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萬明
摘 要:讀與寫是語言學習的兩個方面,是輸入與輸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抓住讀與寫的互動,實現(xiàn)讀寫互進,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學習他人的寫作技巧,在寫作中反思篇章的布局結構,全面推進語文學習的發(fā)展,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穿插于閱讀課堂的寫作練習,實現(xiàn)日常的讀后感等寫作,實現(xiàn)讀寫互進。
關鍵詞:讀寫互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在當前初中語文課堂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的語言文字基礎,學習的重心逐漸轉(zhuǎn)移到閱讀和寫作中。作為學生語言學習的輸入與輸出兩個環(huán)節(jié),這兩者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盡管如此,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閱讀教學對寫作的推動作用未能得到體現(xiàn),影響教學效率,本文即針對于此展開討論,以期為日后教學實踐做出啟發(fā)。
一、當前讀寫互進在語文課堂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已經(jīng)有部分教師關注到閱讀與寫作的相互關系,希望通過閱讀能力的提高對寫作能力進行發(fā)展。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一些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并沒有明確的目標及針對性,盲目地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優(yōu)秀的句子、段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閱讀與寫作的意義僅僅理解為單純的積累,缺乏對文章中優(yōu)秀內(nèi)容、謀篇布局的關注。課堂閱讀教學的這一缺失,也自然而然地影響著學生在課下閱讀的關注點,很難推進學生借助于閱讀教學而實現(xiàn)寫作的進步。
另外,在盲目追求學生積累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對于閱讀技巧及寫作技巧的掌握,這樣學生不僅缺乏自主閱讀能力,也在自主寫作過程中有些茫然,不確定應當從何處著手。如果說小學階段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在字詞句上的積累,那么到了初中階段,教師就應當更為關注學生的閱讀,而顯然在這一點上當前閱讀課堂中并未得到足夠的實踐。
二、推進讀寫互進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實踐策略
1.采用比較模仿的讀寫結合模式
這里強調(diào)的比較模仿,絕不僅僅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遇到的的句子,要求學生按照句子的模式進行仿寫,也應當包括讓學生對文章的情感、結構的比較模仿。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模仿能力強、興趣廣泛的階段,此時只要對學生進行細心的引導與培養(yǎng),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模仿欲望,推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在閱讀文章中對文章的情感進行體驗,如在閱讀《繁星》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嘗試將學生帶入到夜晚、繁星滿天的情境中,利用對比使學生感受到文章中蘊含的美感,形成自我的體驗,然后引導學生選擇與繁星相對應的事物進行模仿寫作的練習。情感的體驗相對于語言句段的模仿似乎更為籠統(tǒng),但是能夠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獨立寫作的能力[1]。
2.讀寫結合中的思維拓展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打破傳統(tǒng)枯燥的對學生的寫作理論教學+自主練習,而是專門尋找一篇本周學過的閱讀文章,為學生剖析結構。一般情況下,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是在閱讀中進行文章思想的剖析、句子的賞析等,但是對于文章結構等的講解卻不是很關注。在寫作課堂的閱讀中剖析,可以帶學生一起超越情感等,單純地觀察文章的行文結構、架構思考等,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在讀寫結合下,能夠真正實現(xiàn)閱讀對寫作思路的拓展。在寫作過程中,許多學生會出現(xiàn)言之無物,除了詞匯的匱乏之外,也在于謀篇布局的觀念缺乏,很多教師僅僅將此歸類為學生的語言積累薄弱,希望學生進一步加深自身的語言積累等,這實際上對于學生的成長并不利。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的能力,才能真正地推動學生的成長,推動學生關注到語言的邏輯魅力上[2]。
3.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
實現(xiàn)讀寫互進的教學模式,單純地依賴于日常的閱讀教學或者是寫作教學中的積累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加以支撐及補充。實現(xiàn)學生課外的自覺主動閱讀,依然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出努力。在日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嘗試在課堂中埋伏筆,在講解《林黛玉進大觀園》一課時,嘗試為學生講解林黛玉的身世特征以及她與寶玉的愛情,吸引學生去看《紅樓夢》原著;在講解《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可以拓展到魯智深與林沖的關系,以性格豪爽的魯智深,吸引學生去閱讀《水滸傳》的相關故事。課堂教學中本身閱讀就只是一段節(jié)選,教師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進一步閱讀興趣,才算是完成教學任務。在日常練習中,也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與閱讀相關的隨筆練習,如閱讀筆記、讀后感等,借此激發(fā)學生的課下閱讀興趣,為寫作做出積累。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融合寫作素材和閱讀素材。優(yōu)秀的作文關鍵來源于素材,素材是架構作文的關鍵,沒有好的素材,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得到提高。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沒有論點、論據(jù)地泛泛而談,寫出來的文章抒情性較強,和實際生活并沒有緊密聯(lián)系,文章中也體現(xiàn)不出自身的內(nèi)心世界。
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關注到讀寫互進,仍然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實踐嘗試,以達到真正地在實踐中推進教學發(fā)展的目的,本文針對此的討論,仍然需要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與嘗試,需要教師不斷做出探索。
參考文獻:
[1]顧雪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J].語文學刊,2017,16(1):23-24.
[2]殷立明.淺談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7,27(5):48-5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