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體的教學一直是老師們所關注的點,特別是寓言教學很多老師一直把握不好度,教學效果與期望相差很遠。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度追求寓言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忽略了對兒童學習興趣和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或把寓言作品的學習看成是一種品德教育,教師教學模式固定化,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等。如何在寓言作品教學中,發(fā)揮語文課程的優(yōu)勢,讓兒童真正的學到知識,發(fā)展能力是當前寓言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要想改善小學語文寓言課堂的教學,教師就必須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策略
寓言這一文學體裁,篇幅短小,簡單的故事背后卻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意義和哲理,寓言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類型出現(xiàn)在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對學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教師在寓言教學中必須注意把握簡單的故事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向學生揭示這些道理,以小見大地發(fā)揮寓言教學的教育意義。但寓言教學又需要教師具備一套系統(tǒng)新穎的教學方法。為了幫助小學語文教師能更好地開展寓言教學,結合教學實踐,簡單談談寓言教學的策略。
一、明確寓言教學的目標和意義
1.理解寓言的含義及特征
教師應該深入理解寓言的含義,寓言是一種文學作品體裁,是以故事的形式來說明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道理。全面理解寓言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內容上和形式上,內容上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都是虛構的且具有鮮明的教育性和強烈的諷刺性;形式上語言精練,篇幅短小,結構緊湊。
2.準確把握寓言教學的三維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目標應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例如在教學《自相矛盾》一文時,要緊扣課文中“夸口”這個關鍵詞,理解什么是夸口?故事主人公是怎樣夸口的?透過字里行間,引導學生自己讀懂故事內容。抓住關鍵詞就落實了三維目標中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接下來就能更好地理解寓言文本。其次,在寓言的教學中,還應該注重方法的傳授,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讀的方法、復述故事的方法等??砷_展多種形式進行讀的活動,如教師示范讀、精讀、配樂讀、分角色讀、小組開火車讀等。復述故事要求學生能縱向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框架,并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復述,相當于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他人聽。這時候教師可以在提煉課文主要內容后,根據(jù)所提煉的信息示范復述故事,再由學生復述。最后,教師還應該借助寓言的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切實幫助學生去認識生活,認識社會。例如歷史類寓言《扁鵲治病》向我們傳達的就是有病要及時醫(yī)治,要正視自己的錯誤,及時反省。教師就可以選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健康成長。
3.感知寓言的形象和概括寓言的寓意
教師可以把感知寓言的形象和歸納寓言的寓意兩者相結合,并通過對形象的分析進而歸納寓意。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教師可以提問“小朋友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困難,遇到了又是怎么解決的?”等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引入“今天你們的烏鴉小伙伴也遇到了困難,我們接下來看看他是怎么解決的?”教師通過提問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把故事主人公烏鴉看成是小朋友們的小伙伴,增加了學生對烏鴉上的認同感,烏鴉也就可以看成是人格化的動物,和學生就拉近了距離,使學生走近烏鴉,走進故事,更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這就為概括寓言的寓意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關注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1.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首先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考慮到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備課不僅僅是備課本,更重要的是備學生。所以作為教師既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共同點,又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特殊性;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課堂上必然會有一些情況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考慮不到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來靈活選擇教學方法,發(fā)揮教育機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從而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還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特殊差異性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2.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適度地鼓勵評價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高低參差,有的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就不敢回答,或者回答得不對,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適度地進行鼓勵性評價。教師在評價時不能僅僅只關注學生的成績,還應該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知識技能的掌握、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對學生的評價做到不同個體不同的評價,不同情境不同的評價,而且可以采用多元主體進行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三、積極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新的教育觀念也漸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與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有更大的不同,這也要求處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積極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
1.提高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使用水平
在寓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點,服務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小學語文寓言教學更應該實現(xiàn),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好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滲透新的教學思想,使學生能更加直觀的掌握課堂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學一年級課文《烏鴉喝水》時,講到烏鴉往瓶子里扔石子的過程時,就可以利用相關視頻或者動畫等來更加直觀地向同學們展示烏鴉的聰明才智。
2.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發(fā)現(xiàn)式”教學模式
以往的寓言教學,學生都是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學生能主動學習知識,主動接受、積極參與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發(fā)現(xiàn)式”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性,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的方法,充分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總結。學生通過自己切身的體驗,通過觀察、思考、總結,最后得出結論,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的過程,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果更佳。例如下面是李吉林老師的教學片斷:
學生自學課文后。
師: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哪兒?
生: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井邊。(貼上‘井)
師:故事里有幾個角色?一個在哪兒?一個在哪兒?
生:兩個角色,一個是在井邊上的小鳥;一個是在井底的青蛙。
師:我請哪位同學來演示一下。(生到黑板上貼)
師:(隨機教學)這個‘井邊就是‘井沿,‘沿就是‘邊的意思。例如河邊就可以用‘河沿,帽子邊就叫……
生:‘帽沿。
師:(提示并激起情緒)在這個故事里,青蛙和小鳥一個在井沿上,一個在井底,一上一下,它們兩個正在爭議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一個什么問題呢?怎么爭議的?究竟誰對呢?我們進一步學習課文。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李老師用情境創(chuàng)設一下就把故事里的角色和其所處的位置給同學們搞清楚了,而且具體可感,形象生動,效果很好。
3.還學生自主,讀中悟寓
教師是閱讀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對于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閱讀課堂情境的設計和處理具有決定權。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善于對閱讀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從而主動參與,激發(fā)其閱讀的熱情。而在一定的閱讀情境之中,學生也會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加深入地體會寓意。
4.巧設疑問,重在啟發(fā)
朱熹強調:“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敝祆渚蛷娬{在教學中應該先質疑,讓學生產生疑惑,再引導學生思考,這里就相當于是教師拋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以解決問題來增進知識,學習寓言。例如在布置學生讀《揠苗助長》課文前可提“種田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生長?他是怎么幫助禾苗生長的?”等問題,再讓學生開展讀的活動。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又將知識的獲得與能力的提高相統(tǒng)一,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巨大的作用。
5.反轉課堂,角色互換
摒棄傳統(tǒng)思想觀念,不再單一讓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下面聽,讓學生成為老師,讓講臺成為學生展現(xiàn)自己才藝的舞臺。提前通知學生下一堂課由某位或某幾位同學當老師,讓其課前積極備課,教學方式由其自己擬定。老師則充當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之后再做點評,獎勵表現(xiàn)出色的同學。此舉不但使學生印象深刻,還充分鍛煉了學生溝通、組織、應變等能力,更為關鍵的是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覺得老師不再高高在上,師生也是朋友。
6.情景再現(xiàn),游戲教學
讓寓言故事成為劇本,師生成為演員,扮演其中的角色,情景再現(xiàn),師生共同參與,調動積極性。例如李吉林老師的游戲教學片段:
“師:此刻,你叼著一塊肉站在樹上,狐貍也出來找食了。(演示:狐貍從洞里鉆出來,站在樹下)
師(狐貍):(笑著,討好的語氣)您好,親愛的烏鴉!
生(烏鴉):不做聲。
師(狐貍):(笑著,很關心地加重語氣)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生(烏鴉):還是不做聲。
(學生扮演著烏鴉,狐貍的‘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都是直接向烏鴉陳述的,聽狐貍的話特別真切,雖然學著烏鴉沒做聲,但他們進入角色的體驗卻更為深切)。
師:狐貍對烏鴉這么有禮貌,這么恭維,你們這些扮演烏鴉的怎么不做聲?
生:(笑著回答)因為烏鴉嘴里叼著肉,一開口肉就會掉下去呀!
師:好,現(xiàn)在我繼續(xù)當狐貍,你們還是站在樹上,嘴里叼著那片準備給孩子吃的肉。
師(狐貍):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的歌,您唱幾句吧!
生(烏鴉):哇……
(通過角色扮演,學生進一步進入課文描寫的真實情景,角色的擔當,加深體驗,情緒推向高潮)。
師:你們這些烏鴉,當你一開口,發(fā)生了什么你意想不到的事?
生:(帶著沮喪的情緒回答)沒想到我剛張口,嘴里的肉就掉下去了,眼睜睜看著狐貍叼走了肉?!?/p>
從這一教學片斷中,李老師運用游戲教學,師生互動,情景再現(xiàn),初步使學生體驗到烏鴉懊惱的情緒,不該聽狐貍的花言巧語,致使自己上當受騙。這也為進一步引導學生領悟寓意做了鋪墊。另外我們還可以在上完課后讓學生分成若干組,讓每位組員都扮演其中角色,每組先自行排練,老師上課再請小組同學上臺表演。這樣一來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了,身臨其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教學方式更為靈活多樣,學生記憶深刻。最后老師再來點評,獎勵表現(xiàn)出色的小組。游戲教學使課堂不再枯燥無趣,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參與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寓言作品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課程資源,它能幫助小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并且能使小學生自身的情感得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把握小學語文教材的新變化,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研究寓言教學,搞好寓言教學。
參考文獻
[1]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M].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80.
[2]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3]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楊泉良.新理念閱讀教學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許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
作者簡介
莫莉,副教授,曲靖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學科教學論。
基金項目:曲靖師范學院重點課程《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項目編號:ZDCK2016006)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