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瑤族《梅山圖》《梅山經》的多重文化價值

      2018-12-06 07:34:46覃德清
      廣西民族研究 2018年5期
      關鍵詞: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

      【摘 要】源于梅山教的《梅山圖》以具體生動可感的神靈畫像為主,《梅山經》是舉行還愿儀式以及其他法事時吟誦的文本,兩者原本由瑤族師公保存,密不示人。現(xiàn)在,《梅山圖注》《瑤族梅山經校注》公開出版發(fā)行,揭開了蒙在《梅山圖》《梅山經》上的神秘面紗,展示了瑤族博大精深而絢麗多姿的精神世界?!睹飞綀D》《梅山經》作為瑤族歷史記憶、宗教傳統(tǒng)、信仰習俗、審美藝術等諸多文化意涵融匯的文化序列,深蘊著歷史學、宗教學、民俗學、人類學以及美學等學科的多重文化價值,值得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給予多方位的闡發(fā)。

      【關鍵詞】瑤族文化;《梅山圖》;《梅山經》;宗教信仰;文化傳統(tǒng)

      【作 者】覃德清,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桂林,541004。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8)05-0153-007

      宗教文化是由經文、神祇、科儀以及相關圖像構成的復合性整體。經文中涉及的各方神祇通常通過圖像方式呈現(xiàn),讓信眾感知具體而生動的神靈的存在。經文的吟誦是聽覺的刺激,科儀的舉行給人以意覺的想象,而圖像給人以視覺的感知,由多種感知的共同作用,讓信眾獲得整體性的宗教意識,構建完整的宗教文化序列,獲得多樣性的宗教文化體驗。源于梅山教的《梅山圖》《梅山經》正是圖文互相印證的宗教文化系統(tǒng)的有機組成部分?,幾鍘煿谂e行特定的神圣性儀式時,通常在儀式空間懸掛《梅山圖》,在舉行儀式的過程中吟誦《梅山經》?!睹飞綀D》以具體生動可感的神靈畫像為主,《梅山經》是舉行還愿儀式以及其他法事時吟誦的文本,《梅山圖》和《梅山經》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凝聚著瑤族信仰世界的文化精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恭城瑤族自治縣瑤學會會長莫紀德先生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發(fā)現(xiàn)《梅山圖》以來,一直關注《梅山圖》“梅山教神系”“梅山教科儀”以及相關文化習俗的調查和研究,由他撰述的《梅山圖注》及其與莫曉嫻合著的《瑤族梅山經校注》的出版,作為瑤族信仰文化之姊妹篇章,為世人了解瑤族文化提供了新的文本。其需要借助歷史學、宗教學、民俗學、人類學、美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視野,將之同瑤族的信仰傳統(tǒng)相結合,方可理解《梅山圖》和《梅山經》的多重文化價值及其內在的文化意涵。

      一、歷史記憶的珍稀史料

      胡克森先生認為:梅山教經歷了原始部落宗教、民族宗教和跨民族性宗教三個階段。作為一種民族宗教,它正式創(chuàng)立于唐末五代,而作為一種跨民族性宗教形成于元末明初。梅山教是由瑤族所創(chuàng)立,由我國西南眾多少數(shù)民族共同信仰的一種獨立的民族宗教。兩宋以后,隨著族群的遷徙與文化的融合,道教傳入梅山文化地區(qū),道教的神祇和道教的教理教義植入梅山教之中,從而使梅山教具有了濃重的道教文化色彩。[1 ]從歷史學的角度審視,《梅山圖》依梅山教而生,《梅山圖》中的宗教神祇何時形成?最早的《梅山圖》出現(xiàn)在哪個年代?尚難以考證。目前,只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周行易先生于2006年在新化縣收藏家袁建和家里看到一幅制作于明代萬歷四十四年(1616)的《梅山圖》,該圖長約3米,寬約15米,畫有鳥形人、倒立人、三角形帽、車字雙人頭圖形、蝴蝶太陽五方圖形、雙龍頭圖形以及雙翅雷神、女性五昌神等圖像。[2 ]1984年7月,恭城縣民族調查組赴觀音鄉(xiāng)水濱村調查,在該鄉(xiāng)蓮花村周安富家里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卷神奇的畫卷,經瑤學專家鑒定后命名為“梅山圖”?!睹飞綀D》的發(fā)現(xiàn),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被譽為是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瑤族文化的瑰寶”。1993年5月,時任恭城瑤族自治縣檔案局局長俸斌、副局長歐陽發(fā)來到周安富家中,將《梅山圖》轉至恭城瑤族自治縣檔案局保管、修復、復制,于2003年2月恭城“桃花節(jié)”之際,展出復制品,并將之放入周渭祠中供游人觀賞。

      在恭城瑤族自治縣水濱村發(fā)現(xiàn)的《梅山圖》,包含《俸姓梅山圖》和《盤姓梅山圖》兩大部分,前者原本于乾隆九年(1744)繪制,1745年繪成并開光的神箓。該圖的繪制,經由俸姓叔侄商議,推舉俸禮譁、俸禮識、俸常旺為頭首,向族人募集資金,共獲得23戶人家贊助,聘請俸奇潤作為畫彩人,周德耀、周大成參與書寫。《盤姓梅山圖》由該族7戶人家,于乾隆六十年(1795)捐資3774文,聘請盤增美、潘増政父子4人繪制而成。兩幅神箓皆是族人神圣意志的表達,也是瑤族同胞神靈世界的生動顯現(xiàn)。

      恭城《梅山圖》總長為108.98米,總寬為1.95米,女性人物像229個,男性人物像530個,畫像共計759個,其中除了梅山教的神祇之外,還有250多幅祖先像、40多幅師公像,此外,還有一些吹笙、撻鼓、姿態(tài)、端酒、狩獵的圖像,從不同層面反映了瑤族的信仰習俗和生活圖景。莫紀德先生撰寫的《梅山圖注》對《俸姓梅山圖》上的517位神祇和《盤姓梅山圖》上的257位神祇予以身份和神格的確認,并將平地瑤梅山教的《梅山歌章》附在相關神祇的注釋中,附篇探討了“《梅山圖》發(fā)現(xiàn)地的社會歷史”“梅山教的神系及其淵源”“梅山教的科儀及其內涵”“梅山歌章”“吹笙撻鼓”和“平川瑤風俗”。莫先生認為,理解《梅山圖》,離不開《梅山經》,兩者相輔相成,構成瑤族文化熠熠生輝的雙璧。

      恭城發(fā)現(xiàn)的《梅山圖》緣于明代萬歷年間留下的彩畫神箓,因年久而腐爛,不堪張掛,故須重繪,得以流傳至今。由此可推知,至少在明代,瑤族師公已經將梅山教神祇繪在土布之上,用《梅山圖》承載系統(tǒng)的神譜和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梅山圖》的重要歷史學價值還體現(xiàn)在它是基于本民族歷史記憶的“我者敘事”。因為瑤族歷史上有本民族的語言而沒有本民族的文字,瑤族歷史主要依靠口耳相傳,散見于漢文文獻中關于瑤族的史料大多由漢族文人書寫,漢文文獻中關于瑤族的“他者敘事”,難免包含許多想象的成分。而由瑤族長老、瑤族師公記憶、講述、傳授的關于梅山教的神祇及其圖像,是一種關于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主位視野”的歷史記憶,蘊含著豐厚的源自瑤族文化傳承主體的文化認知,是瑤族歷史觀、天人觀、神靈觀的集中體現(xiàn),顯得更為真實可信而彌足珍貴。

      《梅山圖》雖然主要用于宗教儀式場合,是瑤族多神崇拜的宗教觀的直觀顯現(xiàn),但是,《梅山圖》中的諸多神祇揭示了瑤族的祖居地和遷徙過程,體現(xiàn)了瑤族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的匯融。在新史學和歷史人類學的視野中,《梅山圖》和《梅山經》與瑤族人的宗教生活融為一體,是瑤族神圣情感的凝聚體,超越了宏觀的“他者想象”,是源遠流長的梅山教信仰的圖像化呈現(xiàn)。

      二、心靈皈依的神圣依托

      梅山教在西南壯、瑤、毛南等民族中長期傳播,形成了以南嶺走廊為中心的梅山教文化圈。梅山教發(fā)源地在古梅山文化區(qū),亦即現(xiàn)今湖南省境內的邵陽、益陽、婁底、新化、安化、懷化等地,而湘沅流域的新化、安化一帶是瑤族先民“梅山蠻”的聚居地,也是瑤族師公仙逝后,魂靈皈依的地方,是“瑤人生命的最后歸宿”[3 ]?,幾迮c壯、漢、仫佬、毛南等華南諸族之梅山教信仰“在崇拜對象、儀式活動、經文法具、傳承方式等方面有共同特征,表明它們有著某種共同的淵源”[4 ]。梅山教歷史上深受道教傳播的影響,也兼容當?shù)叵嚓P民族的神靈,這種多元信仰是梅山教信眾的精神寄托和心靈皈依。

      作為梅山教重要的物化圣物,瑤族《梅山圖》因其富有神圣性而由族中長老或者師公慎重保管,秘不示人?!睹飞綀D》平時密封在箱子中,不能隨便開啟,唯有逢五年一次的還洪門愿或者師公葬禮兩種儀式場合才啟用。啟用前需要問卦,選擇一位師公來開箱子,開箱子后,拿尺子引導圖卷,小心翼翼地將《梅山圖》懸掛起來。儀式結束后還要舉行法事,將《梅山圖》放回箱子中,用封皮封住,并將箱子置于祠堂的閣樓上面?!睹飞綀D注》和《瑤族梅山經校注》的公開出版,讓世人親睹梅山神祇的真容,了解梅山教的科儀,有助于理解“還盤王愿”的來龍去脈。

      《梅山圖》的宗教學價值是多方面的,尤為重要的是它具體生動而形象地展示了瑤族多元化的信仰世界,讓梅山教的神祇譜系躍然圖中,給人以真切的感知。《梅山圖》神靈譜系大體上包括:作為人類始祖神的盤王、女媧、伏羲,作為自然神的雷公、風伯、雨師,作為祖先神的歷代祖師,作為保護神的社神、土地公,作為民族神的白馬將軍,以及源自道教和佛教的諸多神靈。

      《梅山圖》和《梅山經》本是宗教文書,兩者的繪制、保存、展示皆離不開瑤族的宗教意旨和宗教文化語境?!睹飞綀D》中的神祇紛繁復雜,涉及道教、佛教與瑤族原生宗教信仰等諸多信仰體系,是外來宗教與瑤族本土信仰相交融的產物?!睹飞綀D》和《梅山經》在洪門良愿祭典和師公喪葬禮的場合中張掛、演述,是瑤族師公舉辦宗教祭祀儀式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莫紀德先生概括的梅山教神系主要包括:梅山神系、平川廟神、前朝樓壇三大系統(tǒng),具有“多元性”和“復雜性”等特征。[5 ]170-177形成這些特征的歷史根源在于瑤族文化與漢族以及其他民族文化自古以來就處在一種互動、交流、相互采借的過程當中?,幾逑让褚环矫鎰?chuàng)造并傳承自成一體的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借鑒漢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相互交融,構成瑤族神祇譜系的總體結構?!睹飞綀D》中呈現(xiàn)的400多位神祇,如同各路神仙齊聚一堂的“群英會”。譬如,源自梅山教的梅山祖師、梅山法王、梅山女神、梅山垌主、家堂神靈;源于道教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皇大帝”“真武大帝”“社神”“灶神”,還有由“天官”“地官”“水官”構成的“三官大帝”,等等,由此體現(xiàn)了梅山教與道教的同源性,比較了兩者相互之間的差異性,則“顯示出梅山教的獨立性和獨特性”。[5 ]179

      瑤族信仰的獨立性還體現(xiàn)在瑤族師公并不是專職神職人員,不隸屬于政府部門認可的道教協(xié)會以及相關宗教組織,而具有自成一體的梅山教師公傳承機制和宗教科儀。梅山教通常在同一姓氏的宗族內部代際傳承。年長的師公將具有宗教天賦的族中弟子培養(yǎng)、超度成師公。譬如,恭城瑤族自治縣觀音鄉(xiāng)梅山教傳人周明統(tǒng)先生,于1947年參與周氏家族的最后一次“五冬洪門良愿”,而后入教為徒。1949年以后,歷任觀音鄉(xiāng)水濱大隊民兵營長、黨支部書記,于1991年退休之后,致力于研習梅山教科儀,主持還愿儀式,作為宗教儀式主持人的身份復活并日漸強化。

      同時,《梅山圖》和《梅山經》讓人們意識到瑤族宗教構擬的神靈世界還具有多元性的特征。除了本土的神祇,道教和佛教的神祇在瑤人的信仰世界也具有重要的地位。道教對梅山教的深刻影響是深遠而顯而易見的,而救命觀音、南海菩薩、哪吒等作為佛教的神,經過歷史的變化過程,也成為瑤族同胞信仰的對象。恭城瑤族自治縣水濱村的瑤族將哪吒稱作令公,將之納入神譜系統(tǒng)中,與道教的三元、四值功曹、玉皇大帝、真武大帝、青龍、白虎、太上老君、五岳大帝等神靈并置,共同構成了梅山圖的神靈世界。

      三、民間禮俗的真切顯現(xiàn)

      從民俗學角度審視,《梅山圖》《梅山經》折射出的以信仰禮俗為核心的民族傳統(tǒng)是一個多元交融的文化體系,瑤族宗教民俗既有來自道教、佛教的圣靈,也有以盤王為主體的民族始祖崇拜?!对u皇劵牒》記載的盤瓠與三公主的后代“六男六女”之“十二姓”,是盤瑤各支系共同認可的先祖,通過向先祖祈愿,期盼來年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谷豐登,生活和美;通過還愿,酬謝圣靈的護佑。在還愿儀式上懸掛《梅山圖》,猶如各路神仙親臨其境,神祇的音容相貌躍然其上,以供族人瞻仰,真切表達虔敬與感恩之情。而在師公去世的葬禮上懸掛梅山圖,猶如讓亡者的魂靈與先祖相會,協(xié)同返回梅山故地,真切體現(xiàn)了瑤族人對族源地的深刻記憶以及依戀之情,也喚起后人不停地追憶梅山。

      瑤族故去先輩的畫像也被描摹在梅山圖中,這些祖先神祇,與其他眾神共同接受朝拜和供奉,體現(xiàn)了源遠流長的祖先崇拜在瑤族的信仰結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梅山圖》《梅山經》不只是瑤族信仰民俗的集中體現(xiàn),還是瑤族節(jié)慶習俗、人生禮儀、婚姻習俗、服飾習俗、飲食習俗、藝術表演程式的重要載體,值得從民俗學的角度闡釋相關圖案以及唱詞的深層文化意蘊。譬如,《俸姓梅山圖》既有神靈、師公的圖像,也有普通信士圖像,這些圖像包括97位男性、85位女性,還有 24對信士夫妻,從中可以考究隱含的婚姻習俗:瑤族不避同姓結婚,75位祖婆中有同姓婚30例,占37%,有娶親婚和入贅婚兩種形式,通婚范圍多為相近村落,也有兄弟共妻、重婚、再婚等特殊案例。[5 ]55

      《梅山圖》卷七《李王圖》中,上部為“三頭六臂”的“李王三相令公”哪吒像,下部為打糍粑的場景,有三位男士在舂糍粑,一位女士在案臺上搓糍粑,一位小孩在旁邊觀看,有一位小孩因為偷吃糍粑被大人追趕,實為瑤族生活習俗的真實寫照。由此可知瑤族舂糍粑的習俗至少源于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糍粑作為酬還“五冬洪門良愿”的專供祭品,成為平地瑤的傳統(tǒng)習俗,稱為“恩粑”“愿粑”。[5 ]84直至當今,每到農歷十月,平地瑤家家戶戶做糍粑,外嫁女子習慣于十月十五日送糍粑回娘家。進入臘月后,各家各戶再做一次糍粑,以備春節(jié)打油茶以及拜年贈禮之用?!敖A殿前”圖80之“唐十仙娘”的記述表明:唐十仙娘年十七八歲之時,有秀才及舅父前來提親,唐十仙娘親自打油茶招待客人?!睹飞浇洝酚性娫疲骸安桢伡宄鰹貘f眼,槌頭點出牡丹花;十指琉璃托茶盞,盞盞托出待仙家”,記述了打油茶的具體方式方法,也說明瑤族打油茶歷史之久遠。

      瑤族《梅山經》在宗教儀式過程中吟誦,瑤族師公在主持各種宗教儀式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掌控相應的宗教科儀,另一方面還要熟記唱詞,能夠講述有關本民族的歷史淵源神話和傳說,譬如,瑤族盤王神話、千家洞傳說等,將經詩的吟誦和故事的講述交互演述,由此強化族群記憶,追溯民族的文化根源。由此可見,以《梅山圖》《梅山經》為主軸,構成了一條瑤族“民俗鏈”(Folklore chain),這一民俗鏈“把若干民俗素聯(lián)結并排列起來,構成一連串的密切相關的民俗組合關系”[6 ]19。具體而言,《梅山圖》《梅山經》包括以下層面的民俗組合關系:

      一是歷時性的民俗文化鏈。在遺存恭城的《梅山圖》序文中,說明由于明代萬歷年間的神箓已損壞,故須重新繪制一幅新的神箓。由此可以確定至少在明代,瑤族已形成完整的梅山教神祇譜系,形成系列性的祭祀禮俗,目的是讓圣靈護佑瑤族子孫興旺、世代榮昌?!拔母铩逼陂g,大量的宗教類文書被銷毀,傳統(tǒng)的祭祀活動被當作封建迷信禁止,師公被迫歇業(yè)甚至受到迫害,《梅山圖》收藏在水濱村蓮花屯周氏祠堂中,1952年土地改革,雇農出身的周安富分得該祠堂作為住所居住,原本并不知道《梅山圖》的存在,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天,偶然上樓撿拾東西,方才發(fā)現(xiàn)畫卷的存在。《梅山圖》逃過“文革”浩劫,實為瑤族文化之幸。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視,《梅山圖》被當作珍貴的“文化瑰寶”,慶祝盤王節(jié)以及還盤王愿活動連年舉辦,煥發(fā)了新生。而面向未來的相關活動如何延續(xù)?新的梅山文化傳承機制和傳承譜系如何建構?這些問題也值得人們深思。

      二是空間性的民俗文化鏈。瑤族是歷經遷徙的民族,盤瓠神話以及相關民俗也隨著族群棲居空間的移動而寄寓在不同的文化空間。梅山教源自湘沅流域的梅山故地,歷經周轉而傳播到南嶺走廊。據(jù)《恭城縣志》以及相關史籍記載,觀音鄉(xiāng)的瑤族大致在明朝洪武年間,為鎮(zhèn)壓雷虎子起事而從湖南被招募而來,戰(zhàn)亂平息之后在平川源定居而繁衍至今。梅山教從湘中向西南地區(qū)輻射并傳承至今,說明梅山教適應南嶺走廊的文化生態(tài)。梅山教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中的長期傳播,形成了以梅山教信仰為特征的“梅山文化圈”。[7 ]

      三是祭祀禮儀的民俗鏈。在洪門良愿儀式和師公喪葬儀式中,由師公張掛梅山圖,請出梅山圖中的各路神祇,建立起“陽界”與“陰界”“此岸”與“彼岸”的神靈感應,由“春許冬酬”構成“許愿”和“還愿”的民俗鏈?,幾逋ǔT谵r歷正月十五或者三月初三在祠堂舉行簡單的許愿儀式,祈求風調雨順、人丁安康,許諾該年冬月舉行還愿儀式;七月七日向神靈申愿,重新申述還愿的承諾;九月九日舉行“暖愿”儀式,至十月十五、十六日舉行更大規(guī)模的正式的還愿儀式,構成前后相互關聯(lián)的民俗序列。

      四、精神世界的文化符號

      格爾茨認為:“宗教象征符號合成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ethos)——生活的格調(tone)、特征(character)和品質(quality),即道德與審美的風格(style)及情緒(mood)——和世界觀(world view)——即他們所認為的事物真正存在方式的圖景,亦即他們最全面的(comprehensive)秩序觀念?!盵8 ]103可以說,《梅山圖》和《梅山經》是瑤族文化符號最為集中的展示,也是理解瑤族精神品格、價值觀念、審美傳統(tǒng)的至關重要的文本和有效的路徑。透過《梅山圖》中令人頓生敬畏之情的各路神祇和目不暇接的各種圖案,讓人感覺到這是瑤族代代相傳的“意義模式”,大量的文化符號隱含著意蘊深厚的象征、隱喻和情感寄托,確實是瑤族宇宙觀、天人觀、人神觀、家國觀、民族觀、道德觀、價值觀的文化結晶。

      在《梅山圖》《梅山經》中,人們可以感悟出瑤族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感知瑤族人對圣靈虔誠的敬畏之心與深切的感恩之情。瑤族傳統(tǒng)宗教觀念認為,如果不敬奉神靈,就會“天星不順,日月不明,君臣無義,夫婦無情”。

      在瑤族的宇宙觀和價值觀中,天上、人間、神界和俗世凡塵間存在緊密的關聯(lián),相互間溝通的中介是神職人員,核心的理念是“靈魂不滅”“神靈永在”。人們念念不忘源于道教、佛教、本民族宗教的神祇以及各宗族祖先,確信在另一個世界里還有許多神靈關注、護佑子子孫孫的生活,給世人帶來福澤恩惠。世人就需要通過舉辦“還洪門良愿”的祭典,表達對神祇的感激之情。傳統(tǒng)習俗中也形成這樣的文化認知: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人丁不安、禾苗不好、六畜不旺等天災人禍,皆源于沒有好好供奉神靈的緣故。因而,在瑤族人心目中,人們崇拜盤王以及其他神靈,本源是祈請并感恩各方神祇的護佑,將各路神祇當作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也表達了瑤族人內心對平安、康樂、幸福生活的渴望。

      《梅山圖》《梅山經》深含著宗教人類學、歷史人類學、象征人類學、解釋人類學、認知人類學等分支學科的多重研究價值。傳統(tǒng)的人類學所關注的婚姻家庭、宗族制度、親屬制度、族群關系、文化融合、性別研究、空間想象等諸多專題,都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彌足珍貴的材料。

      在傳統(tǒng)社會,許多瑤族民眾沒有讀書寫字的機會,無法書寫本家族、本民族的歷史,瑤族的許多文化傳統(tǒng)和民間習俗只能依靠口傳心授得以傳承。為數(shù)不多的經文和民間典籍主要通過識字的師公來傳承,這就決定了師公在家族中占有特殊地位。師公是與《梅山圖》有關的《下馬科》《清筵歌章》《濁筵歌章》《請圣本》《表陽燭歌》等經書的擁有者以及相關科儀的踐行者,但不一定是書寫者,用漢字寫在棉紙或者土布上的經書,有些由師公自己抄寫,也可雇請別人抄寫,許多經書后面會附上抄寫人的姓名以及抄寫的年月。

      《梅山經》記述著各方神仙的名號與神功,譬如,以“太上老君”為題的經文唱到:“太上老君大法主,黃龍吐水會中心;黃龍口中吐法術,常將法水救凡間。”[9 ]32“玄天上帝”的唱詞是:“玄天上帝為上帝,正是統(tǒng)兵押馬人;統(tǒng)了千兵屯萬馬,統(tǒng)了五岳一殿兵?!盵9 ]32在經書中,同時記載了還洪門良愿時的各種法事的順序和步驟,為梅山教科儀傳承提供參照,也為剛受戒的師公學習梅山教祭祀程序提供指導?!睹飞浇洝分械慕浳亩嗖捎闷哐皂嵨模ㄋ滓锥?,朗朗上口,便于吟誦,內容涉及民族的起源、遠古社會生活、瑤族傳統(tǒng)風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還包括天上、水府、地祇、佛道諸神四百多位神祇,這些神祇和《梅山圖》中所列神祇大多相同,唱詞和圖像相對應,視覺與聽覺的交互作用,便于形成深刻的文化記憶。

      五、審美傳統(tǒng)的多元表征

      如果說《梅山圖》是瑤族民間繪畫藝術的杰作,《梅山經》是瑤族宗教文學之經典,那么《梅山圖》《梅山經》將成為人們認知瑤族審美傳統(tǒng)的珍稀文獻。

      雖然在其他宗教科儀中也張掛神像圖,但是《梅山圖》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連續(xù)性圖像,每位神祇都呈現(xiàn)不同的動作神態(tài),有些神像可以參照原有的圖形描摹,有些卻要由畫師想象完成?!睹飞綀D》不只是簡單的神像繪制,還包括大量的儀式場景,展示了異彩紛呈的天上、人間、地獄的不同場景的不同畫面,展示了完整的天上、人世間和地下等不同空間的文化想象。

      《俸姓梅山圖》的517位神像和《盤姓梅山圖》的257位神像神態(tài)各異、面部表情不同、手勢、步態(tài)、頭部裝飾、身體姿態(tài)更是千姿百態(tài),全身的色彩運用異彩紛呈,無一雷同。譬如,《俸姓梅山圖》圖1至圖4的各界功曹,或騎白鶴,以通天堂;或騎黃龍,以通水界;或騎白馬,以入梅山;或騎赤馬,以下陰界?!叭镜钋啊钡摹罢埧褪咕薄坝褪咕薄邦I茶使君”“領花使君”的服飾、手勢皆不相同,或雙手捧著“請榜”“迎榜”,或手捧茶壺,或手捧花束,恭迎神兵的降臨。《梅山圖》的文化多元性包含著宗教神祇、想象空間、審美表征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梅山圖》以男性神為主,也不乏女性神祇。譬如,“江華殿前”描繪了“東海梳妝仙娘”“南海梳妝仙娘”“東海采花一娘”“東海采桑仙娘”等11位女性神祇的圖像,還有以“道州”“郴州”等地名命名的仙娘,說明湖南南部和廣西東北部是梅山教信仰的重要區(qū)域。

      在《梅山圖》中,有些圖像體現(xiàn)了神祇與動物的密切關聯(lián),在“羅家殿前”,有6幅圖像與人們熟悉的“伏羲女蝸人首蛇身像”相反,頭部是“雞”“鴨”“虎”“象”“牛”“馬”的圖案,頭部以下的軀體是人身。這些神祇被稱為“雞頭山肖”“鴨頭山肖”“虎頭山肖”“象頭山肖”“牛頭山肖”“馬頭山肖”。這些圖像令人感覺到人類、神祇和動物,本是相互感應并交融的統(tǒng)一體。

      《梅山經》以及科儀本用于“敬神”“娛神”,而師公在主持儀式的過程中,在吟誦《梅山經》,跳長鼓舞,表演吹笙撻鼓之時,同樣讓人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從審美的角度審視,《梅山圖》中的大量圖案是美術設計精品;《梅山經》中的許多神話、傳說、民歌是民間文學的佳作;科儀中的音樂、舞蹈,更是給人以聽覺、視覺的審美體驗,為瑤族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難得的文化資源。

      自古以來,民間藝術大多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因而是民眾心靈體驗和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是民眾喜怒哀樂的自發(fā)表達?!睹飞綀D》《梅山經》公之于世,讓世人更為認同“真美在民間”的理念,讓人們感受到瑤族淳厚樸實、真切清新的藝術風格,領略到樸拙動人的藝術魅力。梅山文化傳承人創(chuàng)制并傳承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以獨特的方式和途徑構筑美的圖畫,營建美的場域,烘托美的境界。

      從嚴格意義上說,《梅山圖》《梅山經》并不是作為審美對象而存在,隱含其中的繪畫藝術、神話、古歌謠等文化元素大多與宗教活動融為一體,舉辦還愿和祭祀儀式的目的不是為了使人們獲得審美愉悅,而是為了娛神。自古以來,人類的審美活動往往與宗教體驗相輔相成,呈現(xiàn)撲朔迷離、人神互滲的特點。《梅山圖》《梅山經》以及相關祭典中的審美文化傳統(tǒng)常常是俗中見雅,靈活多變,敘事與抒情先結合,情感質樸而誠摯,含蓄而韻致綿長,令人如癡如醉,回味無窮。

      六、結 論

      梅山教的傳承歷經滄桑,瑤族人在顛沛流離中堅守自身的文化傳統(tǒng)。在梅山教大量的經書以及宗教文物被損毀的情境下,在恭城瑤族自治縣發(fā)現(xiàn)的《梅山圖》顯示出彌足珍貴的多學科價值。隨著《梅山圖》《梅山經》蘊含的多元文化價值逐步得到學術界的認可,將改變人們對瑤族宗教文化史的傳統(tǒng)認知,也為世人了解瑤族繪畫史、民歌藝術史,提供新的參照,為瑤族乃至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史的撰寫,提供新的文獻。

      總之,《梅山圖》《梅山經》凝聚著瑤族的歷史記憶、宗教習俗和多元文化傳統(tǒng),讓世人切實了解到瑤族精神世界的真實樣態(tài),為人文社會科學的諸多學科提供難得的研究題材,并將隨著多學科的介入而解開其中的謎團,對瑤族歷史傳統(tǒng)的認知以及文化藝術的表征系統(tǒng)也可能由此而重新建構。

      參考文獻:

      [1] 胡克森.試論梅山教的形成及其與道教的關系[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2] 周行易.論明代《梅山圖》中的“生殖崇拜”文化母題[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2(6).

      [3] 張澤洪.中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梅山教[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4).

      [4] 張有雋.瑤族與華南諸族梅山教比較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4).

      [5] 莫紀德.梅山圖注[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6] 烏丙安.民俗學原理[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

      [7] 張澤洪.梅山教文化圈與南嶺走廊多元宗教研究[J].宗教學研究,2016(3).

      [8] [美]克利福德·格爾茨.文化的解釋[M].納日碧力戈,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 莫紀德,莫曉嫻.瑤族梅山經校注[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歡
      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
      重審中國宗教信仰缺失論——兼談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淺談設計藝術史中產品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文明體轉型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人民論壇(2016年16期)2016-07-15 10:19:45
      無法掙脫的藩籬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繼承和發(fā)揚根植于民族血液里的創(chuàng)新精神
      客家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與未成年人教育整合的探究
      創(chuàng)意與設計(2015年6期)2015-02-27 07:55:58
      中國家庭倫理片的類型意識探析
      電影文學(2014年2期)2014-02-26 20:09:03
      當代中青年宗教信仰問題一瞥——從上海M佛友QQ群調研談起
      博白县| 泾川县| 抚顺市| 泗阳县| 社会| 赣榆县| 柯坪县| 阳城县| 岱山县| 龙州县| 布拖县| 湖北省| 临湘市| 平远县| 宜城市| 博罗县| 胶州市| 左权县| 宁陕县| 石渠县| 双柏县| 衡南县| 盐城市| 花垣县| 临江市| 延寿县| 新邵县| 洱源县| 荆门市| 宣威市| 苏州市| 荣成市| 买车| 莱芜市| 麻江县| 黄浦区| 乌拉特后旗| 景谷| 海南省| 新昌县|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