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丹丹
摘要:志愿服務是人們自愿貢獻自己的個人時間和精力,以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是不以物質回報為目的的服務。揚州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城市發(fā)展迅速,揚州市的志愿服務工作在近幾年也在蓬勃發(fā)展,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各項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志愿服務項目呈現多元化發(fā)展,影響力不斷增強。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如社會認知還有待加強,服務領域不夠寬泛,志愿組織有待建設、管理與培訓有待加強、志愿服務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應加強志愿服務的宣傳、完善各項管理機制進而提升揚州志愿服務的整體水平,讓揚州這座城市能更添活力與光彩。同時通過對80名志愿者進行艾森克人格測試及個別的訪談,探究志愿者們的性格特征及情緒狀況,以此更深好的去了解揚州的志愿服務。
關鍵詞:揚州;志愿服務;現狀;心理特征
志愿服務(Volunteer Service)是人們自愿貢獻自己的個人時間和精力,以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是不以物質回報為目的的服務。近年來,揚州市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蓬勃發(fā)展,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扶殘志愿者、科普志愿者、揚州好人義工、“紅馬甲”、愛心車隊、彩虹橋志愿者協(xié)會、揚州圓夢義工聯盟、新聞女生志愿服務團等各類志愿服務團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迎奧運、慶國慶、抗震救災、“4.18”國際經貿旅游節(jié)以及鑒真馬拉松等重大活動中,發(fā)揮了很好的先導作用。
一、揚州市志愿服務的現狀
(一)組織框架逐步成型
2010年,根據中央文明委《關于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的要求,揚州市成立了志愿者協(xié)會,建立由市文明辦牽頭,民政局、團委等單位參加的市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協(xié)調小組;截至目前,揚州市已有市級志愿者協(xié)會11個、下屬協(xié)會24個,共有志愿者服務中心(站)300 多個,并創(chuàng)建了揚州志愿者公益聯盟網站,截至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已突破30萬[1]。全市志愿服務工作管理網絡機制已基本成型。
(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揚州市委、市政府及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志愿者服務工作的意見》,市志愿者協(xié)會編制了《揚州市志愿者協(xié)會章程》和《揚州市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并不斷完善志愿者工作例會、信息報送、監(jiān)督檢查等制度,逐步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志愿者活動運行機制。活動時間由階段性向經常性轉變;管理由松散型向規(guī)范化轉變[2]。
(三)志愿服務品牌效應突出
目前,揚州有各類志愿服務組織1000多個,“揚州好人”成為展示揚州城市形象的重要品牌,志愿服務在提升城市素質及城市文明水平,推進揚州城市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今后還要進一步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提升志愿服務工作水平,將揚州打造成志愿服務名城。
二、揚州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認知度不高
由于志愿服務理念引入揚州的時間相對較短,加上缺乏相應的志愿精神文化的宣傳,群眾對于志愿工作缺乏相應的了解,對于志愿服務的主體、實質、內涵等方面的認識比較片面,對志愿服務活動存在一定的偏見和誤解,有的志愿者組織開展活動時會遇到一些對志愿服務不理解甚至不支持的現象,嚴重挫傷了志愿者的積極性。而且志愿者往往從事以命令的形式下達的服務項目,志愿活動變成行政命令而非完全的個人自愿行為[3]。
(二)管理機制體制仍有不完善的地方
從機制體制上看,當前,揚州志愿服務活動的機制還不夠健全,沒有形成統(tǒng)一規(guī)范制度,導致志愿服務的管理不夠到位、團體凝聚力不夠強、合作分工不明確,這都不利于志愿服務工作的深入開展,比如,服務領域有空白、志愿者考評方式不沒有規(guī)范統(tǒng)一等[4]。
三、志愿者心理特征分析完善志愿服務機制
在分配任務時,管理者還因考慮志愿者自身的興趣和專長,一般是選擇最符合職位需求與組織需求的人,盲目選擇反而影響實際工作效率。本研究采用EPQ測試,簡單的分析一下目前志愿者性格和情緒方面的特征。在揚州各高校中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利用excel處理問卷結果。結果表明,在受測者中性格方面,典型內向2人,占2.5%;偏內向7人,占8.8%;中間型16人,占20%;偏外向8人,占10%;典型外向47人,占58.8%。在情緒穩(wěn)定性方面,非常穩(wěn)定的有14人,占17.5;較穩(wěn)定的有34人,占42.5%;中間型23人,占28.8%;較不穩(wěn)定的8人,占10%;極不穩(wěn)定的1人,占1.3%。從數據可以看出在接受測試的志愿者當中,大多數的志愿者性格還是比較外向,情緒也比較穩(wěn)定,這樣的心理特征也比較有利于更好地開展志愿工作。當然,并不是說挑選志愿者就只能選擇性格外向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做志愿服務工作,只要有一顆善心即可,本次測驗只是收集一下志愿者的一個心理特征。今后還可以利用16PF、MMPI等測試篩選志愿者,可以把不同特質的志愿者分配到更適合他們的崗位上去,減輕人力篩選的負擔,方法上也能更加科學化。
規(guī)范招募注冊。擬利用市民卡附加志愿者注冊、管理的功能,充分發(fā)揮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招募志愿者的時候要詳細了解志愿者的內在需求和參與動機,使志愿者能夠認同志愿服務理念和相關管理機制和組織文化。
在我調查的志愿組織中,雨花齋是近年來揚州辦的比較成功且有特色的公益組織,“雨花齋”是純公益性質的餐館,也是揚州第一家免費午餐餐館。這里20、30名服務員全部是志愿者,除了團隊本身的志愿者外,不少志愿者是社區(qū)的退休職工,大部分都是在社區(qū)招募的,但他們統(tǒng)一著裝,管理制度還是比較嚴格的。不少居民在用餐過程中就表示,愿意成為這里的義工,沒事可以來幫幫忙,在這樣一個地方,無論你身價千萬或是一貧如洗,都可以得到平等的對待和尊重,這樣的餐館理應得到推廣,可以打造鄰里互助新模式,希望一家餐館可以溫暖一座城[5]。
參考文獻:
[1]揚州市志愿者協(xié)會.關于我們[EB/OL].(2012-12-06)[2014-08-26].
[2]志愿者.創(chuàng)建中一面亮麗旗幟[N].揚州晚報,2011-06-28.
[3]張勤,武志芳.社會建設視域中我國志愿服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路徑探析——基于江蘇志愿服務的實證調研[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 (4):94-96.
[4]鄭星霞,等.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楊浦區(qū)推動“社區(qū)志愿服務中心”建設的做法與經驗[J].精神文明建設,2013 (1):59-61.
[5]首家免費午餐館悄然開業(yè)[N].揚州晚報,201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