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葭 圖:青州文化、半木
一支香,一縷煙,既可靜思,又能松弛神經。燃香、點香,往往像是一幅畫,更是一種美態(tài)。
點茶、焚香、插花、掛畫,在宋代被稱為文人四藝(亦稱“四事”),是當時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宋代四藝者,以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品味生活。居于“四藝”第二的香道,則是一種自然與人文交匯的體現(xiàn)。香料天然的色澤與芳香令人心曠神怡,香器則體現(xiàn)了工藝與技巧,焚香、品香又提升了個人涵養(yǎng)與修為……這與我們現(xiàn)代人追求生活美學,講究個人品位的生活態(tài)度極為相似,亦與當今東方美學主流意識不謀而合。
品香作為“四雅事”之一,過程中充斥著濃濃的儀式感。品香的講究很多,甚至用香的場所、時間等都有考究的規(guī)定。用香一般有篆香、燜香、焚香、蒸香、熏香和煎香等幾種方法,根據香品不同,用香的方法和程序也各不相同。其中最能體現(xiàn)傳統(tǒng)香道文化韻味的當屬隔火熏香法,從松灰、燒炭、入炭、壘灰、壓灰到打筋、開火窗、切香、入香、品香,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規(guī)范的手法和講究。
準備階段,主客入座,主客在主人左手邊,陪客依次在主客左手邊落座;品香前呈茶,茶要清淡雅致,避免影響品香。而正式到了品香的程序中,更為莊重典雅。如打筋,先分為五個區(qū)域為主筋,再打出九條小香筋,此為“九五至尊”;再如品香的手法,要一只手從爐底輕輕托起香爐,另一只手拱成空心半球狀來使香氣聚攏,然后細心吸香品香,再將頭微低轉向右邊,將濁氣呼出。主人如此品過三次后,將香爐傳予主客,主客依此品過三次,再向左依次傳遞,三巡為止。
置身其中,會使人自然地在內心產生一種肅穆的神圣感。無論在你的腦海中有多少愁情煩事,都會在氤氳的幽香中隨風而散。
瓦片 插香座
古人講究“器以載道”。歷代用香、玩香人士發(fā)展出各種香器,材質眾多,常見有銅、瓷、玉、木等。秦漢貴族的博山爐、雁爐;宋明文人圍繞香事而設的香薰、香插、香筒等,無不造型典雅、制作精巧。將香器陳設案頭,焚上香,便同時兼得收藏觀賞與美化家居之妙用。
香器尤其是香爐,宋代燒瓷技術高超,瓷爐生產量巨大,宋代最著名的五大官窯都生產過香爐。瓷爐雖然不能像銅爐那樣精雕細琢,但宋代瓷爐卻自成樸實簡潔的風格,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而明代宣德爐更是一時名品,洗練的造型、精湛的做工,備受后人推崇。
除了最常見的香爐之外,還有薰球、香囊、香盤等都是屬于香器的范疇。這些豐富的香器種類,主要是為了配合各種不同型態(tài)的香焚燒或蒸薰的方式而產生。除了實際上的用途之外,基于美觀及裝飾的考量,爐身的造型、色彩更是琳瑯滿目,配合裊裊香煙及美好的香味,讓用香的情境達到極致。此外,如今,還有一些融合當代設計的香器,在材料、造型上已有所創(chuàng)新,適用于當代家居生活。
香道之妙,還在于它能構建出一個“清、靜、和、寂”的意境。爐瓶三事的書齋案供以及香案、香幾成為文房清玩的典型陳設。文人在香道上間接溶入了琴、棋、書、畫,它更注重一種綜合性的品香氛圍和個人體驗。
香道本質上是一種對美的崇拜,每次品香就是一次精神上的滿足?!跋恪辈辉賰H是品玩之物,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象征,具有儀式化傾向,講求程序美學?,F(xiàn)在,焚香已然成了一門精致的藝術,在閑情雅致的時節(jié),我們或可效仿古人,“明窗延靜晝,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痹谌鹣阊U裊中,參悟一下生活的禪意與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