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佟 瑤 韓麗麗 簡佳琪
(1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2 中鐵十九局集團中心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3 遼寧省遼陽中醫(yī)藥學校15級護4班,遼寧 遼陽 111000)
腹股溝疝是常見病,特別是老年人發(fā)病率較高。近年來,本院開展無張力疝修補術,術中采用經(jīng)腹壁切口的疝環(huán)充填修補術,因操作簡單、分離解剖組織少、損傷輕、術后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低而被重視[1-2]。本院于2017年1月~12月開展這一手術42例,全部治愈出院,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42例腹股溝病患者,男38例,女性4例。60歲以上占57%(24/42),中位年齡52歲,最高年齡80歲,其中老年患者的50%(12/24)伴有心腦血管或其他內科疾病,如心肌缺血、束支傳導阻滯、糖尿病、肝硬化、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程最長20年。34例為初次發(fā)病,8例為復發(fā)性直疝。接受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44例(次),其中斜疝為28例(次),直疝為16例(次)(2例為雙側腹股溝疝)。本組病例巨大疝16例,中等病8例,輕度疝18例。術后全部治愈,隨訪1~12個月,恢復情況良好,無1例復發(fā)。
1.2 麻醉:接受局麻36例(次),硬膜外麻醉6例(次)。
2.1 術前護理
2.1.1 一般護理:病室保持干凈、整潔、舒適,給患者造成一個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合理飲食,以增強肌體抵抗力。保持大便通暢,以防術后便秘增加腹壓及刀口疼痛,故應給吃含有多種蛋白質、豐富維生素及纖維素并且少辛辣易消化飲食。
2.1.2 心理護理:由于對手術所造成的疼痛及不安全感,患者常抱有恐懼心理,尤其老年或(和)伴有內科疾病的患者,懼怕不能承受手術,且又擔心術后復發(fā)有心理壓力,對此護士應關心患者,主動和患者交談,向患者及其家屬耐心講解無張力疝修補的方法及優(yōu)越性,如有機會讓患者親自觀察該類手術患者的恢復情況,對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大有作用[3-4]。
2.1.3 特殊準備:術前患者應洗澡,手術區(qū)汗毛(包括會陰部陰毛)仔細剃去,用肥皂水擦洗干凈,術前1日晚使患者充分睡眠,必要時給予鎮(zhèn)靜劑。
2.2 術后護理
2.2.1 體位:手術后給平臥位,以減輕腹部壓力,減少刀口張力,減輕疼痛,有利于刀口愈合。
2.2.2 疼痛:術后刀口疼痛,可造成患者痛苦,重者可影響器官的生理功能。本組除有6例患者訴有可忍耐的腹股溝脹痛(未用鎮(zhèn)靜劑,自行緩解)外,其他患者無明顯刀口疼痛。
2.2.3 飲食:局部麻醉者,術后2 h可進飲食,硬膜外麻醉6 h可進飲食。
2.2.4 刀口:注意觀察刀口包扎是否良好,敷料防止脫落,外觀有無滲血,刀口、陰囊有無腫脹。如發(fā)現(xiàn)刀口出血或血腫要及時給予處理。
2.2.5 活動:局部麻醉患者,術后3 h可下地活動,硬膜外麻醉平臥6 h后,如血壓,脈搏穩(wěn)定可下地。3 d后,可恢復正常活動,但避免重體力勞動和使腹壓增加的活動,1個月后可恢復一切活動,包括重體力活動。
腹股溝疝是常見病,特別是老年人發(fā)病率較高。傳統(tǒng)的手術方法是解剖剝離范圍大,需切開疝囊、高位結扎。腹壁特別是薄弱區(qū)需將腹內斜肌、腹橫肌游離緣和腹股溝韌帶或恥骨梳韌帶縫合在一起,不僅具有很大的縫合張力,術后疼痛劇裂,而且不同組織縫合在一起需要時間長、不牢固、易復發(fā)[5-6]。
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這種新方法是高新科技在醫(yī)學領域的應用,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一種手術方法。此手術切口小、解剖剝離組織少、不須切開疝囊,疝環(huán)充填物為傘型錐狀,置入內環(huán)具有抗壓力強、纖維細胞通過網(wǎng)孔時間短的特點,而且牢靠,不需強力把聯(lián)合肌腱縫合在腹股溝韌帶上,無張力,術后疼痛輕微,補片放在精索后方,增強腹橫筋膜的抗力。因此,此種手術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低、患者痛苦小、恢復快,而且減少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減輕了患者家屬的負擔,深受患者及醫(yī)護人員的歡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