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鳳
摘 要:中學想要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需要找對方法。筆者采取了兩種做法:第一采用講小故事的方法用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二用小插圖來取得小細節(jié)的大發(fā)揮,用來制造初中歷史課堂的精彩。
關(guān)鍵詞:中學歷史 故事技巧 插圖細節(jié) 精彩課堂
作家他鄉(xiāng)明月在他的長篇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的前言中寫道:歷史本身其實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描述得很精彩。如果我們的初中歷史課也很精彩,那一定能引發(fā)學初中生對歷史的興趣,增加學生對歷史課程的記憶,加強學生對歷史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
一、小故事,大用處
初中學生說其實還是個孩子,他們習慣形象思維,喜愛聽故事,老師在課程中一定要緊抓這個心理特征,讓學生喜歡歷史課,喜歡歷史老師。課堂上,常規(guī)的小故事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有效預防學生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讓學生在課堂上不知不覺中緊跟老師的思維轉(zhuǎn)動大腦,這樣,學生對歷史興趣就高,掌握的知識就全面牢固,大體要做好以下兩件工作:1.善用常規(guī)小故事:開學第一課要重視小故事。開學第一課關(guān)乎老師形象,關(guān)乎學生是否感興趣,所以必須格外重視。每年歷史的第一堂課,我會給學生講個歷史小故事,讓他們先喜歡老師,從而對歷史課產(chǎn)生興趣。例如講給他們油炸檜的傳說:我問同學們一定都吃過油條吧?那你們知道油條的來歷嗎?這可和歷史有關(guān)呢!原來,抗金大將岳飛被冤殺之后,老百姓非常痛心,卻都不敢說,有個賣早點的小販早起靈光一閃,捏了個人形面團放在油鍋里炸,別人問他炸的是什么東西,他說是“油炸檜”,大家心照不宣,統(tǒng)統(tǒng)買下大嚼,這種食物流傳至今,就是油條。接著問學生:這“油炸檜”是什么意思?有學生知道秦檜殺害岳飛的故事,回答得很積極,課堂上,學生興致勃勃。初一是他們真正觸及歷史的第一年,好的開頭對他們非常重要,這個小故事,就好似一出好戲的序幕,因為講得好,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興趣。2.靈活用好小故事:抓住課堂意想不到,靈活用好小故事。盡管在教課進行前,每個老師都會進行精心備課,但課堂面對的是潮氣蓬勃的學生,會發(fā)生很多意外情況,那么,用講故事來解決,課堂會很出色。有節(jié)課講原始人有個學生上課時總是偷笑。我就問他笑什么,他說:“我在想原始人穿衣服嗎?”話一出口,其他學生也都哄堂大笑。還是孩子看到書上的插圖有這樣的想法也不驚奇,要是板著臉教訓一頓,不只是這孩子不服氣,連其他的學生也會受到影響。我思考了一下,說:“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原始人穿衣服嗎?”學生們你一句我一句地說開了,這個說穿,那個說不穿。我借機問:為什么?學生們回答:“開始的時候沒有穿,最后就穿了。”我說:“我們的祖先在最初為了生存奮斗,根本沒有時間和能力去考慮穿衣之事,后來才有精力和能力穿衣。這位同學的考慮的很是全面,我感覺他是我們班看得非常認真的一位,我堅信他未來的歷史成績也一定是最棒的。早在我國古代也有一位和他一樣聰明的人,我給大家說說他的小故事?!蔽医又屯瑢W們講了皇甫謐努力讀書的故事,激勵全體學生要像皇甫謐努力讀書,成為有用之才。這個學生受到了表揚的激勵,初中三年,歷史成績名列前茅全班第一。
二、小插圖,大講究
與之前的教材相比,初中歷史新課本可以用圖文并茂來說,特別有利于初中學生的學習。歷史教師利用好這些插圖。(一)利用小插圖,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歷史學科的特點取決了它不像自然科學一樣重新演繹,因此,要體驗歷史、感悟歷史,只能憑借相關(guān)歷史資料。而小插圖生動形象、直觀具體,對比抽象的文字勾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的可能性更大,激起學生主動思考,深入研究問題。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所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xiàn)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guān)系,因為我們之所以對于一個對象發(fā)生興趣,是由于它能滿足我們的需要?!背踔袑W生求知強烈,老師一定要緊抓“滿足需要”這個心特征,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教材的小插圖,毋庸置疑能勾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如《三國鼎立》這一課,我讓學生自修研看那張《三國鼎立形勢圖》小插圖,學生看出三個國家呈品字形排列,誰大誰小,清晰明了,看著小插圖,學生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三國的發(fā)展趨勢。一張小插圖,不但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增加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用好小插圖,非常有講究。(二)利用小插圖,增加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初中歷史教材中很多內(nèi)容難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論性,這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決定有著一定的難度。怎樣解決教材中的這些難點?鄭樵在《通志·圖譜略》說:“即圖而求易”,“即書而求難”。鄭樵告訴我們:運用插圖就可以找尋簡單的解決辦法。是啊,小插圖上一些生動圖片,形象直觀,學生清晰明了,促使他們對歷史知識印象更深,能加深學生對歷史材料的理解,在閱讀小插圖的過程中,就不知不覺第突破了學習的難題。實際上,小插圖可以成為考核學生洞悉能力、信息獲取的能力、判斷能力、聯(lián)系比較能力等諸多能力的主要載體,教師在教學中一定給予足夠的重視。當然,如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指引學生掌握基本的小插圖分析方法,比如關(guān)注小插圖的標題、注解,關(guān)聯(lián)小插圖的年代背景、有關(guān)事件等,就能起到事半功倍、舉一反三的效果。
總之,在日常的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準備一些小故事,在課堂導入時選用;選擇性地運用各種歷史小插圖,借“圖”發(fā)揮,技巧地將插圖資料運用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學生感知歷史、理解歷史,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如此,歷史課堂絕對因小故事的和小插圖而越發(fā)精彩起來。
參考文獻
[1]王樹明.歷史之用[J].考試(高考文科),2013(1).
[2]李洪.再析中國歷史課素質(zhì)教育職能[J].重慶與世界(學術(shù)版),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