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模因論(memetics)最早出現(xiàn)在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經(jīng)典暢銷書《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他在這本書就進化提出了一個新觀點,認為進化并非完全受物種驅(qū)使,進化更多的是復制因子帶來的結果。本文從“為xxx打call”這一當下流行語的結構及其傳播方式入手,從模因論的角度分析流行語“為xxx打call”的復制傳播過程及它成為強勢模因的原因。
關鍵詞:模因論;“為xxx打call”;強勢模因
作者簡介:鄭金珠(1993.10-),女,漢族,遼寧省朝陽市人,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7--01
1、引言:
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使用下,越來越多的流行語出現(xiàn)在生活媒體中,“為xxx打call”這一流行語最早來源于日本,日本是宅文化的圣地?!按騝all”,日語為「コール」。百度百科的解釋:LIVE時臺下觀眾們跟隨音樂的節(jié)奏,按一定的規(guī)律,用呼喊、揮動熒光棒等方式,由此可見,“打call”是對臺上藝人支持與喜愛的一種表達方式。在日本,call單純地指的是在偶像LIVE中,漸漸地,隨著文化的快速傳播,打call的意義發(fā)生了更大的變化,它既是對偶像的一種支持還是對一種現(xiàn)象行為的贊同,但其中心意義沒有改變。
2、模因與語言模因
2.1語言模因與流行語
何自然教授在2003年將模因論引入中國,受到了語言學家們的高度關注,他將模因與語言研究聯(lián)系起來,說明了模因是如何促進語言發(fā)展的。語言成功模因的三個特點:長壽性,多產(chǎn)性,忠實性。依照模因傳播的范圍,時間和能產(chǎn)性,分為兩大類:強勢模因和弱勢模因。強勢模因是指那些生命力頑強、能產(chǎn)性高、傳播范圍廣的模因;相反,有些模因則如曇花一現(xiàn),逐漸退出大眾的視線,成為弱勢模因。語言模因的復制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同化,記憶,表達和傳播。
3、研究過程
“全國大學生都在為蘇寧杯套打CALL 到底魅力在哪?”(楚北網(wǎng)2017-11-07)
“東海航空連續(xù)六年為慈善公益打Call”(民航資源網(wǎng) 2017-11-28)
“為新時代打call——記華北科技學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演講比賽”(中國教育品牌網(wǎng)2017-12-13)
上述例子均引自各大網(wǎng)絡媒體,不難看出此流行語已經(jīng)大量用于新聞標題中,有一些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里的文章標題,有一些是網(wǎng)頁文章的標題。它是怎么傳播的呢?“為xxx打call”經(jīng)歷了模因傳播的四個過程。二次元從開始是一個小眾文化,但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人們對東亞文化越來越多的喜愛,去日本看演唱會人越來越多。當融入了一種新的應援文化之后,人們的大腦就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將這種文化帶回國內(nèi),這就是一個同化的過程。接下來,由于“為xxx打call”融入了漢語與英語,它會在人們的記憶里停留很久,該詞得以存活。這是第二階段:記憶階段。而人與人的溝通過程中,人們會通過語言、文字方式等,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將該詞運用于各個領域,例如新聞工作者為了吸引大家眼球,應用于新聞標題;主持人為了與時俱進,與觀眾拉近距離,應用于演講稿。顯而易見,“為xxx打call”這一流行語的第三階段表達就這樣體現(xiàn)出來了。最后,進入傳播階段。現(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也是飛速,該詞則得以廣泛的流傳。
4、語言模因“為xxx打call”如何成為強勢模音
4.1權威性的推動
通多對模因的復制傳播過程的分析,對網(wǎng)絡語言中頻繁使用“為xxx打call”現(xiàn)象的收集和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流行語的復制傳播過程,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語言模因作為一種復制因子,不斷地推動的文化的傳播和進步。新聞標題的大量使用,增強了其權威性,導致其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傳播范圍越來越廣。這符合了成功模因的長壽性的特點。同時,由于它作為一種文化思潮,得到廣大年輕人的青睞,在互聯(lián)網(wǎng)大量運用,獲得了高權威性,從而成為強化模因。
4.2語言結構的新穎
“為xxx打call”這一流行語在語言結構上,是中文與英文的結合,結構新穎且讀起來朗朗上口,作為一種語言模因,自身具有趣味性,因此容易被同化,記憶,表達和傳播。
5、結論
一個流行語能夠廣為流傳,傳播的不僅是一段文字,而是一種文化。本文一方面從模因的傳播過程來看“為xxx打call”的復制與傳播。宏觀來看是一個詞的傳播,從模因的角度來看,是語言作為一種文化,展開的文化傳播。另一方面從成功模因的特點可以分析出其成為強勢模因的原因。
參考文獻:
[1]Blackmore,S. The Meme Machine[M]. (199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陳新仁. 新編語用學教程[M]. (2009).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何自然等.語用三論:關聯(lián)論 順應論 模因論[M]. (2007).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李姍姍. 模因視角下網(wǎng)絡流行語“我可能xx假xx”的復制與傳播. 海外英語. 2017(7).
[5]蘇珊.布萊克摩爾著,高申春 吳友軍 許波譯. 謎米機器[M]. (1999).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6]熊永紅,曾蓉. 從模因論的角度解讀流行語“被xx”.外國語文(雙月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