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悅
摘 要:散文是美文,形神兼?zhèn)?,而且字字珠璣、意蘊深厚。因此,如何真正牽引學生心靈,領(lǐng)會文本意蘊,達到對散文內(nèi)涵的審美感受與認知,顯得尤為重要。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方法;初探
語文課堂本應(yīng)是最具有生命力、穿透力的鮮活的課堂,本應(yīng)是最具人文魅力、最能提升學生精神品位的學科;散文教學本應(yīng)是喚起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意義的謳歌,而現(xiàn)當代散文教學本應(yīng)為語文教學沖出一條新路,為語文教學創(chuàng)造一片碧海藍天,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一、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閱讀
溫儒敏先生曾說:“讀”是最重要的,學好散文的第一步是閱讀。首先是朗讀。從語文版教材單元目標看,每個文學作品單元幾乎都提到了朗讀。朗讀是一種將文字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它是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wù)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所以,朗讀在語文學習中是最重要的。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是閱讀的起點。它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在思想上獲得熏陶,還有利于情感的傳遞。閱讀是一種能力,想要形成這種能力,必須要將激發(fā)興趣放在首位。語文課應(yīng)該是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的,感性的、人文的、審美的內(nèi)容,都可以在個性化的閱讀中將興趣與靈性喚起;但目前在考試目標中還納入了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這就容易將學生的興趣扼殺了。其次是調(diào)整閱讀姿態(tài)。語文課程論專家王榮生教授指出:籠而統(tǒng)之的“閱讀”及“閱讀能力”是不存在的,當我們說“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時,一定要對一個前提進行追問: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怎樣一種閱讀姿態(tài)下的閱讀能力?很多時候,我們的確培養(yǎng)出了某種“閱讀能力”,可這種能力卻不是學生發(fā)展需要的,也不是得到社會認可的。
二、恰當使用課堂導入
設(shè)計優(yōu)秀的散文課堂導入,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這要求教師在課堂導入過程中,重視所有的環(huán)節(jié)。下面,主要介紹兩種散文課堂導入法:一是問題導入法;在散文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提問,提問的主要內(nèi)容是和散文相關(guān),而且又不會偏離學生的日常生活。通常使用該種方式進行課堂引導,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以“雪”為例進行詳細說明,首先,在散文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提問,如南北方的雪景有什么不同之處,在你心中最美的雪景是什么樣的等問題,在學生進行自由發(fā)揮后,在進行教學。二是影片導入法;在散文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播放和散文相關(guān)的視頻,首先讓學生觀看,然后在引入散文教學。在學生學習“雪”之前,可以用短片播放的形式播放幾段有關(guān)雪景的視頻,讓美麗的雪景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用此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散文的美,并可以讓這種美留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覺到散文是枯燥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散文教學的導入方面,教師一定要認真設(shè)計,盡量讓學生在散文教學開始前就能夠認真學習散文,這樣才能極大提高散文教學效率。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散文的三種意識
初中語文散文的學習,不像文言文等之類的學習,它重在的是一個欣賞、感悟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很多的美都需要我們潛意識的帶著獨特的見解去理解感悟,因此,學生良好潛意識的形成,是有效引導學生學好散文的關(guān)鍵。在初中的散文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以下這三種意識:①獨特意識:抓住散文的特征—“貴在有我”,引導學生潛心體會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深入挖掘作品的“獨特與深刻”的“情思”,找到作品中的那個“我”,體悟出“我”的個性;②鑒賞意識:審美閱讀能力,包含審美感受力與審美鑒賞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礎(chǔ),轉(zhuǎn)自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不僅感受散文的美,而且要從遣詞造句、音韻節(jié)奏、文脈氣勢、修辭手法上分析它何以產(chǎn)生美的效果。讓學生“跳出來反觀”,依托審美的感性認識,深化其思想涵義的深刻精妙之處,精化其人文情懷的感人之處;③語言意識:引導學生“披文入情,高度重視對語言文字的品味”,高質(zhì)量地培養(yǎng)語感。教學中,只有學生初步的形成這三種意識,并有效的運用與散文的學習中,能極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教學效率逐步提高。
四、自覺滲透美育
散文也被譽為“美文”,愛美、審美、求美是人之本性,以人為本的散文教學必須滲透美育,才能吸引學生對散文的喜愛。為此,教師應(yīng)從三方面去實施這一教學。一是用美的形象吸引學生。美是抽象的東西,但伴隨著感性的形象,課文中的感性形象雖不是物的具象存在,卻是可感知的,作者在作品中栩栩如生的描述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美的形象世界,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美的所在,接受作品中美的形象的熏陶,啟發(fā)學生和文中美的形象對話交流,也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fā)。如九年級的“散文家談散文”(“白鷺”)中形美、意美、情美。形美,美在大小適宜、色彩和諧;意美,美在文中有畫、畫中有詩;情美,美在以心格物、融通自然。二是用美的情感感染學生。隨著教學中對情感的激發(fā)、表現(xiàn)、持續(xù),引領(lǐng)學生的情感進入一個自由精神王國。散文都寄托蘊含了作家豐富的思想感情,教師自身與作家以及作品中形象的共鳴是不夠的,關(guān)鍵要讓學生也與之產(chǎn)生共振,使教師學生都能抓住散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帶給學生豐富的美感享受。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教師在教學散文時,除了要教給學生必要的散文基礎(chǔ)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分析散文的語言美,品味散文的意境美,體會作者的情感、思想,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用獨特的眼光欣賞散文,提高審美鑒賞能力,陶冶情操,充實心靈。
參考文獻
[1]錢曉柳.批文入情——淺談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J].成才之路,2014(19).
[2]牛風嶺.初中語文散文鑒賞教學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