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擬結合高職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體驗踐行,探討把學生所獲得的理論觀點和知識如何融入到自己在校的學習、生活和未來職業(yè)活動之中,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生 思想教育 體驗踐行
傳統課程一般都是從靜態(tài)的角度對課程進行分析研究的,這嚴重影響了課程實踐的豐富性、生動性。課程一旦發(fā)生,就是一個動態(tài)化的過程,“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尤其應當重視教學過程中動態(tài)化過程。實踐教學、軍事訓練、社會實踐活動是實踐育人的主要形式,目前各職業(yè)技術學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實踐育人工作全過程,把實踐育人工作擺在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位置,納入學校教學計劃,設計實踐育人教育教學體系,規(guī)定相應學時學分,合理增加實踐課時,我院高職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把體驗踐行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和實踐教學計劃,主要開展了閱讀勵志書籍、觀看勵志影視資料、愛國主義圖片收集展覽、關愛聾啞兒童、校園衛(wèi)生服務、法律精神宣傳等實踐教學活動。如何對這些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必須做到以下幾個
方面。
一、課前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課前把班里同學分成若干個組,每個組選一個小組長。課前結合課堂開展的體驗踐行教學進行全面的設計是課程開展的前提,也是必備條件。根據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將課程內容按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劃分為相對獨立而又彼此相關的若干個專題,進而圍繞每個專題并結合教材內容確定教學方案。專題式教學改變了常規(guī)教學中按章、節(jié)講授教材的傳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課程的學科體系和任務目標為基礎,結合學生關注的焦點問題和思想動態(tài)來進行科學的、系統的、具有說服力的教學。
專題式教學方法能夠增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劃分的專題都直接來源于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社會存在的現實問題。這樣來組建教學內容的形式,能夠打破偏重于理論的靜態(tài)闡釋的教材束縛,從而使理論更加密切地聯系實際。
課前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必須做到:一是結合課堂實踐內容;二是必須切實可行;第三是學生必須按要求完成實踐作業(yè);第四是教師必須嚴謹檢查。
二、課堂體驗踐行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課堂體驗踐行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必須做到學生既有體驗,又要深入內心,延伸到以后生活中的踐行,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必須做到:一是真正有體驗,要有經驗的總結,要有延伸的價值;二是必須要有真實的情境模擬,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yè)活動;三是觀看者要有感悟,課堂要有秩序性和總結性。具體設計如下:
在“緒論”部分,實踐教學應圍繞“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時代新人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這一主題展開,引導大學生制訂在大學期間的發(fā)展規(guī)劃,從而珍惜大學生活,開拓新的境界,研討參選題目教材1-3章,實踐教學應圍繞三個方面的問題展開:第一,堅持為人民服務,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第二,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第三,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材4-5章,實踐教學應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引導學生在自覺遵守公共生活領域、家庭生活領域和職業(yè)生活領域中的道德法律規(guī)范上下功夫。教材第6章,法制部分知識則應重點幫助大學生增強法制觀念和提高法律意識來展開。
三、課后鞏固體驗踐行題目設計
為了鞏固和測試體驗教學成果,課后題目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非常重要,既要結合課程內容,又要留下深刻印象,一般情況下我設置若干個題目,并注意學生問題研討陳述成績根據各小組對所選問題研討經過、記錄、結論、陳述以及回答教師和學生現場提問的表現綜合評定 。如以專題一:適應人生新階段為例,可任選一個題目:題目1、捕捉校園精彩瞬間,感受大學生活氛圍,收集整理相關圖片或視頻資料,制作PPT,題目2、觀看《致青春》、《我的大學我做主》等影視、書籍資料,談談你的觀(讀)后感,題目3、與學長、老師交流,制定大學規(guī)劃,題目4、討論:理想和現實中的大學,題目5、了解和收集黨和國家重視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文件。又如:以專題三愛國主義為例:題目1:“美麗中國,美麗四川” ——愛國愛家圖片收集,題目2:觀看和收聽《復興之路》、《知我中華》、《我的中國心》等影視、書籍、音頻資料,談談你的觀(讀)后感,題目3:討論:大學生與中國精神 ;又如:以專題五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為例設計有題目1:觀看《感動中國》系列等影視,書籍資料寫觀后感,題目2:“道德的力量”主題演講,題目3:“感恩的心”手語表演;再如:以專題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為例:設計有題目1:憲法進校園宣傳活動,題目2:觀看《今日說法》、《中國影響性訴訟——影響中國的十大名案》等影視、書籍資料,談談你的觀后感,題目3、討論:如何看待道德與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為了使實踐成績做到客觀、真實、公正, “思修”課實踐教學的成績須緊扣以下幾個要素: 1.對學生的每次實踐活動進行形成性評價。主要考核學生在具體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和態(tài)度。2.對學生的每次實踐活動進行終結性評價。是指每次實踐活動結束時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這要結合指導教師、每組小組長的意見,給出每次實踐教學的分數和評語。3.對學生的所有實踐活動進行綜合性評價。就是將學生每次實踐活動的分數和評語綜合起來,最終形成學生個體的“思修”課實踐教學的最終成績。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考察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表達力、寫作力以及創(chuàng)新力。
總之,對高職生思想政治課體驗踐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非常重要,書上得來終覺淺,獲得真知要實踐。體驗踐行教學是一種教育理念,強調體驗踐行教學的育人功能,使理論與實踐結合、達到知行統一的教學目標,組織各種體驗踐行活動,包括為認識自然規(guī)律、掌握技術知識、提高業(yè)務能力而進行的教學設計,有效地提高了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有效地促進他們與社會形成良性互動,加深對所學原理的理解和把握,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在體驗踐行中找差距,在體驗踐行中反思和成長。
作者簡介:匡法(1984.03-),女,漢族,四川內江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