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者
- 稅收、轉移支付與頂層收入不平等
高前10%頂層收入者的收入份額,該收入份額數(shù)值越大,頂層收入不平等越嚴重。頂層收入不平等實際上是收入分配狀況的一種度量,頂層收入者占據(jù)過大的收入份額將會嚴重影響普通民眾的勞動要素所得,降低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3]。財政的三大職能之一是進行收入分配,稅收和轉移支付是進行再分配的重要工具,我國稅收和轉移支付對收入再分配的影響并未達成共識,其對頂層收入不平等的影響更鮮有學者研究。鑒于頂層收入不平等對于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性,在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大目標下,研究我國
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9-13
- 邁向共同富裕階段: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成長和政策設計
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政策目標。之后,歷屆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和政府工作報告都一再明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工作任務。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目標。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1)http:∥www.gov.cn/xinwen/2021-0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03-16
- “雙碳”目標下中國省域碳排放責任核算研究
——基于“收入者責任”視角
因此亟待引入“收入者責任”視角進行碳排放責任核算?!吧a者責任”視角雖然核算基礎好,應用范圍廣(Pan等,2008),但缺乏公平性,易增加生產成本(張洋等,2020;Zhen和Li,2021)或導致“碳泄漏”(潘文卿,2015),且無法追蹤資本、能源等要素供給者的碳排放責任。“消費者責任”視角將消費者也納入碳責任核算體系(Proops,1999;Munksgaard和Pedersen,2001),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避了“碳泄漏”風險,但沿產品供應鏈追溯消費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21年6期2021-12-03
- 讓中等收入者有更多獲得感
限制。一些中等收入者的主觀認同感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觀原因源于一些中等收入者對中等收入人群應有生活品質的主觀想象。中等收入人群對生活的想象主要有兩個參照系,一個是歐美發(fā)達國家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一個是國內富人的生活。在中國,由于中等收入人群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房價普遍較高,有些大城市實行汽車限購政策,即便是中等收入人群,要買到自己滿意的房子和車子,并不容易。中國大城市的中等收入人群與歐美國家的中等收入人群可能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在生活品質上還是有一定的差
時代報告 2019年1期2019-05-13
- 初探在現(xiàn)代家庭如何進行保險理財
依據(jù),家庭主要收入者不同的年齡階段,則家庭保險需求就不同。在購買保險時,首先應該考慮家庭主要收入者,其次才是老人和小孩。在選擇繳費期時候,不能一味的想縮短繳費期,也不能無故地延長繳費期,繳費期長短必須和家庭收入相符合。一般情況下,適當延長繳費期,每年保費就適當較低,隨著未來收入增加,保費支出越來越不會成為壓力。3.1 不同的人生階段應該采取不同的保險理財策略。家庭理財如何理財,還得視情況而定,就不同的人生階段,采取不同的保險理財策略:單身期:該階段一般是剛
新商務周刊 2018年18期2018-12-07
- 城市居民不同收入群體慈善捐款行為研究
3001元以上收入者(這其中包括了5000元以上收入者169人)總計僅有413人,占總人數(shù)39%。但該數(shù)據(jù)或許只能說明所調查受訪者收入不算高,或他們在回答該問題時因“相對保守”而選擇相對較低的收入選項,并不能真正代表居民的實際收入。接下來,采用Kruskal-Wallis H方法分析各收入層次群體的慈善捐款行為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通過Kruskal-Wallis H檢驗發(fā)現(xiàn):Chi-Square值為22.354,df值為4,Asymp.Sig.值為0.00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4期2018-09-04
- 談資,你的身份新標簽
七萬美元的中等收入者也能負擔得起。從絕對生活享受來說,富人和中等收入者差別不大。背個好包,別人不知道你是真有錢的富人,還是一個喜歡包的中等收入者。用財富購買知識如果你的年收入超過30萬美元,應該怎么花錢,才能彰顯社會地位呢?有抱負階級的回答,是“無形”的消費,即把錢花在服務、教育、提升人力資本上,存更多的退休金,買最好的醫(yī)療保險。這些東西比有形的更貴。好大學每年的學費加生活費超過六萬美元,相當于一年一輛奔馳車。如果孩子從小上私立學校,整個下來是一筆巨款。美
新城鄉(xiāng) 2017年10期2017-10-31
- 江蘇農村消費新觀察
口劃分為農村低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其中農村中等收入者是指在一定時期同一地域范圍內達到中等收入水平的農村居民群體,其下限為當時當?shù)剞r民人均純收入,其上限為當時當?shù)剞r民人均純收入的兩倍,而收入水平高于農村中等收入者的為農村高收入者,反之為農村低收入者。通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和田野調查,發(fā)現(xiàn)農村居民消費存在明顯的消費層次區(qū)別。(一)消費水平的層次性明顯,且差距有擴大趨勢。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民由原來高度同質、收入平均的群體逐漸分化為職業(yè)多元、收入差距不
江蘇農村經(jīng)濟 2017年8期2017-08-31
- 中等收入群體與財稅政策
空間。研究中等收入者的流動性后發(fā)現(xiàn),低收入者近4年里約80%是維持其收入等級,向中等收入組流動的只有20%。歷年中,中等收入者中有39%有向下流動的歷史,往上流動的穩(wěn)定的只有1%??偟膩砜?,無論是城鎮(zhèn)還是農村居民,向下遷移概率偏高,向上遷移概率低,低收入者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固化現(xiàn)象。從宏觀經(jīng)濟增長還是測算來看,2016年我國大概有35%的中等收入群體,2020年預測可以到45%左右。很多專家提出,能否到2020年提高到50%,我們認為,雖然有5%的差距,但是如
北方經(jīng)濟 2017年6期2017-07-24
- 我國收入差距呈縮小趨勢
大。首先,中等收入者比重顯著上升。十八大以來,我國中等收入者比重進一步上升,2013年達到24.03%,預計到2020年將上升到45.01%。其次,農民工成為中等收入者重要來源。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2016年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275元,其中農民工最高20%收入組的月均工資已經(jīng)達到8823元,遠超過各種標準定義的中等收入者門檻。人民對經(jīng)濟的共享度有顯著增加。首先,政府再分配調節(jié)力度進一步加強。例如,在財政轉移支付方面,近年來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社會保障和就
人民論壇 2017年11期2017-05-05
- 中等收入標準需要精準界定
此,“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也納入了“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不過,目前國內學界對于中等收入者的概念界定,還未形成明確說法,中等收入者的具體劃分方法也存在許多爭論。由于缺乏對這一群體的明確定義和測定方法,無法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量化目標和具體化的政策方案,不利于這一目標的順利達成。在制訂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劃分標準時,可以借鑒國外對中等收入群體的測定方法。目前,中等收入群體這個詞,已經(jīng)頻繁地出現(xiàn)于國際組織和知名智庫的研究報告中。同時,一些討論收入分配和社會結構
黨建文匯·上 2017年1期2017-02-27
- 中等收入標準需要精準界定
此,“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也納入了“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不過,目前國內學界對于中等收入者的概念界定,還未形成明確說法,中等收入者的具體劃分方法也存在許多爭論。由于缺乏對這一群體的明確定義和測定方法,無法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量化目標和具體化的政策方案,不利于這一目標的順利達成。在制訂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劃分標準時,可以借鑒國外對中等收入群體的測定方法。目前,中等收入群體這個詞,已經(jīng)頻繁地出現(xiàn)于國際組織和知名智庫的研究報告中。同時,一些討論收入分配和社會結構
黨建文匯·上 2017年1期2017-02-27
- 中等收入群體概念的興起及其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意義
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口號。這之后,黨和政府文件一再強調,“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2016年5月召開的中央財經(jīng)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xiàn),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這說明,“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是衡量是否實現(xiàn)全面小康社會奮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2017年2期2017-01-25
- 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政策建議
逯新紅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政策建議■逯新紅當前中國中等收入者比重較低,基于中國目前所處發(fā)展階段和基本國情,中國農業(yè)從業(yè)者比重大、分配制度改革相對滯后、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低、稅收調節(jié)能力弱、社會征信體系不健全、經(jīng)濟發(fā)展整體水平低等問題制約了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高。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通過加快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縮小全社會收入差距、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加大稅收調節(jié)力度、完善社會征信體系、提升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等措施來解決。中等收入者比重;問題;政策
金融與經(jīng)濟 2016年9期2016-10-19
- “中產人群”不認可中產身份
指出,中國中等收入者已有3億人。然而,被專家學者定義為中產的人群并不認可自己的中產身份,認同自己是中下階層和下層階層的比例則相對較高。說到底,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過去幾十年我國高速的經(jīng)濟增長和急劇的社會變遷下,出現(xiàn)了一種社會心態(tài),即極強的物質欲望追求及由此導致的不滿足感和缺乏安全感。那些從收入、財富和消費角度來說已達到或超過中等水平的人,對未來寄予更高期望,這種高期望又會帶來不滿足感和焦慮心態(tài),使他們總覺得尚未達到理想的中產生活狀態(tài),還需要拼命努力
公務員文萃 2016年3期2016-03-23
- 打造中低收入群體與住房問題
比重最大的中等收入者已形成為富裕群體。在我國提出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后,許多社會人士曾多次提出打造具有小康水平的中等或中低收入群體的問題,并建議把它定義為建成小康社會的一條重要標準。1997年,時任建設部黨組書記的俞正聲同志曾在一次講話中指出:歸根結底地說,住房問題是一個經(jīng)濟問題。如果政府的經(jīng)濟實力強了,人民收入提高了,住房問題就好辦了。后來1998年國務院頒布的有關房改的23號文,決定推行住房分類供應制度,并把解住房問題的重點放在占居民比重最大的中低收入者。
中國房地產·綜合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影響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議*
李金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這個政策主張最早是在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提出,而在2010年4月溫家寶總理稱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shù)的 ‘橄欖型’ 分配格局”,接著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將“繼續(xù)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那么,這十多年間我國中等收入者比重擴大的情況如何?有什么因素在影響和限制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擴大呢?我國政府目前應該采取什么對策來促進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擴大呢?本文主要圍繞這3個問題進行分析。我國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擴大情況從十六大以來,我國
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瞭望 2015年5期2015-01-04
- 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障礙及對策探析
力。無疑,中等收入者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力量。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已成為一項急需解決的時代課題。其實早在黨的十六大,就已經(jīng)明確提出“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在2011年的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上,對中等收入者的關注又進入到政策層面。會議指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和國內經(jīng)濟運行新情況新變化,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zhàn)略基點,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fā)展服務業(y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十八大報告再
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 2014年3期2014-08-15
- 中等收入者還是中等消費者——論中等消費者
是使用了“中等收入者”這一概念。這一概念是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此后,在學術界,圍繞什么是中等收入者,如何擴大中等收入者,產生了大量的研究。近幾年來在中央的會議和文件中經(jīng)常提及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這說明經(jīng)過了十年左右的發(fā)展,我國的中等收入者還需要擴大,我國的社會結構還不是理想的社會結構,擴大內需的政策目標還沒有實現(xiàn)。本文對“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法進行了反思,提出要培育和擴大中等消費者。一、中等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和中產階級這兩個概念有著千絲萬
社科縱橫 2014年3期2014-04-09
- 餐飲O2O,中高收入者最對胃
飲O2O,中高收入者最對胃許睿2013年,“O2O”熱得一塌糊涂,其中“餐飲O2O”不僅叫得最響亮,也是發(fā)展最快、相對最為成熟的板塊。目前餐飲O2O主要應用在團購、提供優(yōu)惠券等低價促銷的業(yè)務上,主打“省錢”牌,但是消費者對此到底作何反應?餐飲O2O到底最對誰的胃口呢?零點調查2014年5月針對一二線城市不同收入群體的餐飲O2O使用習慣進行了網(wǎng)絡調查。在一線城市中,我們將個人月收入為10001元及以上的定義為高收入群體;5001-10000元的為中等收入群體
市場研究 2014年7期2014-02-13
- 中等收入者階層與構建和諧社會研究述評
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笔状伟选皵U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寫進政策文件。十七大報告又進一步指出,使“中等收入者占多數(shù)”。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概念。2005年胡錦濤在中央黨校專題研討班上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做出了科學概括。與此同時,關于如何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問題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本文在系統(tǒng)梳理中等收入者與和諧社會研究現(xiàn)
天津行政學院學報 2013年2期2013-10-23
- “擴中”路線圖
務業(y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繼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下簡稱“擴中”)之后,“擴中”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由“金字塔型”到“橄欖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了不均衡的發(fā)展戰(zhàn)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最突出的表現(xiàn)在于“金字塔型”的分配結構,收入分布不合理,低收入者占了大多數(shù),越往上人口比例越低而中等收入者比重很小。分配關系是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最終體現(xiàn)。人們普遍認為收入差距過大是社會主要矛盾,其實,收入
前線 2012年2期2012-10-21
-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值得期待
務業(y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在此“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這一說法,被認為是新形勢下擴大內需工作的重要舉措。換言之,在經(jīng)歷了為期兩年的消費刺激政策之后,決策者已經(jīng)清醒地看到,家電下鄉(xiāng)、以舊換新等消費刺激政策只能在短期內達到拉動內需的目的,長期而言,提高國民收入、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能力,是繼續(xù)擴大內需的關鍵要素之一?;仡櫄v史并借鑒成熟市場經(jīng)濟國家的經(jīng)驗,一般認為,中等收入者在一個國家所占比重越大,這個國家和社會就越穩(wěn)定。從社會學角度看,“中等收入階層”并
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 2012年9期2012-08-15
- 社會要注重培育“中等收入階層”
務業(y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疤岣咧械?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收入者比重”被認為是新形勢下擴大內需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在經(jīng)歷了為期兩年的消費刺激政策之后發(fā)現(xiàn),家電下鄉(xiāng)、以舊換新等消費刺激政策只能在短期內達到拉動內需的目的,長期而言,提高國民收入、注重培育“中等收入階層”,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能力,是繼續(xù)擴大內需的關鍵要素之一。一般認為,中等收入者在一個國家所占比重越大,這個國家和社會就越穩(wěn)定。從社會學角度看,“中等收入階層”并不單單作為財富象征,其存在實際上已經(jīng)意味著這樣一
對外經(jīng)貿 2012年5期2012-08-15
- 專家稱22%從業(yè)人員已跨入中等收入行列
入水平界定中等收入者,估計我國約有1.7億從業(yè)人員達到此水平,占全國從業(yè)者的比重為22%左右。若按從業(yè)人員平均贍養(yǎng)1.7個人計算,約有2.89億居民可列入中等收入居民范圍,約占全國居民總數(shù)的21%左右。到2020年,如果中等收入群體所占比例達到37%左右,加上其贍養(yǎng)人口,就能夠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但要形成橄欖形分配格局,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比重起碼應達到50%左右,這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蘇海南表示,我國中等收入者的職業(yè)特征比較明顯,大中型企業(yè)、事業(yè)單
共產黨員(遼寧) 2012年9期2012-07-27
- 負擔過重讓越來越多的中等收入者成“偽中產”
務業(y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中等收入者是社會穩(wěn)定的中堅,是擴大消費的主體。然而,過重負擔之下,國內越來越多的中等收入者非但沒有成為“中堅層”,反而成為“夾心層”。同時,低收入群體也在為難以跨入中等收入者行列而焦慮。建設“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社會”,任重道遠。記者采訪了幾位普通居民,請他們就此話題吐露心聲,暢談期待。北京市外企白領王媛:生活壓力大,成了“偽中產”王媛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是人們眼中標準的“白領”。她月薪上萬,每天衣著光鮮地出入高檔寫字樓
決策探索 2012年3期2012-02-27
- 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怎樣形成
成的情緒。中等收入者的特征學者們把中國家庭年收入6萬~50萬元定義為中等收入家庭。按照這一定義,目前中國中等收入家庭達到了23%;也有估計說,目前中等收入家庭在30%~40%之間。但這些收入人群中不少人不愿背上中產階層或中產階級的美名,而紛紛稱自己為“弱勢群體”??梢?,只是中等的收入還不足以成為其全部特征。那么,中等收入者、中產階層或中產階級(本文在同一意義上使用這三個概念)都有哪些特征呢?早在1719年,英國作家笛福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中,就對
治理現(xiàn)代化研究 2011年6期2011-11-07
- 回答有關經(jīng)濟適用住房疑問與異見之一
障)只能用于低收入者,不能用于中等收入者。我國的經(jīng)濟適用住房卻把住房福利用于中等收入者,因而他一貫主張取消經(jīng)濟適用住房。要評論這位老經(jīng)濟學家提出住房福利不能用于中等收入者的論點是否有當,必須弄清楚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我國實行的住房制度。進入20世紀以后,許多國家的政府官員和社會人土,逐步地樹立起一個關于住房問題的新概念,就是:此前采用的、單純靠市場自發(fā)調節(jié)的辦法,解決不好廣大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問題。只有政府介入,通過政府的政策和經(jīng)濟支持,才能把住房
中國建設信息化 2011年9期2011-09-07
- 中央力推“橄欖型”社會
,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shù)的“橄欖型”分配格局。此文一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爸挟a”現(xiàn)狀堪憂按照社會學理論:橄欖型社會結構是最穩(wěn)定、健康的社會結構模型。4月5日,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主任吳忠民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所謂“橄欖型”分配格局,這是中央高層首次系統(tǒng)闡述。但溫家寶在文章中采用“中等收入者”的說法,而不是“中產階層”或“中產階級”。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首次
中國新聞周刊 2010年13期2010-04-15
- 社會建設應從擴大中等收入者群體入手
設應從擴大中等收入者群體入手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周曉虹我們從事社會建設的目標,是構建一個不同地域、不同社區(qū)(主要是城鄉(xiāng)社區(qū))、不同階層和不同社會群體成員能夠共生共存的和諧社會。費孝通先生將和諧社會的特點描述為“安其所,遂其生”;胡錦濤總書記將和諧社會的特點表述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顯然,這樣的社會,從其宏觀結構來看,一定是社會結構尤其是階級、階層結構合理的社會,也一定是不同社會階層成員能夠自由流動的社會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0年5期2010-04-11
- 芻議新農村建設的創(chuàng)造主體和價值主體
審視,農民中等收入者的出現(xiàn)是新時期中國農村社會民間主體力量興起的標志。新農村建設的本質是農民現(xiàn)代化,深層底蘊是培育農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數(shù)的公民社會。農民中等收入者在農村社會階層結構中的位置和占有資源的特征決定了他們是新農村建設的創(chuàng)造主體。從目標實現(xiàn)訴求與時間推進跨度兩個層面分析,農民中等收入者的發(fā)展與新農村建設基本一致,培育農民中等收入者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合法價值主體。農民中等收入者; 主體; 民間力量; 新農村建設一、新農村建設的民間主體力量認定主體(sub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0年5期2010-04-03
- 第一閱讀
給中低收入者“加錢”要弄清對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加快出臺《關于加強收入分配調節(jié)的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醞釀收入分配改革。計劃對初次分配做改革,改變再分配向政府企業(yè)傾斜的局面,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目前,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較低,而且近些年來還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為了讓人民共享發(fā)展成果,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完善收入分配秩序,維護社會公平,顯得十分必要,這也是政府執(zhí)政為民的體現(xiàn)。實施收入分配改革,首先要明確界定并統(tǒng)一中低收入者的標準。按照國家統(tǒng)計局的定義,家庭年
中國經(jīng)濟信息 2009年11期2009-07-02
- 中產階層為仇富替罪羊
看到,擴大中等收入者群體也是緩解貧富差距過分懸殊的重要措施。在一個社會中,如果中等收入者不能占一個較大的比重,兩極分化的社會結構將會是不可避免的,貧富懸殊的問題也是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的。但客觀地說,中國的中產階層發(fā)育得還相當緩慢。除了在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特別是大城市之外,中產階層還是蹤影難覓,中等收入者在整個社會中所占比例還很小。從根本上說,中產階層的發(fā)育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水平有關,比如產業(yè)結構、受教育水平等。我認為,一種現(xiàn)實的可能性是,可以考慮將技術熟練工人
商界評論 2007年6期200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