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梅
摘? ? 要: 劉震云小說 《一句頂一萬句》是一本敘說孤獨的書,描繪了生命的孤獨和虛無。楊百順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其人生可以說是一場孤獨的旅行。作者從楊百順這類小人物的命運變遷中,尋找破解孤獨的鑰匙。
關(guān)鍵詞: 楊百順? ? 孤獨? ? 《一句頂一萬句》
《一句頂一萬句》描述了一種劉震云式孤獨感。看劉震云的小說開始如同走迷宮,兩旁風景宜人,卻不知道前路幾何,到了終點,回味的時候,很多東西還想再看看,不清晰又吸引人。就再倒回去看,就有些搖頭晃腦的欣喜,覺得神奇。其實,懂了劉震云小說意味的就明白,說不來的說就是廢話,痛苦的廢話。說得來也是廢話,卻是快樂的廢話。
小說《一句頂一萬句》主要人物楊百順,又名楊摩西,又名吳摩西,又名羅長禮。故事從楊百順的父親賣豆腐老楊的孤獨敘事開始。老楊崇拜趕大車會吹笙的老馬,老馬眼界開、見識廣,會出主意,老楊沒主心骨的時候就找老馬商量,雖然老馬不愿意、不稀罕、不認真替老楊出主意,但是老楊還是每次都討到了主意,覺得老馬是他唯一說得來的朋友??衫像R根本沒把他放在心上,老馬從老楊那不能獲得知己的滿足和平等的較量,他看不起老楊,所以不會用心幫他,他幾乎是玩弄著給老楊出了一個主意,讓老楊的二兒子楊百順和三兒子楊百利抓鬮決定誰讀延津縣城里的新學,鬮上寫的卻都是楊百利,老楊如獲至寶地用了,然后被楊百順從老馬的仇人那里知道了原委,心里恨了老楊和老馬,離家出走。因為遇見了剃頭老裴而被救,開啟了下一段孤獨的人生之旅。一個還不懂生活的少年,和父親說不來,和兄弟說不來,和很多人說不來,就喜歡喊喪的羅長禮,當面對怯懦狹隘的父親不公平的安排時,只有發(fā)揮少年富有的無知無畏逃離這個絕望的小鄉(xiāng)村,走向未知。小說開始敘事散漫平淡,可是隨著一個個熟悉的人物出現(xiàn)完整的形態(tài)后,被那些涌動的暗流給驚駭。真是層巒疊嶂、云霧繚繞、若隱若現(xiàn)、藤蘿纏繞、藕斷絲連,直到故事意猶未盡地結(jié)束。。人類折騰出這幾千年的文明,就是在嘗試彼此溝通,力圖獲得理解。
楊百順像一棵樹,根植古老的鄉(xiāng)村,在物質(zhì)和精神都貧瘠的歲月探出頭來,開始品嘗孤獨的風霜雪雨。他有著頑強的生命活力,渴望活著,好好地活著,像個人樣在人前挺胸抬頭地活著,像羅長禮那樣敞亮地喊出對死亡的蔑視??伤幢啬軌蜻_成心愿,一個人的一生是注定要經(jīng)受命運的百轉(zhuǎn)千回才有意義。他不但不能學羅長禮,連最底層的活著都一次次遭遇滅頂之災。不過楊百順的人生更像一滴水,由純凈到渾濁,由無知無畏到卑微忍辱,到堅韌頑強,和綿延不絕的大河里的水滴匯合順流而下,歸于海洋。
楊百順的心河就是你我他的心河,從源起,一滴孤獨的水,一路上收集了大大小小因緣的支流,最后還是一滴水回歸了生命的大海。通過他引申出來的所有人,都是一滴水的世界,萬千的水滴彼此映照、獨立、觸碰、融合、分離。再相遇觸碰、融匯、分離,世界這個大水滴,用天主教傳教士老詹的目光看著這透明而渾濁的水滴,飄來飄去,痛苦掙扎,脆弱無助,寂寞迷惘,娑婆空虛,綿綿不休。
一、憤青時期的孤獨
小說《一句頂一萬句》由出延津記和回延津記上下兩部分組成。出延津部分主要寫的是楊百順在延津縣生活直到出離的故事,圍繞楊百順少年時期、青壯年時期兩個階段的故事寫。雖然是二十歲前后少壯年紀的經(jīng)歷,卻幾乎寫盡了所有孤獨的求索,也基本涵蓋了所有樣式的孤獨。出離延津是因為和誰都說不來,為了找尋說得來的巧玲。正是因為出離,終于徹悟了一句頂一萬句的真諦。第二部回延津記,則像對稱軸的另一面,鋪展開來,其實是從結(jié)尾回到開頭一般。這也是劉震云神級存在的特色,是磁懸浮式的勾引。
延津是劉震云的家鄉(xiāng),劉震云選擇了自己最熟悉、最有資格摹寫的生活地作背景。一個生長在二十世紀初期延津鄉(xiāng)村的楊百順,當他還不懂生活艱辛的時候,懷揣著對理想的憧憬,渴望強大,像喊喪的羅長禮一樣在人前敢說敢做,覺得他在那么悲傷凝重的場景里從容喊喪、指揮若定、自由放達就是英雄。這種英雄崇拜是每一個男人受到壓制羞愧無能自卑的反彈心理,他伸展自己強大洪亮的愿望化成偶像崇拜。為此高燒發(fā)昏也勇敢地四處追星,卻仿佛灰堆里的一星火很快被老楊一頓暴打熄滅了。接踵而至的打擊、羞辱,對于一個少年來說,會發(fā)酵成幾倍的怨恨,書中不止一次提到他在心里把誰誰誰殺了多少回。阿Q精神是弱者宣泄孤獨的有效方法。
楊百順在剃頭匠老裴的救助下離開居住的鄉(xiāng)村。老裴有老裴的孤獨,他和老楊這一代人從上一輩人那里接過了命運,苦海里翻滾,卻比老楊懂得楊百順,所以他是楊百順的恩人。人的一生總體說不來的人要多過朋友、恩人,因為太珍貴,不容易獲得。相反仇人似乎明里暗里總是不斷。楊百順因為丟羊被父親暴打不敢回家,發(fā)燒打擺子不知所措的時候,老裴通過楊百順的委屈頓悟了人生,救了楊百順,也救了自己,后來在楊百順恨了老楊更恨出餿主意坑他的老馬,想去殺了他時遇見剃頭回程的老裴,又一次被老裴救下。在老裴的推薦下他去學殺豬賣肉,剛開始還順利,自從師傅老曾娶了續(xù)弦后,他感受到熟悉的心機的味道,之后楊百順開始在方圓百里內(nèi)勞苦掙扎,從而遇見一個個孤獨的人。這其實就是每一個少年成長必經(jīng)的心路歷程。
二、忍辱時期的孤獨
劉震云在《一句頂一萬句》中選誰做主人公都能體現(xiàn)孤獨這一中心。豆腐老楊,小豆腐楊百業(yè),“噴空”楊百利,吹笙老馬,剃頭老裴,教書老汪,竹篾老魯,天主老詹,木匠老胡,饅頭西施吳香香……
楊百順的第二個恩人是老詹,天主教傳教士老詹是善良的,他因為信仰而守住心念,真心幫楊百順。來到延津縣城的楊百順,因為不再少年無知而倍覺孤獨,很多時候是屈辱茍且地活著。楊百順有過一小段人生璀璨時刻,就是舞社火的幾天,也因此后來在縣衙種菜并獲得吳香香的青睞,倒插門進了饅頭鋪有了安穩(wěn)的家。當然,故事不會就此皆大歡喜地結(jié)束,他將迎來更真切深刻的人生孤獨和同床共枕的人的孤獨。在我們已經(jīng)進步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婚姻里的孤獨仍是老話題。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說的人不少。在楊百順的屈辱角色里,我們尋找到熟悉的滋味,就像給你畫了一幅藍圖、框架,你填色完成就可以了,這就是榜樣典型的意義。所以,劉震云寫楊百順,就是在寫老楊、老汪、老裴、老胡等人物。我們抓住楊百順這棵藤蔓一抖摟,甩出許多小泥人兒,活蹦亂跳,絕不重樣卻面目模糊。
“說不來”和“說得來”,當楊百順明白了這個人生真諦后已經(jīng)到了可以忍辱負重的人生階段,成熟地表現(xiàn)在和吳香香的婚后生活上。其實也是放下了夢想,只為活著,茍且到了臻純地步。隨意改名楊摩西,吳摩西,叫什么無所謂,和信仰、愛無關(guān)。為了活下去,傳教士老詹能給他飽腹的棲息地,他可以叫楊摩西。為了安穩(wěn)“嫁給”饅頭鋪老板娘吳香香,改名吳摩西,無所謂。一個人的名字被呼喚牢記,稱作臉面、尊嚴,一旦到了可有可無,任人隨意改換,說明這個人存在的意義完全聽命于他人,那是一種最無望的漠視,不被放在心上,也就是最大的孤獨。
楊百順買豆腐不會吆喝被淘汰出家門,殺豬不知道和繼師母相處被打碎飯碗,好不容易在染坊從事挑水簡單工作,卻因為和猴子銀鎖說得來,不小心放跑了東家的最愛,只能逃離。破竹篾總是殘竹而打擾老魯聽《伍子胥》再次逃跑。延津城中社火舞成為楊百順人生出彩的巔峰,寓意著就像夢幻煙花短暫的才是快樂,苦痛才是真諦。這社火使他不斷與人結(jié)緣到成親入贅,遇到最大的使他孤獨的另一半。這個可憐的人嘗盡了卑微無能的蹂躪,得不到一絲尊重與寬容,那些有飽飯的老板們和誰都說不來的孤獨,那個睡在一張床上卻根本不想接納他,最終和銀匠老高私奔的媳婦吳香香是楊百順的背景。當然,這也是外在的,楊百順真正走入內(nèi)心的孤獨就是他出走延津的時候。所以,楊百順,楊摩西,吳摩西,羅長禮等人們對于不能真正把握命運,理解人生,找不到說得來的知己的人來說,孤獨就是他真正名字,茫然行走在時間的河流里,水寒的時候冰冷戰(zhàn)栗,水暖的時候纏綿糊涂,水薄的時候輕佻無畏,水深的時候窒息絕望。
三、死灰復燃的孤獨
其實作者想幫助我們參悟的主題很深刻。我們經(jīng)歷孤獨,是否就認了?楊百順沒有,我們更不能。楊百順出延津找巧玲,那個在自己絕望窒息的時候說得來的小姑娘,敵得過任何茍且里的安穩(wěn),他去找,用盡一生時間,于是,因為內(nèi)心生發(fā)了叫做“愛”的東西,又活過來了。
回延津部分,雖然仿佛寫的是又一波人的故事,其實只是楊百順孤獨的新版,無論什么時候的人,經(jīng)歷孤獨的考驗大同小異。楊百順尋找他的養(yǎng)女——巧玲,后來的曹青娥同樣因為愛活到很久,并且直到死亡來臨前念念不忘吳摩西,就是楊百順,她說得來的后爹。那個怕黑離不開燈的女孩兒為了請回楊百順跑黑路到窯廠,說得來的人就是夜里的燈光,灰堆里可以復燃的星火。
讀楊百順就像打開了一扇窗,擦亮一雙眼睛,拿著一副擴大鏡,將一個個孤獨看仔細聽清楚。也能讀到那些溫柔對待命運的沉重,給予他人扶持的善良人愛的彩虹,讓這個飽受苦難、歷盡滄桑的民族生生不息地在解脫孤獨的河流里有勇氣游下去。
人們有很多種藝術(shù)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情,嘗試和周圍的人溝通交流,獲得理解,這是一個古往今來都很難的課題。但是,作者后來還是讓楊百順解脫了,他選擇了少年時期的夢幻偶像羅長禮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名字,也是對人生執(zhí)著堅持的一個舉動。劉震云讓羅長禮后來子孫滿堂壽終正寢。讓他和巧玲的情意做紅線,串起又一串多情的故事。楊百順嫁給吳香香,吳香香和前夫的女兒巧玲和他說得來,巧玲后來被人販子拐走,改名曹青娥。楊百順也就是吳摩西出延津?qū)ふ业暮蟀氩糠志褪菑膶ふ仪闪衢_始的。巧玲和楊百順說得來是楊百順的善良品質(zhì)。養(yǎng)父女的情感是這部小說里最堅實的核心。沒有血緣,一個小小的孩子和一個被歧視的窮光蛋說得來,告訴我們,說得來和什么有關(guān)系和什么沒關(guān)系。
曹文軒在《青銅葵花》里說,一只鳥獨自擁有天空的孤獨,一條魚獨自擁有大河的孤獨,一匹馬獨自擁有草原的孤獨。這些動物正因為獨自,所以擁有更多的孤獨。人生的旅程需要用愛作聯(lián)結(jié)的陪伴,一路上雖然多數(shù)時間是孤獨的,但是因為有能夠說得來的人,而變得有滋味、有快樂。
參考文獻:
[1]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
[2]張東旭.孤獨的存在堅韌的找尋——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J].創(chuàng)作與評論,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