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森
(安遠縣第一中學,江西贛州 342100)
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育中,因為教學內(nèi)容本身較為枯燥、乏味,再加上與平常說話用語的差別,導致整體教學難度比較高。所以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改變教學模式,多注重學生的理解,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好感和興趣度是有重大意義的。
各種級別的考試難度的加深,需要教師們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以古詩詞教學為例,在講述《琵琶行》的時候,只是簡單向?qū)W生交代了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內(nèi)容是描寫了白居易的所聽所感,有的教學工作者甚至連翻譯都不做,便匆匆忙忙讓學生背誦,然后進行下一課時的教學。很多教學工作者認為《琵琶行》的文采并不值得深入向?qū)W生講述,而全文的韻律感背著背著就能自我理解。所以很多高中生不再注重內(nèi)容的理解,而是絞盡腦汁記到腦子里,并開始做各種填空題,將“填準確”作為自己的任務(wù)。久而久之,學生開始厭倦死記硬背的套路,開始慢慢反感學習古詩詞。教學者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對學生非常不負責任的,表面上是可以讓學生快速“提分”,但是卻忽視了古詩詞的學習是一個可以影響學生性格、陶冶學生情操的好方法,并且從長遠上說,能夠為學生的審美能力打下基礎(chǔ),更能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然而這種“提分”的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和不科學性對學生有很大的危害。
古詩詞作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結(jié)晶,優(yōu)秀的作品眾多,無一不讓讀者嘆為觀止。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例如在《桃花源記》中,“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這些對初入桃花源的描寫,馬上給讀者一個樸素并具有自然味道的新世界,讓人一下子沉浸在那個單純、純凈的世界當中去了。這些景物可能已經(jīng)是當今很少能見到的了,但是讀起來,卻仍舊讓人身臨其境。并且《桃花源記》的構(gòu)思極其精巧,全文只靠漁人的探索,便帶領(lǐng)我們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極具神秘。
再例如,莊子的《逍遙游》中,“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則用了夸張的手法。這些夸張的手法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鯤鵬的形象,讓讀者跟隨作者的想象力,徜徉在想象的大海當中。這些都是有“美”的內(nèi)涵的,即“意境之美”。并且,不同的作品能夠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審美感受。
很多學生反映高中語文中是十分枯燥無味的,但是古詩詞的學習卻是語文學科一項比較靈活的內(nèi)容。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開拓想象,從此打開對語文學科的想象,提高對語文學科的興趣。
例如,高中教材中的《蜀道難》,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作者的描述,了解到當時蜀道的險要,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很多生字詞對學生理解全文造成了障礙,如巉巖、猿猱、飛湍、崢嶸等這些生僻的字詞,但是經(jīng)過學生的課前自主預習,又通過課堂當中教師對文章的深入講解,學生能夠準確理解文章,概括文章大意,揣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非??少F的。而在這過程當中,學生能夠得到一定的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
優(yōu)秀的古詩詞當中無一不蘊含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峨x騷》中,屈原的那種不懈奮斗、憂國憂民的氣節(ji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那正直、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也正好符合當今的價值觀,他對正義的追求也恰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美德。
學習古詩詞有利于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學生可以學習到古詩詞中傳遞的正確的價值觀,并以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將優(yōu)秀文化傳播出去。
古詩詞教學一直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
當今時代的發(fā)展很快,學生再去回顧古詩詞文化是不容易的。例如教師向?qū)W生介紹蘇軾“三起三落”中曾經(jīng)被流放到海南儋州,但是這種不平凡的經(jīng)歷卻為蘇軾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多感情基礎(chǔ)。然而對于當代高中生來說,他們概念中的海南是一個非常富饒的地方,是旅游勝地,這就為理解蘇軾詩詞中的情感帶來了不便。很多學生無法理解蘇軾的處境,自然無法理解詩中流露的情感。
由于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將課外閱讀作為可有可無的一種活動,而課外對古詩詞的閱讀更是被打入“冷宮”,很多學生表示只有在課堂上才會對古詩詞進行學習,課下從不讀古詩詞。原因有二: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沒有興趣。這些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目的也很直白,就是想得分,“古詩詞我可以不讀,但是我不能做錯”這樣的想法已經(jīng)被灌輸給了一波又一波的高中學生。
現(xiàn)在對于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者來說,相當困難的莫過于學生不會主動思考,只顧著依賴教師的思路,如果教師留下了自主預習的任務(wù),學生要么從參考答案上摘抄答案,要么置之不理,不去進行自我主動學習。例如,在學習《離騷》的時候,有很多生字詞是要求學生掌握的,但是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授課教師無法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考查,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主動學習,提前把不認識的生字詞用古漢語字典查出來,做到充分提高課堂效率。但是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更多的學生選擇忽略這一步驟,教師上課講哪些,自己就記哪些,從不加入自己的想法,不主動思考,認為教師講的就是必考的,必考的就是自己必須掌握的。
無論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有多少,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古詩詞的學習仍舊是我們的目標。筆者認為進行有效的古詩詞學習應(yīng)注意以下方面: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一定要有一顆責任心,要為學生負責,為學生的未來做打算。在教學古詩詞的過程中,要牢記自己的身份,避免“為了教學而教學”的現(xiàn)象發(fā)生。遇到教學難點,例如學生對《離騷》的感性認識有偏差,千萬不要只告訴學生會背即可,要引導學生學會接觸時代背景,讓學生置身在古詩詞的境界之中,攻克學生的畏難心理,學會鼓勵學生,從而達到教學的目標。
高中生在學習古詩詞時的畏難情緒,有一點即認為古詩詞是枯燥無味的。這個時候教師如果仍然按照傳統(tǒng)“我講你聽”的方法進行教學,反而會讓學生的反感度增大。所以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例如,在講解《琵琶行》這一課的時候,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找一些關(guān)于《琵琶行》的曲子,邊聽曲子邊引入教學內(nèi)容。比如講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時候,可以著重加入銀瓶破碎、刀槍摩擦的聲音,讓教學更加立體化。
高中古詩詞教學不是教條的教學過程,對于好的名篇的背誦確實是有必要的,但是決不能忽略對古詩詞內(nèi)涵的理解。所以讓學生樂于學古詩詞、科學學古詩詞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是有非常重大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