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想
王國維將讀書分為“三種境界”,并用三句唯美的古詩詞進行了概括,可以說讀書是人成長的一個重要推力。而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夯實閱讀的基礎(chǔ)性教學,是必須要研究的課題。讀書的前提是“讀”,小學閱讀教學更是面臨著諸多困境和挑戰(zhàn),如何讀好文章,讀懂文章,讀出興趣,不妨也用“四種境界”來解讀。
小學閱讀的教學群體,分為低年級和高年級階段。低年級階段的閱讀教學,應本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原則,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切不可操之過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制定簡單的“早讀制度”,采取輪流制的方式,內(nèi)容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早讀后,當值的學生代表可以進行簡單的評價,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圖書交換制度”“一幫一方法”等方式,也能夠推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而習慣的養(yǎng)成也需要老師動腦筋、想辦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如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標注小節(jié)號,分析每小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在教學中“積跬步”,才能實現(xiàn)“至千里”。
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根本,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zhuǎn)變?yōu)椤坝媒滩慕獭?,這就說明,教材其實是教學的“材料”,是值得借鑒和反思的“例子”。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向?qū)W生傳授語文閱讀的方法,首先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我采用的方法是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歸類化分析,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這些必要的分類,也是閱讀的基礎(chǔ)性方法之一,并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歸類方法傳授給學生。以“寫人記事”的文章為例,教學中,可以采用“四步走”的方式:第一步,讀課文,學生要初步了解文章,即課文寫的是什么樣的人、發(fā)生了什么事;第二步,再讀課文,分析文章的敘述順序、記敘的脈絡(luò)是什么;第三步,抓關(guān)鍵語段,文中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為什么這么寫,并找出有關(guān)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描寫的語句;第四步,深體會,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事件所集中反映的中心思想。對于寫景狀物的文章,在閱讀時應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視角去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并說說自己讀完這篇文章的感受。作為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教材”是單一的,而通過教材掌握方法才是可以為之計長遠的,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風貌,就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活動的學習氛圍,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就應該將主導地位交給學生,教師更多的是引導。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學生的想法多,思維能力強,但教師的“放權(quán)”不能等同于“放任”,而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導地位,將他們的見解和書生意氣發(fā)揮出來。不妨多給學生留出一些自主讀書的時間,摒棄那些流于形式的規(guī)定,例如,成立閱讀小組,由學生來確定每小節(jié)的閱讀時間、點評時間或分享時間,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其次,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采取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學到的閱讀方法應用到閱讀中去,讓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形成學生主導的目的性學習。如在古詩的閱讀中,可以選擇以“月”為主題的詩詞來閱讀,學生分組展開閱讀,分析詩人當時的感受,繼而總結(jié)出古人對“月”的別稱,以及古人賦予“月”的特殊含義。而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更是最佳選擇,既能明確學習目標,又能明確學生的分工,讓小組長或?qū)W生代表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lǐng)導者、發(fā)言者。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可采取輪換制,充分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組織能力。把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不代表教師不聞不問的“放任”,教師在此過程中,要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既要做參與者,又要做旁觀者,要善于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總結(jié)教學方法。把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是將主導地位回歸的教學思維模式的突破,兼顧整體的同時,也要注重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將學生的風貌更好地展現(xiàn)出來。
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擴展和延伸,小學生除了要學好教材以外,也要多讀課外書。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方式之一,由于學生的興趣點不同,掌握的知識量也存在差異,閱讀相關(guān)的課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匯量,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的方式,更能為學生寫作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所謂“興趣自能添”就是興趣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首先,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對一些淺顯易懂的文章,可以采取角色扮演、角色朗讀等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可以組織主題讀書活動,驗證閱讀效果,如開展讀書知識競賽,舉辦主題故事會等;最后,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課外閱讀,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閱讀比賽,談心得體會,并錄制閱讀小視頻進行評比。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詩詞大會等活動。認真總結(jié),表揚和鼓勵認真閱讀的學生及家長,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小學閱讀的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斷地與時俱進,突破固有思維模式,將“四種境界”不斷地深入貫徹和發(fā)揚,將呆板的課堂營造成生機勃勃的閱讀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