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凌蔚 朱鵬
[摘? ? ? ? ? ?要]? 針對中職建筑施工測量課程概念教學難以突破,學生難以理解等問題,在學生基礎薄弱、教材內容抽象、教具配套不足的基礎上,對專業(yè)引領提升學習效率、教材處理梳理知識、實訓建設實踐概念、作業(yè)鞏固反饋、學校工地化還原概念原型五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從而為建筑教學的突破提升積累了經(jīng)驗。
[關? ? 鍵? ?詞]? 中職建筑施工;測量;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8-0110-02
建筑施工測量在專業(yè)理論高考或者五年一貫制選拔考試中占三分之一分值,或者是普通班學生在步入崗位實習、就業(yè)之后最常用的一項技能,是在建筑專業(yè)課程中運用廣泛、用途較大的核心課程。因此,在中職教學中,建筑施工測量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影響著教學效果的提升。但實際教學中存在著學生注意力低、教師關注度低、概念難以理解、教學難以突破等問題,筆者通過教學實踐,根據(j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課堂學習、教材處理、實訓等方面對測量當中的概念進行嘗試性的探索,以期提升建筑教學的效果。
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低下
建筑專業(yè)的學生踏入中等職業(yè)教育,除了基礎的文化課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專業(yè)課知識的學習。文化課基礎是他們薄弱的一環(huán),因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學生會對自己喪失信心;在技術基礎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簡單的測量,比如丈量身高、量桌子尺寸等,但僅僅只是停留在一個面上,沒有進行規(guī)范的空間測量學習。
(二)教材內容抽象,理解難度較大
目前,中職建筑施工測量教材是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版《建筑工程測量》,此本教材從建筑測量基礎知識入手,先教會學生測量基礎理論知識,之后再進行具體測量工作實施教學,如水準測量、角度測量、施工放樣等內容。但從教學實際效果來看,教材中理論知識枯燥繁多,概念多,學生需要理解和記憶無數(shù)專業(yè)術語、儀器名稱,操作步驟等,教師在日常課堂中無法開展有效、自如的課堂教學。學生從高一專業(yè)課學習開始接觸建筑測量基礎知識,云里霧里,一知半解,只能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
(三)教具配套不足,影響學生掌握
我?,F(xiàn)有建筑測量實訓室,配備有基礎測量儀器、拓展測量儀器、工地測量儀器,以及配套測量用具等。雖然分層次配備了教學儀器,其中大部分儀器能與教材配套使用,但因儀器購買年份較早、學生胡亂使用、缺乏固定檢修維護等原因,造成有些儀器損壞,精度達不到教科書或規(guī)范中所規(guī)定的要求,對實訓教學造成一定影響。
在實訓場地方面,學校沒有符合規(guī)范建筑測量的教學場地供教師教學使用,只能靠教師在課前臨時搭建幾條“不太規(guī)范”的測量路線讓學生進行模擬實訓。缺乏規(guī)范的實訓教學難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也限制了學生處理在建筑測量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的確,三個不足方面的現(xiàn)狀給建筑測量課堂教學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增加了極大的難度,無法做到理實一體化。針對以上現(xiàn)狀,結合專業(yè)教學實踐,應用以下教學策略,以期突破這些障礙,不僅能打開教學的突破口,也能給學生的心靈進行一次洗禮。
二、教學策略
(一)引領專業(yè)導航,學習效率化
1.專業(yè)介紹,感受建筑魅力
建筑施工測量課程伴隨著學生入學一直到畢業(yè)。針對中職生學生心理狀態(tài),任課教師應該鼓勵他們,擺正心態(tài),腳踏實地。作為他們的引路人,可以在高一剛入學階段,將教學內容暫且緩緩,播放一些建筑工程測量在實際工程當中應用的視頻,例如結合在市政施工或者土建施工的前期工作——放樣,給學生講解施工測量的用處,讓學生了解建筑就業(yè)崗位是與施工測量息息相關的。告知他們此課程是為高職考、升學考或者就業(yè)打下基礎,并突出說明專業(yè)課知識學習與義務教育階段所學課程的區(qū)別,讓學生正視課程,提高興趣,懷著好奇心去突破自我,學習課程。
2.技能競賽,榮譽培養(yǎng)自信
沒有學生不喜歡榮譽,教師在進行授課前可以將中職階段的建筑測量技能大賽相關項目概況、往屆學生獲獎情況介紹給學生,比如建筑測量競賽獲獎學生可在高職考提前批招生中享受加分政策,使學生帶著一份探索的心參與此課程的學習。教師有意識地組織技能隊,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互相學習,拓展知識面,為市賽、省賽乃至國賽做準備。只有學生想學、好學,教師的教會顯得更有意義。師生在課堂上相互配合,學生做到主動探究,事半功倍。
(二)加強教材處理,知識條理化
1.從上述教材分析來看,學生是先學習基礎知識,再進行具體項目的學習、實操訓練。但經(jīng)過課堂實踐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只能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勉強應付考試,無法真正理解、深入建筑測量。如教材中項目二《測定地面點的高程》這一任務中,學生以填表的形式進行實訓,可以按照教師所講的基本步驟和任務書里面的要求進行基本操作,將表格完成,但是無法做到舉一反三,與教材項目一基礎知識中“高程”這一概念相結合。因此教師要鉆研教材深度,可以在備課時將兩個項目的內容結合處理,逐步深入,搭建起此項目的具體框架流程。過程當中通俗易懂地加以引導,在課堂提問時,將問題情景化,激發(fā)學生思考動力,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去,做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