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珅瑤
摘要:制度性話語權作為最新被提出的概念,在學界政界都引起了相當大規(guī)模的討論。目前針對制度性話語權雖沒有確切的定義,但其在彰顯我國綜合國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筆者就我國國際制度話語權的現狀及未來對構建國際制度話語權的途徑探索發(fā)表粗淺見解。
關鍵詞:中國 國際制度話語權 現狀 構件途徑
引言
國際制度話語權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直觀表現。在當今世界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在國際秩序極不穩(wěn)定的背景下,中國欲謀發(fā)展,則需提高國際制度話語權,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占據主動的地位,才能避免在不利形勢下被動行事。
一、對制度話語權的認識
“制度性話語權”被首次提出是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隨著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國綜合國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強,制度性話語權在當下被賦予了更深層、更詳細的意義。
從經濟視角來看。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為中國享有的對國際經濟發(fā)表意見且受其他各國重視的權利,另一方面為在與各國協(xié)商對世界宏觀經濟做出調整時具有發(fā)表意見并受充分尊重的權力。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參與世界經濟建設的國家,即擁有制度性話語權的國家,對推動世界經濟發(fā)展、平衡各國利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反映在參與國在參與國經濟建設中,通過口頭協(xié)商等方式對國際經濟的分布方式、發(fā)展趨勢、運行結構等產生的決定性的影響。同時,由政治、經濟自身性質決定的兩者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又表明了政治的穩(wěn)固需要經濟的保駕護航,兩者命運休戚相關。制度性話語權可看作一種以國家利益為前提,在關于國際經濟建設、制度革新等國際事務中發(fā)表意見并引起國際足夠重視的權利。
著眼于其他方面,如科技、文化等領域。中國應享有的權利也屬于制度性話語權的定義范疇。部分學者認為,制度性話語權是指一個國家在處理國際綜合事務的能力及影響力;但也存在反對的聲音,反對者認為制度性話語權是制度的先進保障權利的保障,與前者相比,后者將側重點放在了制度與權力的因果關系之上,不同的解讀方式卻都反映了一個事實。即話語權對制度的有機作用。
二、中國國際制度性話語權的現狀
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中國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自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以來,中國文化軟實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重拾了民族文化自信。這些都為“話語權”的建設提供了保障。中國趁熱打鐵,將制度性話語權同“中國夢”、“奮發(fā)有為”等理念相連,強調必須提高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制度話語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杭州的G20峰會便是中國實踐的最好體現。峰會主題為“構建創(chuàng)新、活力、聯(lián)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峰會地點確定為風景宜人的杭州。G20峰會的順利進行不僅促進了中國與與會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推動了世界經濟發(fā)展,更是彰顯了中國的“大國風范”,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制度話語權也隨之提高。“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也昭示了我國政府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與沿路各國建立友好交流關系,大大提升了我國國際制度話語權。作為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在國際事務的處理過程中贏得了越來越多的信任,獲得了平衡全球發(fā)展的主動權。
三、提升中國國際制度性話語權對的重要性
“話語權”并非像聯(lián)合國內各種規(guī)定權利一般直觀,“話語權”代表“軟權利”,且是軟權利的核心組成,提升中國的制度話語權不僅對中國,更是對全世界有著重大意義。從宏觀上來看。如今人類社會面臨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及全球競賽規(guī)則問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發(fā)展中國家,占據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無論是資源環(huán)境、可持續(xù)理念及競賽原則,其決策都可能為世界帶來巨大的改變。
四、如何構建中國制度性話語權
中國制度性話語權的提升意義重大。然而,在國際事務中中國的制度話語權被給予重視也僅是近幾年的事,因此相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我國的制度性話語權相對較為薄弱。推進我國國際制度話語權的構建也顯得十分必要。
1.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近代中國的歷史令人痛心,而造就這段黑暗歷史的根本原因便是“閉關鎖國”的封建制度,以史為鑒,可明得失。浴血重生的中國應當從歷史中總結經驗,堅持改革開放的對外政策,在經濟建設取得矚目成就的當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2.勇于創(chuàng)新,堅持改革。在一定背景下的“走出去”可以幫助中國打破故步自封的局面,而“走出去”更要完善自己,通過自身力量為未來搭橋,實現經濟騰飛。在提高話語權方面,當代中國可以同合作各國提出新的經濟運行機制。但此種方法不能立竿見影,故借用聯(lián)合國已有機制提高中國自身的制度話語權就顯得更為明智。
3.與他國共同經營國際事務。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為“一超多強”,且短時間內不會改變。在此種背景下中國若欲提高制度話語權,就應實現與其他國家的友好合作,特別是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合作關系,不僅可保證雙方互利共贏,更使得中國的國際地位得以彰顯,使中國制度性話語權得到提升。
4.獨立創(chuàng)立國際組織。美國大國地位的確定主要是通過前期與各國形成的國際組織,且支撐美國超級大國的組織制度也是當下國際事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雖然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在針對制度話語權的維護上還是顯得力不從心。因此,中國應主動聯(lián)絡周邊各國,創(chuàng)建一條新的組織與運行路線,從長遠來看,這對中國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五、結束語
綜上所訴,中國近年來在制度性話語權的構建上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未來仍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