;居民社區(qū)也逐步建立起了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下,隨著教育扶貧逐漸深入,一些志愿者和學校參與到農村親職教育中來,但由于經濟條件、地理位置等的限制,社會力量對農村親職教育的支持還不夠。
4、線下親職教育實施難度大
親職教育可在線上和線下進行,線下的親職教育主要包括集中培訓和集中聽講座等等。留守兒童父母在城市務工,工作繁忙,閑暇時間較少等增加了線下親職教育實施的難度。留守兒童父母務工場所分散也增加了線下親職教育組織的難度。
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親職教育的建議
1、通過法律手段,強化農村留守兒童父母親職教育意識和認知
從2016年起,在成都試點對涉罪未成年人的父母進行強制親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親職教育可借鑒這種方式,對于違法亂紀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實施強制親職教育。此外,完善《家庭教育法》等相關法律,將親職教育作為一項內容納入法律體系中,明確留守兒童父母的法律責任,強化親職教育意識和認知。
2、依靠學校,提升農村教師的親職教育水平
一個好的親職教育項目對親職教育實施者有著一定的要求,如果在親職教育實施過程中,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對,會使親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產生負面影響?;谵r村留守兒童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教師作為當前親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面臨著提升親職教育水平的要求。學??勺鳛榻M織者,選派教師參加專門的親職教育培訓,獲取親職教育資質認證。與此同時,學校可以請親職教育專家走進校園,為全體教師實施短期培訓。此外,建立專門的親職教育品控小組,對親職教育的實施全過程進行把控,減少親職教育實施不當、效果差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3、借助教育扶貧,鼓勵多方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提供免費親職教育
有數(shù)據顯示,64%的農村家長表示愿意參加免費的親職教育技能收集短信服務和培訓班。將親職教育作為教育扶貧的一個內容。一方面,政府增加對親職教育的經費投入,通過學校、村委會等設立免費的針對農村家庭的親職教育培訓班、互助組、家長課堂等;另一方面,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民營親職教育機構、親職教育專家人士等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實施公益性質的親職教育,幫助留守兒童父母提升親職教育認知和教養(yǎng)技能。
4、依托互聯(lián)網,開發(fā)可供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接受親職教育的線上平臺
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為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接受親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微信、APP 等都可以應用于親職教育。引導鼓勵專業(yè)人士推出圍繞“親職教育”的微信訂閱號、公眾號,留守兒童父母關注并閱讀推送的文章,參與線上的互動活動。現(xiàn)有已有一些較好的親職教育類的公眾號如“年糕媽媽”、“父母在線”等。向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推薦親職教育APP,如“媽媽幫”“甜甜圈親職網”等。此外,根據這一部分家庭的特點和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做APP,讓親職教育更具有針對性。為了更有效地幫助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在教養(yǎng)子女過程中遇見的問題,線上親職教育平臺應增強互動功能。
五、結語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親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以上只是筆者就當前現(xiàn)狀提出的一些建議。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在該戰(zhàn)略下,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親職教育狀況一定會得到更好的改善。
【參考文獻】
[1] 《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發(fā)布 留守兒童約千萬[N]. 新京報,2017-07-23.
[2] 王連生.親職教育[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7.
[3] Marlene Zepeda,F(xiàn)rances Varela.Promoting Positive: parenting practices through parenting education [J].Building State Early Childhood Comprehensive Systems Series,2004(13).
[4]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 王連生.親職與幼教[M].臺北:臺灣師大書苑,1992.
[6] 成都率先試點強制親職教育[N]. 成都晚報,2017-10-30.
[7] 馬亞婷,陳晶琦,王付曼,肖晚晴,張曼,張文靜,段桂琴,李景壹,羅曉玲.小學生家長親職教育技能現(xiàn)況及需求評估[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44(03).
【作者簡介】
黃文群(1983—)女,漢族,江西吉安人,碩士研究生,吉安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企業(yè)管理,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