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暉 鄒曼璐
摘要:民間舞蹈,是由人民通過自導自演,來表現(xiàn)當?shù)仫L俗文化、生活習俗、精神面貌等的群眾舞蹈。在近年,我國的舞蹈事業(yè)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精彩程度越來越高,因此被吸引的人民群眾也越來越多。各大高校為了滿足人民的興趣,傳承地域特色舞蹈文化,同時也為了各自的榮譽感,校領導對于民間舞蹈的重視程度也逐年上升,這種重視進而造成學生的舞蹈水平全面提高的局面。但在這種局面下,仍有些許的不足存在。學生在進行舞蹈學習時,缺乏舞蹈表現(xiàn)力,沒能充分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這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為了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舞蹈水平,本文從地方高校舞蹈教學中民間舞蹈的作用這一方面進行淺析。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舞蹈表現(xiàn)力
一、高校民間舞蹈教學的意義
(一)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
民間舞蹈,在百科全書上的定義是,泛指起源并發(fā)展于民間,受民俗文化等的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wěn)定,以自娛自樂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這也就說明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都會發(fā)展出符合當?shù)靥厣莫毺匚璧浮_@些舞蹈由于表演者的身份,年齡等差異又有千姿百態(tài)的表現(xiàn)形式。民間舞蹈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將自己地區(qū)的家鄉(xiāng)文化帶入,從這方面來看,民間舞蹈可以稱之為民族文化的精髓。通過各種不同的舞蹈,便能夠想象到它們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內涵。而正因為民間舞蹈能夠表現(xiàn)出各自家鄉(xiāng)的風俗文化,社會習俗,歷史面貌等,民間舞蹈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起到了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作用。
(二)民間舞蹈的教育意義
舞蹈,對于一個人來說有著重大的塑造意義。它能夠在日常訓練中鍛煉出一個人的形體美,還能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出一個人的精氣神。更重要的是,在日常訓練以及登臺表演中,學子會耳濡目染,逐漸陶冶自身的情操。對于民間舞蹈就更不用說,它能使學生在舞蹈訓練中逐漸接觸到各民族不同的風俗文化。在不斷練習中,民間舞蹈中所蘊含的文化,歷史,風俗等都呈現(xiàn)出來。學子們一邊感受文化的洗禮,一邊將這種文化與舞蹈結合起來,舞蹈水平與文化涵養(yǎng)都得到了很好的滋養(yǎng)。
二、高校民間舞蹈的現(xiàn)狀
從進入21世紀以來,各種行業(yè)的競爭激烈程度在不斷上升,由此帶來的后果是行業(yè)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各大高校在發(fā)展中,也確實考慮到這個現(xiàn)狀,正不斷加強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各大高校對學子進行民間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正不斷對現(xiàn)有教學制度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并大力引進先進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學生們對舞蹈這一概念的理解,更令學子們深深體會到民間舞蹈的深刻內涵,極大豐富了舞蹈在學子們心中的形象。隨著國家教育部門對于民間舞蹈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教師參加了教學制度的改革,學生們發(fā)展的道路也越來越寬闊。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觀念在教師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很多教師即使心里認同教學制度的改革,卻無法將這種改革的意識落實到實踐當中。中國舞蹈又受到西方舞蹈的影響,一些炫酷的舞蹈,比如:街舞,機械舞等舞蹈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而對于傳統(tǒng)的民族舞蹈不感興趣。也有一部分同學,雖然在各種原因下學習了民間舞蹈,但是卻沒有對民族舞蹈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樣不僅使學生無法更好地提高舞蹈水平,還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以及自身水平的提高,制約了學生的良好發(fā)展和進步。
三、高校舞蹈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教學方式存在弊端
遍觀各大高校,絕大部分高校在進行民間舞蹈教學時,大多是強調學生們的動作與技術,嚴苛而大量的訓練使學生們很好達到老師的標準。但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地位無疑比學生們高很多,占據(jù)了絕對的主導地位。我們無法對教師的嚴苛訓練進行指責,也不能說教師的指導作用對于學生們不重要。但是,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這種古老傳統(tǒng)的死板教學方法,是不適合當今的時代浪潮的。現(xiàn)如今,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們自身在舞蹈中體現(xiàn)出的靈活性與創(chuàng)造性。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心理無法接受上個時期留下的教學模式,這就產(chǎn)生了教學模式與新時代人們的接受能力之間的矛盾。在這種狀況下,兩者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尖銳,導致教學這一目的地喪失。在這個新的時代,學生們從小到大都是接受五花八門的信息而成長的,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長時間教學下,學生們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力會受到一定的抑制。
(二)學生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分離
舞蹈,在以前,甚至是現(xiàn)在,都可以說是藝術生的專利。這項才藝在從前是重技術技巧而輕視理論學習的。這也造成大多數(shù)藝術生文化課的成績只是處于及格線邊緣,而大多數(shù)文化課成績好的人,卻在舞蹈方面沒有出色的表現(xiàn)。而且?guī)缀跛械母咝N璧附滩膸缀跻粯?,完全不考慮地域與文化差距,沒有當?shù)靥厣?,造成學生們學習舞蹈的興致低迷,更不用談民間舞蹈了。
(三)教師對學生的成績評價過于片面
在目前的評價模式中,每次的評價結果都是由學期末的匯報表演來評估的。這種模式只看重期末學生們表演出的舞蹈技巧與技能,而忽視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扼殺了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是無法真正判斷出一個學生的真實水平的。這也導致“好學生”可能無法在未來有很好的表現(xiàn)。而民間舞蹈是民眾即興創(chuàng)作的舞蹈,更多需要的的是創(chuàng)新。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性。
四、有效對策
(一)加大對舞蹈作品深入體驗的力度
舞蹈是一門注重實踐的才藝,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是枯燥的訓練,無趣的理論學習,還要讓學生體驗民間文化。只有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的鍛煉,學生的整體舞蹈水平才會得到提高。上文提到過,民間舞蹈是各個地區(qū)民族文化的精髓,所以在訓練時,教師不要忘記讓學生深入了解民族地區(qū)文化,體驗舞蹈作品,充分體會每個作品中所蘊含的內涵。
(二)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民間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合適的場合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適合的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易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還對學生提高民間舞蹈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己也要跟上時代。要緊隨著時代的浪潮,并隨著學生的舞蹈水平的改變而隨之更改自己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更加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
(三)對民間舞蹈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總覽近年民間舞蹈的發(fā)展狀況,少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沿用舊的教學模式,而不是根據(jù)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計劃。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造成的問題,對學生的發(fā)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鑒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對舞蹈的新教材以及新課本進行熟練的掌握,并能夠改變曾經(jīng)的教學模式,合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工具,為現(xiàn)在的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先進的教學環(huán)境。當然,這不是說以往的教學模式一無是處,無論是枯燥的練習,還是動作的標準,都能明顯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xiàn)力。只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對曾經(jīng)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調動學生們更多的積極性。
(四)加強教師的引導和示范
教師是民間舞蹈的傳授者和引導者,因此,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與舞蹈水平會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進而影響到民間舞蹈的發(fā)展和傳承。這就要求教師對自己要有嚴苛的要求,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民間舞蹈的繼承與發(fā)展。教師在教學前,對于民間文化的資料與歷史必須要有深切的認識,明白這支舞蹈的文化內涵與精髓。這樣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對對于每個動作都有明確的認識,從而根據(jù)自身的條件提高舞蹈表現(xiàn)力。教師也要確保學生的基本功足夠扎實,主動了解民間舞蹈的深切魅力,使學生的舞蹈功底可以全面的提高,從而為未來的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五、總結
地方高校舞蹈教學中,民間舞蹈教學有很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讓學生學習才藝,更是對民間舞蹈這一傳承的繼承,還是對一個民族文化的傳承。舞蹈有著樸實無華、生動靈活、充滿趣味等特點,這些不同特點吸引著不同群眾的喜愛。它豐富了人民的生活,更加豐富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各大高校需要以自己當時的狀況將民間舞蹈教學進行下去,使得民間舞蹈得以延續(xù),民族文化得以傳承。
參考文獻:
[1]竹含萩.淺談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神州,2017 (22):84.
[2]鄭國棟.采茶戲納入高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途徑[J].福建茶葉,2017 (5):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