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穿棉衣、夏天穿短袖,這對普通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卻有一類人群,即使在最熱的時候,別人開著空調才覺得舒服,他卻要長衣長褲“全副武裝”,孤獨地承受著冷的感覺;別人在吃著冰涼透心的冷飲及香甜多汁的水果時,他卻只能捧著溫水,無助地在一旁投去羨慕的目光。到了冬天,不只是早早地套上羽絨服,整條命都似乎要靠烤火爐、暖寶寶來維持了。
雖然每個人對溫度的敏感度有差異,但如果過分怕冷,則可能是身體發(fā)出的異常信號,需要及時干預。
1.陽虛
中醫(yī)認為,怕冷最常見的原因莫過于陽虛。陽虛指的就是由于陽氣不足,失于溫煦,以形寒肢冷等虛寒現象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tài),包括腎陽虛、脾陽虛、心陽虛等。
【對策】
可根據陽虛具體的類型適當藥物治療。
★心陽虛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心悸心慌、失眠多夢、心神不寧、惡寒肢冷、胸悶胸痛等)宜溫補心陽或回陽救逆,常用如人參、附子、甘草等;成藥可選桂枝甘草丸等。
★肝陽虛者(除常見陽虛癥狀,可見頭暈目眩,女性乳房脹痛、少腹冷痛、月經不調,懈怠疲勞,憂郁,抑郁等表現)宜溫補肝陽,常用中藥如鹿角膠、淫羊藿、巴戟、葫蘆芭、菟絲子、杜仲等;成藥如黃芪建中丸。
★脾陽虛者(臨床可見食欲不振、腹痛綿綿、腹脹、喜溫喜按等表現)應結合其病癥表現選擇用藥,治宜溫中散寒,常用如山藥、菟絲子、肉桂等;成藥如小建中膠囊。
★肺陽虛者(常見有久咳、清痰、氣短易喘、后背畏寒的表現,或伴有反復感冒,胸部憋悶等)宜溫肺散寒,常用中藥如干姜、桂枝、補骨脂、巴戟天等;成藥如小青龍湯。
★腎陽虛者(見于勞累過度、年老體衰、久病等人群。除常見陽虛癥狀,還可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軟、性功能減退、小便清長、耳鳴、記憶力減退、嗜睡等表現)需溫補腎陽,常用中藥有鹿茸、桂枝、甘草、黃芪、山萸肉、淮山、枸杞等;成藥如金匱腎氣丸。
2.甲狀腺分泌不足
甲狀腺素有“生熱”的作用,能使人體基礎代謝增高,皮膚血液循環(huán)加快,增加熱量。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時,由于產熱少,所以怕冷。而甲減患者,因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應不足,導致比其他人更容易怕冷。
【對策】
甲減患者,應補充富含鐵質的食物,補充維生素B12(如動物肝臟),必要時還要供給葉酸、肝制劑等。日??啥嗍秤煤鞍踪|豐富的食物,如蛋類、乳類、肉類、魚類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如豆成品、黃豆,以及各類蔬菜及新鮮水果。
3.雌激素降低
年輕女性因為體內雌激素的含量高,體內的熱量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在皮下,新陳代謝較慢,熱量的合成作用大于分解作用,使體內熱量釋放較少,保持體溫。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性激素水平下降,中樞功能異常,血液循環(huán)不好,更容易怕冷。
【對策】
豆?jié){中富含大豆異黃酮,更年期女性食用豆?jié){有益。除此之外,更年期女性也容易出現疲乏、盜汗。若癥狀明顯,可前往更年期門診進行問診咨詢,通過運動、飲食以及藥物等調理,幫助自身平穩(wěn)度過更年期,緩解不適癥狀。
4.雷諾氏綜合征
手足冰涼還要注意血管炎、周圍神經炎以及雷諾綜合癥等。雷諾氏病多見于女性,發(fā)病年齡多在20~40歲之間,在寒冷季節(jié)發(fā)作較重。如果雙手在遇到冷空氣或者用冷水泡一下的時候出現變白,然后變紅或者変紫的情況,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是雷諾綜合征的表現,提示身體內出現某種異常,甚至是嚴重的疾病,如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皮肌炎、系統(tǒng)性硬化等。很多患者,他們往往幾年甚至十幾年前即出現雷諾現象,但是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以為是“凍瘡”。天氣轉暖后,他們的癥狀往往會減輕,因此就漸漸淡忘了。
【對策】
發(fā)現雷諾現象,不要掉以輕心,要及早到風濕免疫科就診。因為雷諾現象很可能是很多免疫性疾病的一種前兆癥狀,在若干年后就有可能發(fā)展為典型的風濕免疫性疾病,只有到風濕免疫病??凭驮\才有可能獲得早期診斷和正確的治療。同時,秋冬出門,做好保暖措施。
5.缺鐵性貧血
鐵在人體內參與含鐵血紅素的合成,進而提高血液攜氧的能力。但是缺鐵的患者外周組織的氧供應就比較少,從而造成能量代謝發(fā)生障礙,所以會因為產熱不足感到非常寒冷。
【對策】
紅肉、血豆腐、動物肝臟含鐵尤其豐富。瘦牛肉、瘦羊肉、瘦豬肉等紅肉可以天天吃1兩左右,血豆腐可以適量吃,新鮮動物肝臟可以每個月吃2~3次,每次半兩左右即可,這些方式可有效補鐵。
北京朝陽醫(yī)院副院長沈雁英教授、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楊力教授、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田栓磊博士等為怕冷者推薦了最佳進補飲食。
韭菜
韭菜又名起陽草,味甘、性溫,能補腎助陽、溫中開胃、降逆氣、散淤等。韭菜用來炒食或做餡都很適宜。
核桃
核桃味甘、性溫,能補腎助陽,補肺斂肺,潤腸通便。它含豐富的脂肪酸、蛋白質、鈣、磷、鐵等成分。生食、炒菜、熬粥、做湯都不錯。
推薦食療:韭菜炒核桃仁。先將核桃仁炸至焦黃,再加入韭菜、食鹽,翻炒至熟,具有補腎助陽的功效。
羊肉
羊肉最適宜冬季食用。它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能很好地被人體吸收。它具有很好的溫熱補陽的作用,對一般風寒咳嗽、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病后或產后身體虛虧等有治療和補益效果。另外,狗肉、鴿肉等也不錯。
枸杞紅茶
怕冷的人可適當喝些紅茶,而不要喝綠茶,后者有清熱降火的功效。若想增加補陽的效果,可以在紅茶中加入枸杞、紅棗等。
黃酒
中醫(yī)認為,黃酒性大熱,味甘、辛。有通血脈、散濕氣、除風、下氣等功效,熱飲效更佳。
俗話說得好:“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睂τ诟裢馀吕涞娜藖碚f,適當鍛煉不可或缺。
冬練前做好準備活動
冬日鍛煉前,要做好準備活動。這時氣溫低,體表血管遇冷收縮,血流緩慢,肌肉黏滯性增高,韌帶彈性和關節(jié)靈活性降低,極易發(fā)生運動損傷,鍛煉前做適當活動能避免。準備活動可采用慢跑、擦面、浴鼻及拍打全身肌肉等,調動機體各部分機能活動,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和反應能力。
運動量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加
尤其是跑步,不宜驟然間劇烈長跑。必須有一段時間小跑,活動肢體和關節(jié),待機體適應后再加大運動量。通過鍛煉,感到全身有勁,輕松舒暢,精神旺盛,體力和腦力功能增強,食欲、睡眠良好,說明這段時間運動是恰當的。倘若感到身體軟弱無力,提不起精神,疲乏不堪,食欲減。睡眠差,厭惡鍛煉,需注意減少運動量,或改用另一種運動鍛煉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時還需注意防摔。如遇冰封雪飄天氣,可在室內原地踏步跑,既能收養(yǎng)生之效,又能避免意外。
人體有8個部位最怕冷,對它們進行保暖防護尤為重要,只要方法得當,就能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雙腳
最好的辦法是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huán),使全身都暖和起來。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涌泉穴,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鞋襪最好保暖透氣、吸濕性好。
腰部
無論男女天冷時一定要穿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平時可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fā)熱后,緊按腰眼處(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凹陷處),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50~100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頭部
冬天要給頭部保暖,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蓋住前額的。頭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應先到室內慢慢消汗,避免冷風直吹。此外,每天清晨梳頭百余次,使頭皮微熱,有利于頭部經絡氣血通暢,促進諸陽上升,氣血不衰。
脖子
冬天最好穿立領裝,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圍巾,對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病有好處。
適當來點小動作也會讓頭部更溫暖。沒事就搓搓:先用手指找到大腦中線,再散開十指大面積抓梳整個頭部,順、逆時針各36次,可以疏通頭部經絡,促進氣血暢通,增強頭部御寒功能。
膝部
保護膝關節(jié)的關鍵是保暖防寒,戴上護膝,或選擇膝部加厚的毛褲,注意運動不要過量。除了冬季,雨雪天、夏天空調房中也都不能讓膝關節(jié)受涼、受潮。
耳朵
外出一定要給它們“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堅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約5~10分鐘。
鼻子
鼻子長期裸露在外,鼻黏膜接觸冷空氣,可以在外出時戴個純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圍巾遮擋,以防上面的細菌或織物纖維進入鼻腔。天冷時,可每天按摩鼻翼,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搓熱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強鼻部血液循環(huán),提高耐寒能力。
背部
背為陽中之陽,如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之邪入侵,耗傷人體陽氣,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氣好出太陽的時候,別忘了給后背曬個“日光浴”,熱流會讓全身舒服。
此外,冬季御寒的外衣還應有防風性,可選呢絨、皮革質地的服裝;內衣要柔軟、吸濕、透氣,以利保溫、干燥;對易于長凍瘡的部位,如手、耳朵和鼻子,平時應該經常活動或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