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紅 毛旭江
?
博爾特百米全程節(jié)奏的跟蹤研究
朱娟紅1毛旭江2
(1.浙江體育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2.浙江體育科學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4)
通過攝像測量法對博爾特兩屆奧運會和三屆世錦賽百米跑的節(jié)奏進行測量和分析,并與9名跑進10秒的世界選手進行對比。結(jié)果顯示:(1)相對其他選手,博爾特具有步長優(yōu)勢,同時具備良好的步頻能力;(2)與往年相比,博爾特平均步頻、平均步長均有下降;各分段步頻看,博爾特第1、7段步頻下降,第2、3、6、8分段步頻較穩(wěn)定,第9分段有升有降、變化幅度大;(3)博爾特全程各分段步頻較穩(wěn)定,最大分段步頻保持能力較強。
博爾特;百米冠軍;節(jié)奏;分析
縱觀百米跑發(fā)展史,自電子計時記錄成績以來,從1968年的海因斯到如今的博爾特,成績從9.95s到9.585s, 41年時間成績提高0.37s,專家學者們對百米人類極限的理論推算一次次地被實踐打破。幾個問題值得思考:一是人類到底能跑多快;二是要跑得更快需要如何選材;三是要用什么樣的技術(shù)進一步實現(xiàn)成績的突破。近幾年,博爾特之速幾乎無人可敵,其跑法是否有獨到之處,值得體育工作者們關(guān)注、思考和研究。本文試圖用新的分段方法解析博爾特百米跑的全程節(jié)奏,從中找尋其技術(shù)特征,為今后百米選手的培養(yǎng)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選取博爾特在2008北京奧運、2012倫敦奧運會、2009柏林世錦賽、2013莫斯科世錦賽、2015北京世錦賽的技術(shù)錄像進行解析和研究。
通過CNKI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查閱百米跑相關(guān)的文獻資料,及IAAF網(wǎng)站下載相關(guān)比賽成績、選手信息等資料。
2.2.1資料獲取 通過百度、優(yōu)酷、愛酷等網(wǎng)站搜索并下載相關(guān)比賽的視頻資料。
2.2.2資料處理 下載的視頻資料經(jīng)格式轉(zhuǎn)換器3.1.2轉(zhuǎn)換為AVI格式,在瑞士產(chǎn)dartfish軟件中進行解析,解析頻率為50HZ。
2.2.3數(shù)據(jù)處理
文獻資料顯示,百米分段一般以距離為依據(jù),測得每段的時間和步頻,即可計算該段平均速度和平均步長。此分段方法在一般的比賽或者訓練中較易實現(xiàn),而在一些大賽中,由于要放置一定的標志物(攝像測量)或其他測試設備(如激光測速儀等)操作起來就較困難。本文試圖用一種新的分段方法來解析數(shù)據(jù),即以一定的步數(shù)為分段依據(jù),使得許多沒有放置分段標志物的錄像資料也可拿來進行全程節(jié)奏分析,理由是頂尖選手在一定時期內(nèi)百米跑所用的步數(shù)相對穩(wěn)定,宏觀上主要的變化在于各分段步頻的變化。本文中以起跑后第2-5步為第一分段,第6-10步、第11-15步、第16-20步……每5步為一段,來進行分段和計算。
表1 全程步數(shù)、平均步頻、平均步長等參數(shù)
身高(m)成績(s)步數(shù)(步)均步頻(步/s)均步長(m)均速(m/s)步頻指數(shù)步長指數(shù)賽事 Usain Bolt1.969.69 41.20 4.33 2.43 10.50 8.48 1.24 2008奧運決 9.58 41.00 4.35 2.44 10.60 8.52 1.24 2009世錦賽決 9.63 41.00 4.33 2.44 10.57 8.49 1.24 2012奧運決 9.77 41.58 4.33 2.41 10.41 8.48 1.23 2013世錦賽決 9.96 41.52 4.23 2.41 10.19 8.29 1.23 2015世錦賽半決 9.79 41.48 4.31 2.41 10.38 8.44 1.23 2015世錦賽決 Yohan Blake1.80 9.75 45.91 4.80 2.18 10.45 8.63 1.21 2012奧運決 Justin Gatlin1.85 9.79 42.36 4.41 2.36 10.40 8.15 1.28 2012奧運決 9.85 42.79 4.42 2.34 10.32 8.17 1.26 2013世錦賽決 9.80 43.25 4.49 2.31 10.38 8.30 1.25 2015世錦賽決 Tyson Gay1.80 9.80 45.36 4.70 2.20 10.36 8.46 1.22 2012奧運決 Ryan Bailey1.93 9.88 43.38 4.47 2.31 10.31 8.63 1.19 2012奧運決 Churandy Martina1.78 9.94 45.63 4.66 2.19 10.20 8.29 1.23 2012奧運決 Richard Thompson1.88 9.98 44.00 4.48 2.27 10.18 8.42 1.21 2012奧運決 Nesta Carter1.78 9.95 45.67 4.66 2.19 10.21 8.30 1.23 2013世錦賽決 KemarBailey-Cole1.93 9.98 41.92 4.28 2.39 10.21 8.26 1.24 2013世錦賽決 Nickel Ashmeade1.83 9.98 44.77 4.55 2.23 10.16 8.33 1.22 2013世錦賽決
注:表中平均步頻為步數(shù)除以成績與反應時之差所得的商;平均步長為100m除以完成百米所用的步數(shù),步數(shù)的小數(shù)部分以最后一步第一個著地即刻至撞線即刻所用時間與最后一步步時的比值來計算。
表1顯示,博爾特6次比賽平均步長均在2.40m以上,而其余選手在2.40m以下,因此博爾特完成百米的步數(shù)也相對較少,為41-41.58步,其余選手除了KemarBailey-Cole為41.92步外,均在42步以上,其中Yohan Blake步數(shù)最多,為45.91步。從平均步頻看,博爾特在4.23-4.35步/s之間,其余選手在4.40步/s以上(除了KemarBailey-Cole為4.28步/s)。從步頻指數(shù)看,所有選手在8.15-8.63之間,博爾特的步頻指數(shù)最高為8.52排在第三位;從步長指數(shù)看,博爾特在1.23-1.24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見,博爾特有較大的步長優(yōu)勢,同時,其平均步頻雖不高,但步頻指數(shù)又反映了其1.96m身高狀態(tài)下良好的步頻能力,這兩點足以使其在百米賽道上取得領(lǐng)先??v向比較,博爾特2015年的平均步頻、平均步長值比之前有所減小。
3.2.1全程各分段步頻比較
圖1 博爾特分段步頻
圖2 博爾特2015世錦賽半決賽分段步頻
圖3 加特林分段步頻
圖4 布萊克、蓋伊分段步頻
圖1、2為博爾特六次比賽的分段步頻變化圖,直觀上看,博爾特除了2015世錦賽半決賽百米分段步頻變化較大外(見圖2),其余5次百米跑的途中跑分段步頻較為穩(wěn)定(見圖1),單次比賽看,全程分段步頻波動較小,其余選手如加特林、蓋伊和布萊克波動較大(見圖3、圖4)。從圖1還可以看出,博爾特沖刺階段的步頻在各比賽中差異較大。
結(jié)合表4可以看出,個人最低分段步頻一般出現(xiàn)在第一或第九分段,即起跑或沖刺階段;從個人最高分段步頻看,大部分選手一般在前半程,即前五個分段內(nèi)可達個人最高分段步頻,博爾特最高分段步頻出現(xiàn)在前四個分段,其中較多的在第二分段即達最高分段步頻,并且常常能維持多個分段,多時可達4個分段以上,這是其余選手未能做到的。從分段步頻均值來看,博爾特在4.50步/s以內(nèi),其余選手除了KemarBailey-Cole外,都在4.50步/s以上,高的可達4.8-4.9步/s甚至以上,這有可能是使博爾特能在自身最高分段步頻維持好幾個分段的原因之一,因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關(guān)系,人體較難長時間維持高頻率運動。
表4 全程各分段步頻(步/s)
最大步頻最大步頻出現(xiàn)段次最大步頻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小步頻最小步頻出現(xiàn)段次2-8段(x±sd)賽 事 Usain Bolt4.462-763.8594.44±0.062008奧運決 4.552-653.5794.49±0.102009世錦賽決 4.554-523.5794.45±0.092012奧運決 4.462-654.1794.43±0.062013世錦賽決 4.55413.7094.36±0.112015世錦賽半決 4.462-644.0094.42±0.082015世錦賽決 Yohan Blake5.10514.5514.95±0.132012奧運決 Justin Gatlin4.72414.171、94.53±0.122012奧運決 4.72413.5794.51±0.132013世錦賽決 4.81614.1794.61±0.122015世錦賽決 Tyson Gay5.00514.2614.91±0.042012奧運決 Ryan Bailey4.81314.2614.61±0.132012奧運決 Churandy Martina5.003-424.4414.83±0.152012奧運決 Richard Thompson4.81314.0814.63±0.132012奧運決 Nesta Carter4.903-534.1794.80±0.102013世錦賽決 KemarBailey-Cole4.55214.171、94.40±0.092013世錦賽決 Nickel Ashmeade4.812-433.8594.72±0.102013世錦賽決
圖5 前三段步頻比較
圖6 中三段步頻比較
圖7 后三段步頻比較
3.2.2博爾特六次比賽各分段步頻的縱向比較
圖5、6、7可見,博爾特第1、7分段的步頻比往年有所下降;第2、3、6、8分段除了跑9.58s那次和2015世錦賽半決賽(可能有失誤)那次外,其余保持不變;第4分段步頻在2009、2012年以及2015世錦賽半決賽上較高,其余三次一致;第5分段在2009、2012年較高,2015世錦賽半決賽上較低,其余三次一致;第9分段步頻歷年有降有升,而且變化幅度較大。
4.1相對于其他選手,博爾特身高較高,具有步長優(yōu)勢。同時,其均步頻較低,但步頻指數(shù)看,其具備良好的步頻能力;
4.2與往年相比,博爾特平均步頻、平均步長均有下降;各分段步頻看,博爾特第1、7分段步頻下降,2、3、6、8分段步頻較穩(wěn)定,第9分段有升有降、變化幅度大;
4.3博爾特全程各分段步頻較小、全程變化范圍也較小,最大分段步頻保持能力較強。
[1]李益群.百米世界紀錄有無極限[J].新體育,1999(8):38.
[2]鄒虹,詹曉梅.博爾特成功因素探析—從第29屆奧運會男子100 m決賽談起[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9,28(2):38-41.
[3]馮敦壽.步頻、步幅與短跑運動員的選材和訓練[J].四川體育科學學報,1986(3):79-85.
[4]謝偉,周玉.從步長、步頻的角度分析我國男子百米跑成績滯后原因[J].體育科技文獻報,2010,01:16-17.
[5]譚明義,尹軍,李立群.中、外優(yōu)秀男子短跑運動員步頻、步幅的比較與分析[J]. 中國體育科技,2000,36(12):12-13.
[6]張輝.世界男100 m跑運動項目發(fā)展及趨勢分析[J].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4(4):315-318.
[7]勞力.世界男子百米飛人之戰(zhàn)[J].田徑,1997,10:9-11.
[8]李春雷,周超群,周玉斌.世界男子 100m 成績演變及優(yōu)秀男子 100m 運動員成績模式[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4,27 (3):405-407.
[9]馮敦壽.貝利破百米世界紀錄跑的技術(shù)特征[J].體育科研,1996,17(4):14-15.
[10]王桂女,李玉章.世界優(yōu)秀男子100m跑運動員的比賽節(jié)奏分析[J].體育科研,2010,07:82-85.
Analysis of the Race Rhythm of Usain Bolt in 100m Event
ZHU Juanhong, etal.
(Zhejiang College of Sports, Hangzhou 311231, Zhejiang, China)
浙江省體育局體育科研課題資助重點攻關(guān)項目,項目編號:2017(397)-6。
朱娟紅(1983—),碩士,中級教練,研究方向:短跑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