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而持續(xù)發(fā)展,家庭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家庭理財逐漸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家庭理財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近年來,保險市場潛力得到極大的挖掘,保險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家庭的風險意識增加,家庭理財觀念和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由過去的省吃儉用,節(jié)余存銀行的理財方式轉向多渠道、多途徑的投資方式。保值、增值、抵御風險已經成為現(xiàn)代家庭理財?shù)闹餍?。而家庭通過保險理財方式可以實現(xiàn)使原有價值不貶值的同時實現(xiàn)原有價值的增加,并借助保險轉嫁風險的功能保障家庭受到最小損失。
資本要素的稀缺性決定了家庭要平穩(wěn)度過各個時期,就必須要堅持家庭理財。家庭理財可以提高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使家庭經常處于“收入大于支出”的狀態(tài),維持家庭的現(xiàn)金流入。所以,保險的最大功能就是保障,而非投資。購買保險的首要目標是保障。
保險的基本職能是損失補償和經濟給付。投保人獲得了保險保障,實現(xiàn)了對危險損失的風險轉移。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在人類社會具有客觀性,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事故存在。在保險活動中,保險人作為組織者和經營者,通過收取保險費的形式集合眾多面臨同類風險的被保險人按損失分攤的原則對其中遭受該類風險事故損失的被保險人提供經濟補償或給付保險金,讓損失家庭盡快能夠從中獲得補償,順利進行社會再生產。
許多保險產品在保障的同時還具有積累財富的作用。一方面投保人購買的保險產品大多具有保值增值作用,在保險期滿后會返本付息,甚至會有一定金額的分紅,所以購買保險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強制存錢的作用。另一方面當保險受益人得到的保險受益金,屬于遺產稅免征范疇。
現(xiàn)代家庭也要堅持理財方式多樣化,確保所投資金保值增值,所以現(xiàn)代家庭也要遵從“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原則。家庭理財中購買保險產品是必不可少的理財工具,因為保險產品最基本功能是保障,保險產品則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其預定利率一般高于對國家的利率變化幅度,許多保險產品(如投連險和萬能險)具有保障、投資、保底、收益等功能。
家庭理財中主要是以家庭中主要收入來源者的年齡為依據,家庭主要收入者不同的年齡階段,則家庭保險需求就不同。在購買保險時,首先應該考慮家庭主要收入者,其次才是老人和小孩。在選擇繳費期時候,不能一味的想縮短繳費期,也不能無故地延長繳費期,繳費期長短必須和家庭收入相符合。一般情況下,適當延長繳費期,每年保費就適當較低,隨著未來收入增加,保費支出越來越不會成為壓力。
3.1 不同的人生階段應該采取不同的保險理財策略。家庭理財如何理財,還得視情況而定,就不同的人生階段,采取不同的保險理財策略:
單身期:該階段一般是剛畢業(yè)到結婚前,剛剛參加工作其經濟實薄弱,且“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沒有承擔太大的家庭責任。所以,單身期首先要考慮意外。
兩口之家:該階段是結婚后到小孩出生新婚家庭,該家庭已經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但同時新婚家庭在該階段會受到房貸和未來小孩開支的壓力,并不是所有的保險都要購買,該階段首先考慮終身保障,其次是壽險及重疾。
成長型家庭:該階段是小孩出生到大學畢業(yè),一般為20年~2 5年。該階段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債務,開銷最大,所以家庭財務抗風險能力弱,同時也是最需要保障的時期。所以該段時期首先考慮家庭主要收入者的意外風險和身體,其次是老人和小孩的意外和醫(yī)療保險。
家庭成熟期:該階段是小孩參加工作到家庭主要收入者退休之前,該階段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收入達到頂峰,且家庭小孩已經參加工作,其財務能夠基本獨立,財務最自由的階段。再加之目前傳統(tǒng)養(yǎng)老觀念已經在逐漸改變,“養(yǎng)兒防老”觀念逐漸弱化,養(yǎng)老靠自己的觀念已經逐漸深入人心。所以該階段主要考慮家庭主要收入者的養(yǎng)老保險,做到未雨綢繆。
家庭養(yǎng)老期:該階段是家庭主要勞動者退休以后,一般為65歲以后,該階段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已經步入老年,老年患病風險增加,且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所以首先考慮養(yǎng)老和意外。
3.2 支付保費應該量入為出。支付保費基本原則就是量入為出,而且保額要能夠足以彌補家庭經濟損失。投保人繳納多少保險費?一般有三種算法:
(1)雙十原則:即用家庭年收入的10%作為保費,保障金額是家庭年收入10倍。例如:一家庭年收入是30萬,那么該家庭保費支出是3萬,保障金額是300萬。
(2)生命價值法:確定未來還能工作多少年,把總收入減掉稅收及個人消費等,得出你未來的經濟價值。例如:家庭主要收入者今年30歲,預計60歲退休,退休前年平均收入是20萬元,自己平均年支出為5萬元,其余貢獻給家人。那么,按生命價值法計算,該家庭主要收入者的生命價值是:(60歲-30歲)×(20萬元-5萬元)=450萬元。所以該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保險金額應該為450萬。
(3)需求分析法:即當一方發(fā)生不幸時,計算出會給家庭財務帶來多大缺口,這些財務缺口包括:子女獨立前的生活教育費用;另一方過渡時期的生活費用;父母贍養(yǎng)及醫(yī)療費用;房貸及其他債務。
現(xiàn)代家庭如何進行保險理財,是因家庭而異。不同的家庭財務抗風險能力雖然有差異,但是,可以以上提及方法,規(guī)劃家庭保費支出,一切都將顯得簡單明了。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保險業(yè)改革發(fā)展的若干意見2006.
[2]張洪濤.論非壽險投資型保險的功能與發(fā)展.保險研究[J].2005,(1):32-35.
[3]左琦.淺談個人資產分配.知識經濟[J].2010,(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