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軍
摘 要: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展覽合作實踐中,通過藏品、研究、展示及宣傳的形式,能更好地實現(xiàn)其展示效果。但需要提前精心策劃,合理布局展覽內容和形式設計,才能更好地突出展覽主題。文章以鄂爾多斯博物館合作交流展覽實踐應用為例,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博物館交流;展覽策劃;布展;實踐
為了更好地促進館際交流與合作,提升交流展覽策劃水平,提高展示效果,需要精心策劃,合理布局展覽內容和形式設計,認真地組織實施整個臨展策劃的工作程序。下面以鄂爾多斯博物館臨展策劃實施為例,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不足之處,敬請各位方家指正。
1 博物館引進展覽主題、內容設計研究
博物館引進策劃一項臨時展覽時,首先要分析展覽的主題。展覽的主題是展覽的魂魄。在引進一項展覽時,要分析展覽主題名稱是否需要進行二次深化,能否吸引觀眾進入展廳,使觀眾把焦點落在思想內容上,這非常重要。研究展覽提綱內容,確定其展示的單元部分及文字說明,分析研究前言、每個單元部分、結語等展覽內容。
1.1 展覽內容設計研究
在熟悉陳列展覽提綱的基礎上,結合博物館展廳的實際空間,把握展覽主題、內容等,經過藝術思維形象構思出展示空間效果、文字圖版等內容,從而最終構想規(guī)劃出展覽概念性方案。這一展覽概念性空間設計需要體現(xiàn)出該展覽主題的基本形象特征,體現(xiàn)出該展覽內容本質的深刻內涵,同時要體現(xiàn)出該展覽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和藝術風格。在展覽策劃中要能合理使三者體現(xiàn)出統(tǒng)一的目標,形式上突出主題。要達到這些目標,在內、外形式的造型設計上都離不開對自身以及空間、色彩、材料等形式要素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這樣才有可能在陳列特性的造型上,表現(xiàn)出莊重大方、活潑生動、精巧秀美、樸實厚重等風韻。
做好總體內容設計時,要突出表現(xiàn)陳列內容中的幾個重點。它們既能體現(xiàn)出陳列的最精華部分,又是整個形式空間的重心支柱。處理好一般表現(xiàn)與重點突出的關系,既有利于反映陳列內容,又能產生形式美的節(jié)奏與韻律,也有益于調節(jié)觀眾審美心理情感的起伏,以保持視覺興奮。
1.2 展品研究
通過對展覽主題、內容的研究,主要是熟悉文物展品清單,分析研究展品本身的特性,包括年代、質地、規(guī)格、歷史價值等內容,然后對每個單元部分的展品進行合理的歸類劃分。分析展品的自身特性,具有較高歷史、藝術價值的展品重點展示。對需要重點展示的展品及展品組合等進行分析歸類,同時需要提前配置一些展具,如展臺、展架、展板及多媒體等輔助展示設備,便于獨立展示,以取得較好的陳列效果。
2 博物館引進展覽形式設計研究
展覽形式設計涉及平面、立體、空間和色彩多部分內容,而且這些構成形態(tài)又都交融在一起。形式設計是發(fā)掘陳列展覽內容的精髓,通過藝術再創(chuàng)作而形成的陳列展覽內容的具象表現(xiàn)。一個好的展覽,內容雖然重要,但是形式設計也尤為重要,也是一個展覽最能出彩的地方。根據展廳實際情況,結合展覽內容,下面就以鄂爾多斯博物館引進展覽,對形式設計流程做簡要說明。
2.1 展線規(guī)劃設計
根據展廳自身環(huán)境狀況,按順時針方向、時代先后順序,結合展廳面積、展柜形式、尺寸、數量等因素,根據單元部分的文物分布情況,分析展品尺寸、數量,合理規(guī)劃展線,并劃分出每個部分展線長度和人流導向線路。從而確定整個展廳單元的分布情況,使展線要清晰、順暢,避免前后顛倒、交叉、混亂,合理規(guī)劃設計出理想展線。
2.2 立面展墻設計
2.2.1 展覽主題墻設計
主題墻也是展示形象墻,是展陳形式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用不同的材質、不同的色彩,才能體現(xiàn)出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風格。主題空間設計應把著眼點放在視覺語言唯美的、和諧的形態(tài)關系的追求上,在不斷了解、把握空間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主題空間的形式美,彰顯它的主題屬性,詮釋它的主題意義。
2.2.2 版面文字設計
如今是讀圖時代,圖的作用是對文字的補充,豐富展覽內容。圖非常形象,也能給視覺帶來愉悅的感覺。根據每個單元部分展示內容及輔助的文字說明,合理正確地選擇出能反映該內容的相關素材,再加以電腦圖像處理和藝術形式的美化設計。一方面它要滿足展覽內容的形象化表現(xiàn),另一方面它要滿足裝飾陳列的審美功能。
2.2.3 展覽空間、色彩的應用
陳列設計中的空間色彩應用切忌過多過雜,在整體上應力求材料品種及表現(xiàn)格調的簡練。造型用材應把握實用與審美的原則,服從總體設計風格,遵照人的視覺習慣精心選擇,于差異中求協(xié)調、對比中求和諧,如墻面、地面、展具系列、頂部燈光的色調應達到協(xié)調、統(tǒng)一。而反映內容的文字、標題及重點裝飾的用材就應有所不同,即在協(xié)調中尋求對比,突出重點,層次感分明。
3 博物館引進展覽布展實施
3.1 空間虛擬布展
根據設計好的圖紙小樣,結合展廳實際單元劃分情況,對照圖紙小樣,進行空間虛擬布展,按照之前的形式設計思路,確定展板及其他輔助展品位置,從前言到每個單元部分進行一項空間虛擬布展。在虛擬布展中有不合理之處,可及時進行內容形式設計調整和輔助展品的增減項目調整,避免輔助展品重復制作及人力、物力的浪費。
3.2 展品點交布展
展品進入展廳內,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每個單元的展線長度和分布情況,對每部分的展品進行合理歸位,在展柜外確定其位置,待文物展品點交完畢后,進行展品柜內布展。根據展品的特點、尺寸等分析,合理選擇展托、展架等展具依次進行布展。在布展過程中,必須保證文物的安全性和展示性。
3.3 特殊展品布展實踐
有特殊展品展示時,需要考慮展柜內溫濕度環(huán)境控制,做好展品定期保護、保養(yǎng)及安全與設計的關系。待展柜內文物展品及相關輔助展品布展完畢后,再進行展柜外的展板、雕刻文字等其他輔助展品的粘貼、懸掛、安裝等工作。
3.4 藝術性展品布展實踐
這類展品一般屬物質文化或藝術類的展品陳列。例如,傳統(tǒng)文物的陶、瓷、銅、玉、漆器等展品的專題陳列,民俗文化的各種物質產品的陳列,繪畫、雕刻、工藝品等藝術類展品的陳列。這些多屬于審美欣賞性的展覽,內容的連續(xù)性不太強,主要著重形式美的創(chuàng)造設計。這類展覽的設計主要考慮展柜與展臺的運用、采光或照明的運用、色彩與裝飾材料的襯托運用、特殊展品采取特殊手法展示這幾個方面的結合。這類陳列的設計一般遵循現(xiàn)代美學的形式美法則,或按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觀來進行。現(xiàn)代美學的形式美法則注重變化與統(tǒng)一、均齊與對稱、平衡與呼應、對比與調和、比例與尺度、節(jié)奏與韻律等規(guī)律的運用。中國傳統(tǒng)美學觀則考慮立象盡意、章法要變而貫、體勢要奇而穩(wěn)、擺布要重虛實疏密、以賓揖主、前呼后應、高低交錯等。至于光、色、裝飾材料、特殊手法的運用,要結合實際設計,著重創(chuàng)造整體統(tǒng)一、重點突出、視覺良好、審美愉悅的四維空間。
以上是從博物館臨展策劃的主題、內容、形式設計研究及布展實踐研究做了簡要的闡述。追求形式與內容相統(tǒng)一,能準確表達展覽主題。對于藝術理論上的形式和內容的關系,本質上說,內容和形式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離開了陳列主題的陳列設計,形式再美也無意義;而沒有優(yōu)美的藝術設計,無論陳列內容多么精彩,也不能體現(xiàn)出來。
綜上所述,陳列設計主張內容和形式完美統(tǒng)一。在博物館打造新的展覽,從醞釀、構思、設計到操作實施布展都要進行整體考慮、整體策劃。一切從觀眾的需求出發(fā),要以相應的、貼切的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各自不同的內容,達到渾然一體,才能取得較好的展出效果。
參考文獻
[1]文化部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學概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潘杰.展覽藝術:展覽學導論[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2.
[3]于萍.博物館陳列設計[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4]齊玫.博物館陳列展覽內容策劃與實施(修訂本)[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