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名淑
摘要:小學是個體心理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社會、家庭、學校及個體自身利用各種途徑,共同對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進行培養(yǎng)。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50-0029-02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三方面:積極主觀體驗、積極特質和積極組織系統(tǒng)[1]。大量國內研究者對各個階段、各種類型人群的心理進行積極心理學中國化。已有研究大多針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但個體在高中階段“三觀”基本形成,大學可塑性小,而小學階段心理品質具有鮮明的可塑性,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為他們的未來打下基礎。[2]
一、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定義
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是兒童積極的認知方式、積極的情緒情感、積極的意志、積極的習慣、積極的人格、積極的心態(tài)、積極的學習意識、積極的人際關系等的總合,積極心理品質為個體健康快樂成長和社會和諧發(fā)展提供正能量[3]。
二、當前小學生心理品質發(fā)展狀況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2017年,各種研究表明小學生心理品質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心理健康狀態(tài)。楊林娜的研究表明,小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承受能力偏低、缺乏學習興趣與心理焦慮、人際交往能力差等方面。[4]衛(wèi)萍等人的研究表明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應積極采取相應措施。[5]
三、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的途徑
1.挖掘社會各方面的資源。①利用大眾傳媒的積極導向。大眾傳媒包括電視、報紙、網絡等,其中網絡的影響更大?,F代傳媒突破時空限制,具有形象化、操作性強,但缺乏真實性的雙重作用,對小學生更具有誘惑力與迷惑性。所以,大眾媒體傳播者要以積極心理學的宗旨引導小學生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積極作用為自己的健康成長服務。整個社會要形成把大眾傳媒,尤其是網絡作為學習手段,而不是玩樂工具,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品質。②成功人士積極現場示教。成功人士一般都具有清楚的價值觀、活力、熱情、信念、策略、善于傳達與溝通信息等積極心理品質。社會應該在社區(qū)定期組織成功人士到學?;虍數匚幕麄鳈C構進行個人成功事跡報告會,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成功人士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行模仿或潛移默化的影響。③社區(qū)面向家長進行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首先,在社區(qū)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該機構有咨詢心理學專業(yè)背景、積極樂觀的專人負責,負責人的職責是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制定計劃和開展活動時針對小學生家長有符合積極心理學的方案。其次,定期采取多種形式對家長進行積極心理學知識的宣傳。
2.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積極優(yōu)勢。①建立積極型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各種教養(yǎng)方式都不如積極型教養(yǎng)方式有利于個體的發(fā)展,積極型教養(yǎng)方式是以溫情、鼓勵、探索為特點,家庭中孩子從父母處得到更多地贊許、表揚、信任、尊重、平等,且是以父母為中心。父母教養(yǎng)時以親子關系為中心,以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作為教養(yǎng)的主要目標。積極型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會使孩子產生安全感、愉快感,在和諧的親子關系中,孩子樂于接受父母的教誨,在這樣的情感背景下,有利于將父母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所以父母要有積極的心理品質可以促進孩子對應品質的形成。②抓住家庭教育的契機。家庭教育中有很多稍縱即逝的機遇,成功的父母常常會抓住教育的機會,循循善誘,引導孩子朝著積極樂觀的方向發(fā)展。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當生活中出現積極的榜樣時、當假期正在進行時、當大眾傳媒中出現正能量時。父母教育孩子時,自身要言傳身教,正身律己,父母的語言、行為、做事風格、說話習慣,都讓孩子耳濡目染。③家庭成員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時,家庭成員要互相配合,協(xié)調一致,使孩子的心理品質朝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在現實生活中,有時父母之間或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認識不一致,勢必會以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孩子必然會喜歡袒護自己的一方,會氣惱批評自己的一方,這樣不僅影響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孩子積極心理品質的發(fā)展。
3.學校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①完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學校要根據國家的要求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人員。中心人員要定期給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尤其是人格測評,積極心理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通過測評的方式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品質[6]。中心要把個別心理指導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結合起來。不管是個別指導,還是授課,都要用積極心理學為主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且具有針對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完善要符合積極心理學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課時各年級每學年不少于12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以活動為主,在活動中真正提高學生抗挫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助人自助。②構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屬于學校隱性課程,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時代利用媒體進行校園文化的構建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超越時空、自由的優(yōu)勢,使積極心理學的影響常態(tài)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定期對校園網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進行更新,并建立全校教師微信交流群和QQ交流群,每天與一線教師進行積極心理學信息推送,確保及時對學生心理動態(tài)進行了解和疏導。對班主任及有心理健康教育興趣和資質的教師進行專門的引導,讓他們成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得力助手。其次,利用網絡平臺,構建暢通的家校合作渠道。在開展家校合作時,應當與家長進行交流,積極促成合作,達成一致的意見。交流方式有多種,尤其是手機智能化基本普及,家長如果能隨時了解到學生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他們會更有意識參與到學校教學活動中。學??梢酝ㄟ^校園網或與一些直播網開展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各種活動可以通過直播或轉播讓家長參與[7]。同時,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普及積極心理知識,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積極心理品質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引導家長更好地進行積極心理學的家庭教育,家校共贏,推動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fā)展[8]。
4.引導小學生發(fā)掘自身潛能,應對生活中的消極心理影響。①客觀認識自我,發(fā)揮潛能,悅納自己。發(fā)揮潛能這一觀點已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因為惰性,人的行為缺乏彈性,習慣于作固定的反應,所以發(fā)揮自身的潛能難以實現。要更好發(fā)揮潛能,首先要客觀認識自己,認識自身的感覺,自身對某件事的真實看法與感受,善于自省,認識自身的弱點,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善于自控,有強烈的獨立感,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學會思索與懷疑,深入地思索,不盲從,有創(chuàng)意并付諸行動,并能體驗行動成功產生的高峰體驗。②合理運用“理性情緒療法”,以積極思維應對生活事件。“理性情緒療法”是幫助個體解決因不合理信念產生的情緒困擾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個體對生活事件的情緒常不是行為本身,而是對事件的認知所產生的情緒體驗,所以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艾利斯創(chuàng)立“理性情緒療法”,通過引導小學生對生活事件進行積極思維,產生積極心理體驗,塑造積極心理品質。③參加團隊及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心理學的本質是通過積極的心理體驗,在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中形成積極心理特質,所以兒童經常參加團隊活動及社會公益活動,在活動中產生快樂的情緒,并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心理的組織與形成。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是心理品質形成的關鍵期,應當更加重視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教育中要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方式運用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中。在小學教育中,應當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實現家校、社區(qū)合作,共同面對,同時要注意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癥下藥,推動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虎民,黃靜.積極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及發(fā)展趨勢[J].教學研究,2015,(12):76.
[2]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
[3]孟萬金.中國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測評量表研發(fā)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14,(10):62-66.
[4]楊林娜.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C].中國會議,2015,(11):203.
[5]衛(wèi)萍,許成武,等.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與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2):91-96.
[6]趙媛媛.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J].科教導刊,2014,(6):12-13.
[7]吳開宗.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才智,2015,(01):212.
[8]陳奕汀.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J].科學中國人,2016,(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