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林
摘 要: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不僅是理科類學科教學開展的前提和基礎,還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學科,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所以,作為高中數學教師,不僅要提高對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視度,還需要根據高考改革,不斷學習和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以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考改革;背景;數學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5-00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5.028
數學是各教育階段的主要教學學科,而且很多學科教學都是在數學教學的基礎上展開的。比如,高中階段的理科類學科(包括化學、物理及生物等),都與數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足見高中數學對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在高中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均得到了提高,很多文科類學科也都離不開數學知識,例如高中地理。所以,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必須通過多種渠道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以整體提高高中教學的水平。
一、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tǒng)老舊的“應試教育”模式依然普遍存在于實際教學中
盡管在高考改革影響下,很多中學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和改進了高中數學教學觀念及教學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教學效果,但在實際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逃不出“考試第一”的教育圈子,甚至有的教師還依然將“提高考試成績”作為高中數學教學的最終教學目標,而對于學生的數學應用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等選擇性忽視或輕視,導致大量高分低能人才的出現(xiàn)[1]。
例如,在“三角函數和曲線方程”等思維邏輯性比較強的高中數學知識教學中,因為這兩項知識均是高中數學高考必考知識點,所以很多教師直接忽略對知識點的應用,而是直接選擇追求高分,引導學生利用固定公式解決有關這兩方面的數學問題。對于數學學習能力及數學基礎較強的學生,教師還訓練他們提高解題速度,這就意味著很多學生只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解題速度才能達到教師及考試的要求,而不會主動去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下去,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如何得到提高?
(二)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有待提高
高考改革背景下,提高了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及應用能力的要求,這本應該是有利于高中數學教學實踐化和應用化發(fā)展,但很多教師曲解“實踐和綜合”,認為實踐和綜合就是不斷提高學生對各項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及解題能力,使他們在考試過程中能夠應對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這種理解已經扭曲了“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的觀念,導致很多教師只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及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對于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及應用能力則忽視及輕視[2]。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立體幾何、代數、數列”等相關知識教學時,其難度系數比較大,教師應利用生活實例讓學生主動探討等方式去教學,在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教會學生將高中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但是,實際教學中教師卻忽略了這兩點。
(三)高中數學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
高考改革背景下,為適應新的高考制度,很多高中學科都需要調整和改進相應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理念、方法及模式方面必須進行創(chuàng)新,以在高考改革后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高考數學分數。但在實際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對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等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雖然對部分方法進行了創(chuàng)新,但其教學原理依然老舊,只是在實現(xiàn)形式上有所改變,這依然離不開“應試教育”的軌跡,不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質及能力的培養(yǎng)[2-3]。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有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措施
(一)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
第一,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文字功能及聲音功能開展高中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例如數學概念及公式等,便可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以使這些知識具體化,加深學生的理解及記憶,為后面的重難點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圖像功能、視屏功能及動畫功能等來制訂多媒體教案,將重難點數學知識生動化、形象化和具體化,使學生能夠直觀、具體、生動地了解重難點知識,提高他們對重難點知識的記憶,進而提高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例如在對立體幾何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畫圖及視頻演示,引導學生理解和記憶復雜的幾何圖形,使學生能夠找到最有效的解題思路及方法[3]。
(二)加強對教師的專業(yè)化培訓
第一,相關教育部門要提高師資培訓活動開展的頻率,以加強對所有高中數學教師的專業(yè)化教育及培訓,從而及時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方法。
第二,鼓勵教師通過多種渠道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以了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最佳教學方法,并改進和實施這些教學方法。
第三,教師要自主地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并不斷學習和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
(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和評價標準
第一,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xiàn)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優(yōu)點得到凸顯,從而幫助其樹立數學學習自信心。
第二,要將學習態(tài)度及動手能力等納入評價標準中,以實現(xiàn)綜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
總而言之,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在實際的高中數學教學中依然還存在采用“應試教育”模式、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問題,可以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加強對教師的專業(yè)化培訓、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和評價標準等渠道來打造高效數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及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朱克平.如何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進行有效的高中數學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7):248.
[2] 丁益祥.高考內容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J].中國考試,2017(1):48.
[3] 劉漢杰.高考改革與高中數學教學[J].赤子(上中旬),2016(1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