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以其優(yōu)美的肢體語言,深厚的藝術感染力,成為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教育不能僅僅只局限于舞蹈教學,應該把舞蹈教育提升到應有的地位。通過舞蹈鑒賞形式,把舞蹈教學、舞蹈知識和技能訓練有效的結合起來,讓舞蹈教學形式變得多樣化,使之相互促進、相互補充。通過舞蹈鑒賞,可以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舞蹈藝術,使舞蹈教育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舞蹈鑒賞教學是舞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舞蹈鑒賞教學實踐中,也存在很多的突出問題,如果這些的問題得以解決和改善,就能進一步達到我國舞蹈教育的目標。
縱觀目前我國高校舞蹈教學的發(fā)展,不僅一些專業(yè)的舞蹈學院開設了舞蹈鑒賞課程,一些普通高校也設置了相應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舞蹈視野。但長期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很多高校舞蹈教師的教學模式仍以舞蹈學院式為主,致力于使學生具備專業(yè)的舞蹈水平,雖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舞蹈技巧和技能的掌握,但這種“重技術,輕能力”的教學方式,無法適應高校舞蹈教育的目標和宗旨,更無法適應高校舞蹈專業(yè)的發(fā)展要求。
在舞蹈鑒賞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容較為片面,教師很少做到多方面兼顧,只關注對學生肢體方面的訓練,而忽視了與肢體訓練同等重要的基礎知識的傳授。舞蹈鑒賞種類龐多,雜亂不清,舞曲鑒賞的選擇較為零散,缺乏完整的學科體系,講授的內容多為舞蹈的起源、舞蹈的代表人物、舞蹈經典作品的鑒賞等,不能滿足高校學生內心對舞蹈的憧憬和期待。
舞蹈教育在社會的地位越來越高,因此衍生出一些舞蹈教育機構,原因就在于現代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已不僅僅只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舞蹈鑒賞是舞蹈教育的重要枝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個舞蹈教育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滲透作用以及教育意義。舞蹈本身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科目,是一門身體語言藝術,有著獨特的藝術語言和不同于其他科目的表現形式,所以舞蹈鑒賞對于整個舞蹈教育來說都是需要被重視的,是舞蹈教育中不可脫離的成分。例如,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傣族舞蹈《水》、《雀之靈》來說,兩個作品都是女子獨舞,反映了傣族女子的生活,如果不通過舞蹈鑒賞的分析和講解他們各自的表演藝術特點,如何去學習優(yōu)秀舞者的表演技巧,容易使舞蹈失去本身的色彩。
從目前的舞蹈教育來看,最基本的訓練主要是舞蹈動作,其基本的教學形式是言傳身教,首先教師先示范動作,然后學生再進行動作模仿。由于每個教師的專業(yè)水準以及對動作標準要求各不相同,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存在不同,使得舞蹈動作的學習成果會有很大的差別。舞蹈鑒賞在舞蹈教育中有著很大的指引和指導作用,通過選取一些比較經典的代表作,有計劃的組織學生進行舞蹈鑒賞,適當的舞蹈鑒賞能夠讓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同時將自身的表現力達到最佳水平,加深對舞蹈動作的理解,從而讓自身的動作更加規(guī)范,有效提高學生的作品鑒賞能力。
舞蹈教育是教育與學習相結合的過程,是一個相稱價值觀念和分享審美情趣的過程。在舞蹈教育中,通過排練和鑒賞優(yōu)秀的經典劇目,能夠有效提升舞蹈教學的整體水平,學生也能更好的把握舞蹈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和人文情懷。學生通過對優(yōu)秀舞蹈作品進行鑒賞,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更多樣化的舞蹈形式,促進學生對舞蹈作品的學習能力。在具體舞蹈作品鑒賞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對舞蹈劇目的創(chuàng)作手法、意圖以及動作等內容進行系統(tǒng)性的鑒別,并指出作品中的不足,讓學生對作品本身有一個整體、深層次的了解。通過舞蹈鑒賞使學生更準確的掌握舞蹈風格,充分讓學生體會舞蹈藝術的美感,從而增強學生的舞蹈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在舞蹈教育中,舞蹈鑒賞的內容可謂是相當廣泛,不僅可以通過課堂上的視頻賞析以及現場的表演,還能組織學生進行舞蹈壁畫、文物、風采等內容的鑒賞。例如,隨著對敦煌莫高窟壁畫鑒賞的逐步深入,《飛天》的舞蹈作品應運而生,獲得了國家級舞蹈藝術家的高度贊揚。在此舞種形成后,很多的舞蹈藝術家紛紛投入到敦煌舞蹈的研究中,并在此之后創(chuàng)作了《絲路花雨》,有效的將敦煌舞蹈與我國的古典舞蹈相結合,在動靜結合的同時充分展現了敦煌舞蹈的魅力和藝術特色,深受人們的歡迎。由此可以看出,舞蹈鑒賞是舞種創(chuàng)作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是舞蹈創(chuàng)編和舞種創(chuàng)作的前提條件。
總而言之,在舞蹈教育中,舞蹈鑒賞的價值已經越來越不可忽視。通過舞蹈鑒賞,不僅能讓學生提升自身舞蹈技能和藝術表現力,還能提高舞蹈教育的整體效果,所以要重視舞蹈鑒賞在舞蹈教育中的價值,深入體會舞蹈的藝術內涵,提升舞蹈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