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世說體”在明代說部①資料整理中的文體建構(gòu)功能*

      2019-01-10 01:00:04劉天振陳佩佩
      明清小說研究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子部世說類目

      ·劉天振 陳佩佩·

      內(nèi)容提要 明代不僅涌現(xiàn)眾多“世說體”小說,而且,“世說體”作為一種經(jīng)典范式,還被廣泛借用于當時多種類型說部資料的整理中,涉及史部與子部中諸多著作。諸如傳記體小說、清言類小說、艷情小說、類書體小說集的編撰中,均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對《世說新語》的自覺追摹。同時,許多叢書也競相收錄“世說體”作品。這種現(xiàn)象對小說文獻的整理、小說文體的建構(gòu)以及小說研究視野的拓展,均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代學界習慣稱《世說新語》為志人小說的典范,但明清時期學者對《世說新語》性質(zhì)的認識也許更加理性客觀。如明鄧原岳《皇明十六傳小序》稱《世說新語》為“藝苑之精言,而史局之別派也”。清丁澍《今世說序》亦謂其“誠史家之支子,而藝苑之功臣也”。錢謙益更謂《世說》:“習其讀則說,問其傳則史。變遷、固之法,以說家為史者,自臨川始。故曰:‘史家’之巧人也。”他們均認為,《世說新語》兼有史書與小說的雙重特質(zhì)。后世的眾多續(xù)仿之作亦復如此。晚明是“世說體”編撰的繁盛時期,丁澍《今世說序》曾驚嘆:“宋劉義慶撰《世說新語》,宏長風流,雋旨名言,溢于楮墨,故通人雅彥,裙屐少年,皆喜觀而樂道之。其后有瑯琊《補》,華亭《語林》,溫陵《初潭》,秣陵《類林》……”。此類作品另有李紹文《皇明世說新語》、焦竑《玉堂叢語》、林茂桂《南北朝新語》、徐象梅《瑯?gòu)质吠佟贰堒敦ヒ皇纷R余》等。這些作品于傳統(tǒng)書目中一般被歸于史部的“傳記類”“史抄類”,或子部的“小說家類”“雜家類”。晚明不僅涌現(xiàn)一批較有影響的“世說體”作品,而且,“世說體”作為一種經(jīng)典范式,還曾被廣泛借用于當時多種類型說部資料的整理中,涉及史部與子部中諸多著作,對小說文獻的整理、小說文體的建構(gòu),乃至小說研究視野的拓展,均曾做出了重要貢獻。以下僅從傳記體小說、清言類小說、艷情小說、類書體小說集的編纂及叢書的收錄等幾個方面展開討論。

      一、傳記體小說匯編

      本文所謂傳記體小說,即指兼有傳記與小說雙重特性的作品。如明人撰《吳中往哲記》《皇明十六種小傳》《宋賢事匯》《名世類苑》《邇訓》等均屬此類。這些作品于明清書目中雖多被歸入“史部·傳記類”,但現(xiàn)代學界一般視其為小說著作。“世說體”與“傳記體”的顯著交匯點是,二者皆以人物人事為載錄對象。因此,傳記體小說編撰中借用“世說體”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具體表現(xiàn)為:其撰著動機既有經(jīng)世實用的目的,也有審美欣賞的旨趣;其類目設(shè)置往往摹仿《世說新語》,體現(xiàn)人物品鑒意識;其類目編排也依仿《世說新語》,呈現(xiàn)道德及審美價值由褒及貶或自高至低的遞減順序;其題材處理,只取人物言行片段,不求人物端末完整,也一如《世說新語》。至于具體作品中的表現(xiàn)情況,則又是各有千秋、顯隱不一的。

      楊循吉《吳中往哲記》一卷、黃魯曾《續(xù)吳中往哲記》《續(xù)吳中往哲記補逸》各一卷,現(xiàn)存明嘉靖刻本。此書于《千頃堂書目》《四庫全書總目》皆入“史部·傳記類”,但寧稼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石昌渝《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文言卷)均將它們著錄于內(nèi)?!端膸焯嵋冯m將其隸于“傳記類”,但又認為其寫法不入傳記主流,稱其“所列小傳,皆寥寥數(shù)語,未見端末”,并摘取書中數(shù)條,責其“不足征信”。今人將其視為小說,應(yīng)與其此種品格有關(guān)。寧稼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明確將其列入“志人類”小說。賈占林《論晚明“世說體”》一文所列32種明代“世說體”小說中,就包括《吳中往哲記》三種,此書體例顯然參照了“世說體”。首先,其人物類傳的歸納凸顯較為鮮明的品鑒意識,雖然其側(cè)重點在于人物的德性品行,但也傾情于人物才情、風度的審美鑒賞,如《吳中往哲記》《續(xù)吳中往哲記》既有“勛德”“忠節(jié)”“剛介”“孝德”等倫理類目,也有“高逸”“風雅”“豪俠”“俊逸”等審美意味濃郁的篇目。而且,與《世說新語》篇目順序的由褒及貶一樣,其類目編排亦呈現(xiàn)道德價值由高至低的遞減順序。其次,其只取人物德性一端而不求“端末完整”的題材處理方式,也頗似于《世說新語》。再次,其只擬類目而不撮條目標題的書寫方式也與《世說新語》相類。

      凌迪知纂《國朝名世類苑》四十六卷,現(xiàn)存明萬歷四年(1576)刻本。此書采輯明洪武至嘉靖凡十朝的名臣事跡,匯編而成。此書依舊例當著錄于“史部·傳記類”,但清四庫館臣卻將其退入“子部·小說家類存目”,理由是它設(shè)有“神異”“定數(shù)”等門類。清吳肅公《明語林·凡例》也稱其為“稗家”:“《世說》清新,詞多創(chuàng)獲,雖屬臨川雅構(gòu),半庀原史雋材。明書冗蔓,幾等稗家,若《名世匯苑》《玉堂叢語》《見聞錄》等書,踵襲譜狀,殊失體裁?!?/p>

      此書體例系綜合宋趙善璙《自警編》分類體傳記與明鄭曉《吾學編》紀傳體二者之長編纂而成的。凌迪知不滿前代名臣傳記各有闕陷,即使其所祖尚的《吾學編》也存在弊端:“惟鄭端簡公《吾學》之編,網(wǎng)羅群彥,潤色鴻圖,漁獵眾聞,規(guī)?!妒贰贰稘h》,猗與美矣,焉患無傳?特其勢(事)尚阻于槎牙,辭或傷于隱諱。總攬僅資乎博識,條分未擇于品流,所謂既升司馬之堂,小屈董狐之筆者也?!被矢P《名世類苑序》說:“覽其凡例,先之以姓氏、爵里,系以論贊;次之以嘉言善行,門分類別,何嚴也!……凌氏茲編,大都祖《吾學》而宗《自警》,猶《春秋》因乎《魯史》,子長昉乎《呂覽》?!逼淝八木怼叭宋锫穆浴币跃幠觏樞蛸鲚嬅紓髀?,自“開國文武元功”至“嘉靖間名臣”,末附“遜國忠臣”,規(guī)仿《吾學編》之體。卷五至卷四十六為名臣的嘉言懿行,分類編排,且為二層分類結(jié)構(gòu),一仍趙善璙《自警編》體例。凌迪知《自序》說:“首載姓名、爵里,以詳其人,后系贈謚贊辭,以定其議;而后立綱陳目,條例粲然。綱凡有九,目則若干,始‘明德’以啟其端,終‘治平’以畢其事……蓋述而不作,迪也庶幾,改易舊文,我則不敢。是編也,非敢擬立言之撰著,亦以便后學之矜式云爾?!薄啊穆浴譃槿辶校钦撈芬?,大略從世代編次,而又以軌跡相同,故稍為次第入先后。若謬詮甲乙,則吾豈敢?”實際是世代與主題穿插編排。其前三卷仍是分類的,如“開國文武元功七人”“開國儒臣六人”“開國死難十三人”“開國文學侍從十人”,等等。其“履略”四卷的每一人物小傳之后必撰贊語一篇,贊辭篇幅往往超過傳記正文。卷五至卷四十六的主體部分之所以采用分類體,撰者解釋道:“《名臣》諸錄,各自列名,凡年代履歷,皆因文潤色,條分綴附,未嘗立傳。鄭端簡略仿史傳,稍為搜集,然名臣中或以節(jié)行標,或以勛業(yè)顯,或以理學稱,或以忠烈著,或以文學鳴,濟濟皇皇,為世所矜式。今摘其言行,以類而編,庶便觀覽”;“宋趙善璙氏,以名臣言行分類成書,名曰《自警編》,是編固守其意也?!蔷幈尽洞髮W》明德、新民、修身、齊家、治國之訓,故先之以‘資稟’‘學問’‘操修’‘齊家’‘接物’‘事君’,以及‘政事’,是為綱也。綱凡有九,其目則若干,覽者細考之”。

      《名世類苑》的序文跋語雖只字未及《世說新語》,但詳察其體例面貌,卻顯見規(guī)摹《世說新語》的痕跡。其主體部分體例為雙層分類結(jié)構(gòu),設(shè)一級綱目9個:資稟類、學問類、齊家類、接物類、出處類、事君類、政事類、雜類,立二級子目多達97個。其一級綱目與二級類目均可見《世說新語》品鑒意識與品目特征的影響。一級綱目中的“政事”為孔門四科之一,與《世說新語》第三篇同。其二級類目中更是多有摹仿《世說新語》者,參見下表。

      《名世類苑》綱目“政事”之下24子目均屬經(jīng)世實學范疇,其余73目,多與人的道德、性情、才能、智慧、學問有關(guān),與《世說新語》的話題聚焦多有相通處。因此,此書體例堪稱為史傳體、類書體與世說體的復合體。

      方學漸《邇訓》二十卷,現(xiàn)存明刻本?!端膸烊珪偰俊贰白硬俊ば≌f家類”、寧稼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石昌渝《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文言卷)均有著錄。此書專采撰者鄉(xiāng)邦古今人物行誼可為法戒者,故稱“邇訓”。其體例也是以二字標題為篇目,篇目下分條并列故事,不撮標題,均同于《世說》。而其篇目之下又別以“郡人”“宦游”“僑寓”三種,每篇之后均附以“方子曰”的議論,則是異于《世說》之處。

      李廷機《宋賢事匯》二卷,存明萬歷胡士容等刻本。此書于《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中被分別歸入“史部·別史類”“史部·雜史類”“子部·雜家類”,反映其雜史與立言兼?zhèn)涞膹碗s特性。雖撰者動機出于“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之訓,旨在借宋賢事跡以匡扶當世,但編輯思想與立目、聚材方式均顯示對《世說新語》的追摹。其編選思想體現(xiàn)濃郁的審美鑒賞意識,所立43目中,雖不乏“田宅”“家教”“兵事邊事”之類的經(jīng)世話題,但更多的類目如“氣度”“雅量”“遠器”“言語”“澹泊”“韜晦”“識見”等,均屬對人物性情、風度、才識的品評鑒賞。除“恬退有守”“寡嗜欲”“兵事邊事”三類之外,其余全是二字類目。有的類目同于《世說新語》,如“雅量”“政事”“言語”,更多是近于《世說新語》,如:“仁德”——“德行”,“識見”——“識鑒”,“澹泊”“恬退有守”“韜晦”——“棲逸”,“識體”“應(yīng)猝”——“捷悟”,等等。其類目下分條陳述故事,亦不撮標題。而且,其只錄事實,不作評論。上述特征皆近于《世說新語》。

      江盈科《皇明十六種小傳》四卷,現(xiàn)存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刻本。此書于《四庫全書總目》入“史部·傳記類”。《自序》說:“不佞因閱國乘,摘出二百余年新異事,凡十六種,各綴輯其語而為之傳,匯而為四門,有曰四維者,忠、孝、廉、節(jié)是也;曰四常者,慈、明、寬、慎是也;曰四奇者,隱、怪、機、俠是也;曰四兇者,奸、讒、貪、酷是也。四門之中,其目十六,十六種之中,種或十余人,或三四人,總計凡若干人。”鄧原岳《皇明十六傳小序》稱,是書“采國史之奇事可為法戒者,大率仿《世說》之意,葺為十六傳而梓之”。其“仿《世說》之意”,首先是基于道德本位的人物品題意旨,即對人物道德品階的評價,自“四維”至“四兇”,由褒及貶,漸次遞減。其次,其選題方法異于正統(tǒng)的傳記,不是涵括人物一生事跡乃至家世、后代情況,而是圍繞特定類目主題,截取片段,以表現(xiàn)人物個性的某個側(cè)面。如解縉一生曾歷事太祖、建文、成祖三朝,文功政績甚富,但“四奇·機類”《解縉》一篇僅選取其于成祖立儲一事中的當機立斷、立場堅定,展現(xiàn)其于定大寶、寧震位的危急關(guān)頭善得其“機”,智冠群臣。再次,其所輯傳記資料閃爍穎異的傳奇色彩,“四奇”中隱、怪、機、俠各類尤其突出。這與《世說新語》的“記行則高簡瑰奇”也旨趣相通。其體例有別于《世說新語》之處有二:一是每一條故事均設(shè)標題,有的甚至是雙句標題,如卷二“四?!ご阮悺彼找黄}為《仁廟禁告謗 宣廟論肉刑》,摹仿當日章回小說的做法。二是記述故事之后,多加編者的議論。

      丁元薦撰《西山日記》二卷,存清抄本。雜錄自洪武迄萬歷間朝野事跡,分英斷、相業(yè)、延攬、才略、深心、名將、循良、法吏、節(jié)烈、忠義、清修、直節(jié)、德量、器識、神識、正學、古道、友誼、義俠、格言、正論、清議、文學、師模、庭訓、母范、孝友、篤行、方術(shù)、高隱、恬退、持正、賢媛、耆壽、家訓、日錄等36類。有記錄見聞,亦有采輯舊文,但不注出處。其撰著思想、分門別類、分條并陳故事等方面,皆近于“世說體”,而且,其一些類目明顯摹仿《世說新語》,如它也有“文學門”“賢媛門”,另如其“德量”之于“雅量”,“器識”“神識”之于“識鑒”,“方術(shù)”之于“術(shù)解”,“高隱”“恬退”之于“棲逸”,均可顯見取法《世說》篇目的痕跡。

      傳記體小說編撰體例有別于“世說體”之處主要表現(xiàn)于:其撰著動機主要出于揚善抑惡,范世礪俗,其選材重心突出人物的道德與功業(yè),這與《世說新語》的弘揚風流、愉悅身心有所異趣。類目設(shè)置方面,擬立諸多經(jīng)世實學的類目。同時,它們中有許多作品仍然遵從史傳的筆法,于篇目之后附以贊論,或于某類故事之前撰寫小序,申明旨意。這與《世說新語》文本中敘述者的“退場”迥乎有別。

      二、清言類小說匯編

      《四庫全書總目》為明閔元衢《增定玉壺冰》所撰“提要”云:“山人墨客,莫盛于明之末年,刺取清言,以夸高致,亦一時風尚如是也?!蓖砻髑逖孕∑返牟裏敕笔?,一方面是當時士風世習相扇揚的結(jié)果,同時也與《世說新語》的傳播存在密切關(guān)聯(lián),明清以來學界多有論述。晚明士人認為,晚明與魏晉皆為季世,精神相通相似。明吳逵《小窗清紀引》說:“蓋談風流者首稱江左,清固有方氣耶!……清固有氣運耶!”明王宇《清紀序》更明言“士生季世,善不可為”,故而“隱居放言”,“越世高談”,“君子出表清節(jié),居著清言”。屠隆視《世說》為文人清談之摹本,其《婆羅館清言》中說:“觀上虞《論衡》,笑中郎未精玄賞;讀臨川《世說》,知晉人果善清言?!鼻逯苄娜缯f:“《世說新語》為清言淵藪?!薄端膸烊珪偰俊穼⑺沃苊堋冻螒唁洝芬暈橥砻餍∑分疄E觴:“是書采唐宋諸人所紀登涉之勝與曠達之語,匯為一編。皆節(jié)載原文,而注書名其下,亦《世說新語》之流別,而稍變其體例者也。明人喜摘錄清談,目為小品,濫觴所自,蓋在此書矣。”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guān)系》一文說:“《世說新語》記錄魏晉清談之書也……蓋起自漢末之清談,適至此時代而消滅,是臨川康王不自覺中卻于此建立一劃時代之界石及編完一部清談之全集也?!?/p>

      晚明清言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古今書目的歸類也不一致,但清言體與小說體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重合是不爭的事實,許多清言作品同時也是當之無愧的小說。如本文所論及的《霞外麈談》《蘭畹居清言》《舌華錄》《小窗清紀》《古今韻史》等,均是如此。今人歐明俊《明清的筆記小品》一文,稱晚明“世說體”為“世說體記人筆記”,約與筆記小說、志人小說對應(yīng)。首先表現(xiàn)于內(nèi)在精神層面,晚明清言類小說承續(xù)《世說新語》玄淡雋永之趣尚,極力弘揚“脫盡人間煙火氣”的清言幽韻。晚明士人喜談“清”“雅”“韻”“幽”,以與濁俗世界劃清界限。這類作品的撰者或是官場受挫、劫后余生,或是久困場屋,無緣于仕籍,或甘做閑云野鶴而悠游山水,而且程度不同地受到佛老思想的浸染。其次,題材處理方法,切合類目主題,只取人物言行片段,以突出人物性情的一個側(cè)面。

      周應(yīng)治《霞外麈談》十卷,現(xiàn)存明崇禎間刻本?!端膸烊珪偰俊啡搿白硬俊るs家類”,寧稼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石昌渝《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文言卷)均予著錄。四庫館臣稱:“是書輯隱逸高尚之事,分霞想、鴻冥、恬尚、曠覽、幽賞、清鑒、達生、博雅、寓因、感適十類。大抵以《世說新語》為藍本,而稍以諸書附益之。”此書為周應(yīng)治經(jīng)歷政治劫難、徹底厭棄官場之后所撰。楊德周《霞外麈談序》說:“公遭楚宗之變,拜疏輒行,掛冠不出。所居近賀監(jiān)祠,煙波徜徉,盡絕其侘傺感慨之念。天際真人,達觀曠遠,以故胸蟠丘壑,筆染煙霞,雖所捃摭,自托于詹詹之言,而寄想寓興,雖咫尺間覺萬里為遙,未必不怖河漢無極也。卮詞大無當,而言近旨遠,名小類大,如沈存中《筆談》、洪容齋《隨筆》,及近日臺山相公(葉向高)之《稗存》、平涵相公之《涌幢》,皆以小品具大觀,公是集毋亦類是,豈僅足當麈尾嘉話哉!”

      題“陳繼儒、程銓撰”《古今韻史》十二卷,現(xiàn)存明刻本。《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著錄,撰者僅題“明陳繼儒”,并稱“亦《世說新語》之支流,而纖佻彌甚”。齊魯書社于1995年影印此書,題“陳繼再次,類目設(shè)置、結(jié)構(gòu)編排,也明顯摹仿《世說新語》。儒、程銓撰”,也不準確。根據(jù)程銓《自序》《例語》、六類內(nèi)容前的《小引》以及黃華旸的《小引》可知,此書撰者實為程銓,陳繼儒僅是一參訂者。此書所謂“韻”,指超越情理之外的率真性情。程銓《古今韻史序》說:“山谷老人曰:‘弟子百病可醫(yī),惟俗不可醫(yī)?!枭钊黄湔f,因益一語曰:‘凡人百行可學,惟韻不可學。’今夫極尊美者,曰道義,曰禮節(jié),以至文章、技藝等。夫是數(shù)者,非不果尊且美也,然猶有心血可負之而出,有模畫仿之而成,即不甚肖,亦自有其意焉。若夫韻也者,理過而韻傷矣,情深而韻瘁矣,不在情理外,而又不在情理中。張子野詞云:‘生香真色人難學’,此之謂也。”世俗以為至尊至美的忠、孝、節(jié)、義以及文章、技能,均不可與“韻”同日而語。其《韻人小序》言之更詳:“余遍覽古今,惟胸中脫盡情態(tài)、理障、文學氣者,始于天然之韻有所葉也?!背蹄屪独Z》七則之一云:“茲集匯韻人、韻事、韻語、韻詩、韻詞、韻物,凡六種,皆搜自古今秘本,及石公、臨川、眉公、緯真諸名人新語,若《世說》《虞初》《艷異》《唐詩》等書,概不復入?!逼洹绊嵢恕薄绊嵤隆薄绊嵳Z”三種選材標準、剪裁方式頗仿《世說》,“韻詩”“韻詞”專輯名媛佳麗作品,只因她們?yōu)椤扒Ч彭嵢恕保识既と栽谟凇绊嵢恕?。而結(jié)末“韻物”一種所錄,均非人間俗物,而是近于博物體志怪小說所載的異域怪物,又平添了奇幻色彩。黃華旸《讀古今韻史小引》甚至將“韻人”等同于“仙人”:“世無仙人,止有韻人耳。今之韻人,則仙人也。仙則超凡,韻則越俗。其名差異,其實同歸?!P兼裴、郭之長,篇擅臨川之勝……下而《唐語林》《續(xù)世說》,擬之于仙,覺尚未餐胡麻一粒也……故是編謂之‘韻史’可,謂之丹書可,讀者不可作兩觀,應(yīng)知弱水、蓬萊不隔三千矣”??梢?,屠隆、湯顯祖、袁宏道、陳繼儒等人的生活態(tài)度最符合“韻人”“神仙”“名士”的標準,可視為晚明的王、謝、桓、劉之輩。他們所企慕的這種偏執(zhí)審美趣尚與玄虛境界,隱含著對于世俗價值系統(tǒng)的漠視與否定。

      曹臣《舌華錄》九卷,現(xiàn)存明萬歷刻本。書名“舌華”,特取佛經(jīng)“舌本蓮花”之意,或如潘之恒《序》所稱“舌根于心,言發(fā)為華”。四庫館臣稱其為“《世說新語》之余波也”。其《凡例》稱“取語不取事”,“所取在倉促口談,不取往來郵筆”。此書可視為《世說新語》“言語”“捷悟”“排調(diào)”諸門的擴展版。此書分十八類:慧語、名語、豪語、狂語、傲語、冷語、諧語、謔語、清語、韻語、俊語、諷語、譏語、憤語、辯語、穎語、澆語,每類之前均有“吳苑曰”的小序。

      三、艷情小說

      艷情小說編撰中,最常用以花評鑒名妓,另有科名例、金谷例等,但這些規(guī)范均不及“世說例”韻味雋永。

      四、類書體小說集

      《稗史匯編》《說類》于《四庫全書總目》中均被歸入“子部·雜家類”,但現(xiàn)代學界一般視其為小說作品,如寧稼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齊魯書社1996年版)、石昌渝《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文言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均著錄以上二書。

      王圻纂《稗史匯編》一百七十五卷,現(xiàn)存明萬歷刻本,卷十七至卷四十二為“人物門”,下分34類:

      帝王偏霸侯王統(tǒng)系皇后妃嬪公主圣賢德行忠良節(jié)義循吏方正清操雅量干局夙慧文學隱逸俠烈豪爽曠達捷悟任誕勇捷貪暴奸尻忿狷富足貧士僉邪品題異人名姓

      其中“德行”“方正”“雅量”“夙慧”“豪爽”“捷悟”“任誕”“忿狷”直接套用《世說新語》篇目。其卷四十二至卷四十九為“倫敘門”,分8類:父子(祖孫附)、賢母、孝子、兄弟、婿甥、婢妾、賢媛(上、中、下)、妓女,其“賢媛”門類亦同《世說》,卷八十四至卷九十六為“人事門”,下分32類:

      遭逢感慨恩幸評隲家范箴規(guī)修持識鑒褊戾汰侈儉嗇報施稱謂忌諱尤悔輕詆假譎仇怨傾儉攝生疢疾醫(yī)療哀逝自新言語宴會游覽俳調(diào)矜衒簡傲惑溺謬誤

      其中“箴規(guī)”“識鑒”“汰侈”“儉嗇”“尤悔”“輕詆”“假譎”“自新”“言語”“俳調(diào)”“簡傲”“惑溺”等12類顯然襲自《世說新語》,而“褊戾”——“忿狷”,“仇怨”——“仇隙”,“哀逝”——“傷逝”,也顯見摹仿《世說新語》的痕跡。

      葉向高撰《說類》六十二卷,今存明刻本。其卷三十一至卷四十凡10卷為“人事部”,除卷三十七所收均為議論文,其余9卷所分75類中有69類都是二字類目,基本都是對人物道德、性情、才能、智慧、處世方式所作的品題,其中不少類目同于或近于《世說新語》,前者如:“雅量”“品藻”“棲逸”“簡傲”“惑溺”“輕詆”,后者如:“盛德”“陰德”——“德行”,“延譽”——“賞譽”,“品鑒”——“品藻”,“恬退”——“棲逸”,“豪縱”——“豪爽”,“誕僻”——“任誕”,“疏傲”——“簡傲”,“訓儉”“驕奢敗”——“儉嗇”,“忿怨”——“忿狷”,等等。

      “通俗類書”之名初見于上世紀30年代孫楷第先生《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一書,所列篇目有《國色天香十卷》《萬錦情林六卷》《重刻增補燕居筆記十卷》《增補批點圖象燕居筆記》等四書。此類作品還有赤心子輯《繡谷春容》(一名《選鍥騷壇摭粹嚼麝譚苑》)十二卷。它們均刊刻于明萬歷至明末這一段時間。《繡谷春容》存萬歷間世德堂刊本。此書分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集,其“數(shù)集”卷六下層“嘉言摭粹”下又擬篇目:君相、子母、夫婦、兄弟、朋友、人品、德量、節(jié)義、曠達、棲逸、夙慧、言語、閨彥、釋尼、論述、考溯、原始、格言、托諷、諧謔、時事、果報、異祥、贊頌、雜志,每一篇目下輯錄故事數(shù)條,但只并列編排,不標題目。而且其“曠達”“棲逸”“夙慧”“言語”諸篇題目顯然襲自《世說新語》。

      類書體小說集具有說部資料匯編的性質(zhì),其與“人物”“人事”相關(guān)的門類,借用“世說體”將叢脞蕪雜的說部資料整理歸納起來,用名士雅趣濡染資料,潤飾故事,可顯著增強說部資料的文學品位。同時,以“世說體”統(tǒng)合“人事”資料,也使“世說體”本身堂而皇之地嵌入正宗類書天地人事物結(jié)構(gòu)所反映的正統(tǒng)倫理價值系統(tǒng)中。

      五、分類體小說集

      神品者,機將萌而先知,禍未發(fā)而先睹,光怪幺么,望之而走,即如神之智何讓矣。

      妙品者,機已萌而禍且發(fā),運其智力,轉(zhuǎn)移甚巧。至宵人忸怩以韜晦,群豪踞踳而斂暴,功什百于戰(zhàn)爭,乃妙有獨操者也。

      將“機將萌而先知”“機已萌而禍且發(fā)”“事已遂而禍已成”三種情勢下用智成功者品評為“神品”“妙品”“能品”三個等級,體現(xiàn)用智藝術(shù)的等級差別。

      馮夢龍《智囊補》為二層分類結(jié)構(gòu),一級分10部:上智部、明智部、察智部、膽智部、術(shù)智部、捷智部、語智部、兵智部、閨智部、雜智部,由“上智”“明智”,次及“膽智”“術(shù)智”,再到包含“狡黠”“小慧”的“雜智”,體現(xiàn)智慧等級自高至低、撰者態(tài)度由揚至抑的順序。其二級類目有28個:

      見大遠猶通簡迎刃知微億中剖疑經(jīng)務(wù)得情詰奸威克識斷委蛇謬數(shù)權(quán)奇靈變應(yīng)卒敏悟辯才善言不戰(zhàn)制勝詭道武案賢哲雄略狡黠小慧

      與《世說新語》門目比較可知,《智囊》的識斷、應(yīng)卒、敏悟、辯才、善言、賢哲、雄略、狡黠等類目,分別與《世說新語》中的識鑒、捷悟、言語、德行、假譎等篇目有某種程度上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均表現(xiàn)出對人物智慧神明的品鑒意味。

      分類體小說集主題義項的設(shè)置基本上無規(guī)則、無規(guī)律可言,但在特定的題材領(lǐng)域,只要與人物、人事相關(guān),“世說體”為其提供了一種現(xiàn)成的經(jīng)典的建構(gòu)文本的框架,由褒及貶、始優(yōu)終劣地品目人物德行,品評人物智慧,品鑒名妓才貌,其表相背后皆潛隱著《世說新語》品鑒思想的邏輯。《世說新語》只取人物言行的吉光片羽,以凸顯人物性情一端的選材方法,為分類體小說集結(jié)構(gòu)的鋪展注入了靈感。其以二字標題為燈塔照亮全篇故事精神的表現(xiàn)藝術(shù),為分類體小說集陳剛立目樹立了典范。同時,在與其他類目的映襯對比中,“世說體”自身的文體品格也得到了強化。

      六、叢書收錄的“世說體”作品

      一部叢書的總名一定程度上反映編者對其中所收著作性質(zhì)的總體判斷,而有的叢書內(nèi)部又是分類的,其類目名稱可展現(xiàn)編者對本類著作性質(zhì)的一種提示。因此,“世說體”著作被不同名目叢書及同一叢書名之下不同門類所收錄,“世說體”著作在明代學術(shù)視野中多層次內(nèi)涵被直觀展示出來。這可以作為后人考察明代學術(shù)觀念及“世說體”著作性質(zhì)的一種獨特標本。自上表所列十種叢書總名及總名下分類名目考察,主要指涉稗史、小說二種層面。所謂“稗”“小史”云云,側(cè)重其裨補正史之價值;而“嘉話”“滑稽”“小說”則突出其娛樂功能。

      結(jié) 語

      注釋:

      ① “說部”一詞在中國古代兼指論說體與敘事體兩大類作品,但晚清以降漸變?yōu)閷V笖⑹麦w作品,并用以代指“小說”(參閱劉曉軍《“說部”考》一文,載《學術(shù)研究》2009年第2期)。本文中“說部”主要指涉“史部”與“子部”中與小說資料相關(guān)的著作。

      ②??? 江盈科《皇明十六種小傳》,《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07冊,齊魯書社1996年版,第588、589-590、589-590、618頁。

      ③⑤ 丁澍《今世說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45冊,第101、101頁,齊魯書社1995年版。

      ④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二十,《四部叢刊》本。

      ⑥ 魏征等《隋書》卷三三,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982頁。

      ⑦ 劉知幾《史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頁。

      ⑧ 參閱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修訂本),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頁。

      ⑨⑩? 焦竑《國史經(jīng)籍志》卷三,《叢書集成初編》本,商務(wù)印書館1939年版,第67、100、100頁。

      ??? ?????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 目》,中華 書局1965年版,第531、550、112、1117、1122、1127、1125、1235頁。

      ? 今人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第三章第三節(jié)“雜傳體志怪小說與志怪題材的雜傳小說”,將《列仙傳》之類的仙傳歸入“雜傳體小說”,將《漢武故事》《蜀王本紀》《徐偃王志異》等兼志歷史人物與神怪的作品稱為“雜傳小說”(參見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修訂本],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210頁)。鑒于宋代以后,雜傳之流一般被學界泛稱為“傳記”,所以本文將“雜傳體小說”稱為“傳記體小說”。

      ? 賈占林《論晚明“世說體”》,《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 吳肅公《明世說》,《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45冊,齊魯書社1995年版,第2-3頁。

      ????? 凌迪知《名世類苑》,《四 庫 全書存目 叢 書》子部 第 240冊,齊 魯 書社1995年版,第447-449、441-444、444-446、447-449、447-449頁。

      ? 鄭曉《吾學編》六十九卷,主體內(nèi)容是名臣及諸王的傳記,其中“名臣記”有30卷,“建文遜國臣記”有8卷,“同姓諸王傳”有3卷,“異姓諸侯傳”有2卷,四者合計達43卷,占了全書的62%。這些作品人自為傳,傳后有論贊,依編年順序排纘成帙。

      ? 趙善璙《自警編》九卷,“編次宋代名臣大儒嘉言懿行之可為法則者,凡‘學問類’子目三,‘操修類’子目十二,‘齊家類’子目四,‘接物類’子目七,‘出處類’子目五,‘事君類’子目十一,‘政事類’子目十七,‘拾遺類’子目二,共八類五十五目?!保ㄇ澹┯垃尩取端膸烊珪偰俊?,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061頁。

      ?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第47頁。

      ? 屠隆《婆羅館清言》,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29頁。

      ? 周心如《世說新語識語》,惜陰軒叢書本。

      ? 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guān)系》,燕京大學哈佛燕京社1945年版,第32-33頁。

      ? 歐明俊《明清的筆記小品(上)》,《文史知識》2001年第3期。

      ???? 鄭仲夔《清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44冊,齊魯書社1995年版,第332、331、327-328、323-324頁,。

      ? 楊德周《霞外麈談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31冊,齊魯書社1995年版,第688-689頁。

      ???? 陳繼儒、程銓《古今韻史》,《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48冊,齊魯書社1995年版,第689-691、693-694、693、687-689頁。

      ?? 曹臣《舌華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43冊,齊魯書社1995年版,第552-554、558頁。

      猜你喜歡
      子部世說類目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天文演算法、術(shù)數(shù)類提要獻疑
      國學(2021年0期)2022-01-18 05:59:08
      《世說新語》:潘安與左思
      本期練習題類目參考答案及提示
      看“世說學”的這方里程碑
      博覽群書(2020年5期)2020-06-01 07:55:12
      《世說新語》書名新考
      博覽群書(2020年5期)2020-06-01 07:55:12
      整理本《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標點志誤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2
      《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的分類淵源與歸類調(diào)整
      西部學刊(2019年2期)2019-04-02 11:03:26
      從《四庫全書》對《青溪寇軌》和《泊宅編》的分類看四庫館臣分類的智慧
      人間(2016年32期)2017-02-26 19:35:59
      《論語世說》:中華文明的特質(zhì)、命運與未來
      學習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14
      《中圖法》第5版交替類目研究綜述
      定安县| 东至县| 浑源县| 山阴县| 高台县| 武清区| 滦平县| 博白县| 维西| 黄梅县| 苍山县| 静乐县| 沽源县| 东莞市| 东港市| 本溪市| 抚顺县| 泗水县| 江山市| 宁晋县| 水城县| 莲花县| 焉耆| 原阳县| 临西县| 连江县| 浦东新区| 鹤峰县| 清河县| 长沙市| 和林格尔县| 堆龙德庆县| 南丹县| 荃湾区| 凤台县| 礼泉县| 容城县| 阳原县| 江永县| 苏尼特左旗|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