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瑞
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越來越多的學校都開始重視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校本課程與教材的內容比起來,其探究性更強,內容更豐富,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更高,尤其強調教師要在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提高自己的人格影響力,以此來帶動并鼓舞學生投入校本課程的學習之中。因此,在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提高教師的人格影響力。
一、嚴謹務實的求學人格影響力
歷史是一門嚴謹性非常強的學科,校本課程在設計與開發(fā)時,也應當秉承求真務實的原則,并且以此為契機,讓學生能夠被教師的這一人格魅力所感染與帶動,從而養(yǎng)成嚴謹務實的思維習慣。比如,在開發(fā)《秦始皇功過的辯論》這一主題的校本課程時,教師應當在課程中貫穿與體現(xiàn)這幾個關鍵點:其一,如何正確地評價與秦始皇有關的影視作品。在調查了解中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之前已經看過有關秦始皇的電視劇或電影,考慮到觀賞性或者劇情的問題,影視作品通常無法非??陀^全面地展示史實全貌,而學生就必須學會正確地排除修飾美化的戲劇效果,抓出其中的關鍵史實。其二,如何正確地解讀與秦世皇有關的文學作品。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書寫手法不一樣,比如小說會更強調戲劇性,更具有故事性與可讀性;傳記會更強調記錄性與評述性,教師在校本課程中引入有關文學作品時,要教會學生如何將其中的客觀史實與主觀評述區(qū)分開來。其三,如何正確地用歷史思維與個人認知去評述秦始皇。校本課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鼓勵學生能夠主動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客觀公正地去評述而不是偏頗臆斷地解讀??偟膩碇v,通過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滲透嚴謹務實的求學精神來提高教師的人格影響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逐漸形成嚴謹務實的思考習慣與方式。
二、主動思索的探究人格影響力
校本課程具有更多發(fā)揮的空間,因此需要學生帶著更多主動性去自主探究、思考、追問、交流、反思,整個過程則有賴于教師的指引與幫助。比如,在組織開發(fā)《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這一主題的校本課程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縱向的維度來思考:從小學到大學這套人才選拔制度,是如何隨著社會進步而形成的?它與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有什么關系?從古代科舉制度到現(xiàn)代人才選拔制度,創(chuàng)立與設計的原則與標準是什么?等等;從橫向的維度來思考:同一時代下,其他國家有哪些人才選拔制度呢?不同國家不同的人才選拔制度,說明了什么問題?等等。當教師接二連三地向學生拋出這些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的方向與切入點時,學生的思維壁壘也會被這些問題慢慢地打破,跟隨著教師的引導去學習與探究歷史,這也在無形中提高了歷史教師的人格影響力。
三、跨界思維的創(chuàng)新人格影響力
校本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創(chuàng)新精神是一種抽象的思維特質,學生需要在實踐中去感受與體會。因此,在歷史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教師需要為校本課程的設計開發(fā)注入更多具有跨界思維特質的創(chuàng)新精神。比如,在設計《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這一主題的校本課程時,教師可以結合以下幾個學科:語文學科——將介紹香港及澳門回歸有關的詩歌或文本搜集起來作為校本課程的素材,讓學生通過閱讀文學作品來了解;政治學科——將香港與澳門回歸前后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國際社會的局勢、我國的外交情況等進行分析,了解政治關系與國家力量之間的關系;地理學科——結合香港與澳門的地理位置,分析其在我國整個地域板塊上的重要性等。當教師在組織與設計開發(fā)校本課程時,能夠帶著跨界思維去進行創(chuàng)新,那么課程就會變得更有創(chuàng)意,學生也能感受到老師本身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和影響力,從而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認可。
四、開放包容的人格影響力
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歷史問題、歷史觀點、歷史事件,會有不同的看法,會帶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去思考。面對思維的多元性與差異性,教師在設計開發(fā)校本課程時,應當秉承開放包容的原則。比如,在設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這個主題的校本課程時,有的學生更傾向于從政治的角度去思考與探究,有的學生則更傾向于從經濟的角度去思考與探究,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闡述各自的理由,而不是“一刀切”地簡單評述學生的觀點。教師在設計與開發(fā)校本課程時能夠始終秉承開放包容的原則,那么其人格影響力也會隨之提高。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性格品行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在更加開放、更加多元、更加具有個性化的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更需要教師通過自己的人格影響力來帶動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校本課程的學習中提升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市能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