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第三實驗小學(城東校區(qū)) 羅春暉
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所包含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比如說自己與他人相互交往,或者是自己自身的心理調節(jié),特別是在磨煉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失敗,從而開始進行心理調節(jié)。教師要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全面磨煉學生的心志,幫助學生成長。
1.意義學習。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意義雖然和學生的智商沒有什么關系,而且這個問題和學生的智力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這個屬于非智力方面的事情。但是學習的作用和含義總的來說還是很明顯的。
2.小學生意義學習現(xiàn)狀?,F(xiàn)在的極個別學生,自身的學習意志相對較低,特別是一些對體育這門學科缺乏學習的同學,即使自己比較喜歡的運動項目也只會象征性地參加一下,達不到比較理想的境界,不愿意出力,也不舍得流一點汗,他們所謂的參加不過是應付而已,對自己不喜歡的運動就更加漠不關心,像冷酷的旁觀者。
3.小學生意義學習思考。一般來說,小學生對于體質體能的訓練是不怎么感興趣的,也做不到很持久的鍛煉。但是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要想盡一切方法去幫助學生進行意義學習,幫助他們樹立起對意義學習的興趣。
在日常的教學中,做到注重從體質體能等方面發(fā)展的意義上去對學生進行幫助,比如從實際事件中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大街小巷每天都會聚集起很多人,有的人晚上來跳廣場舞,有的人晨跑夜跑,也有人早起練瑜伽,都是為了達到健身的目的,這些人自己會主動想要去鍛煉,并且會長期堅持。如果要讓學生愿意去參與訓練,就必須讓學生了解他們參與體育訓練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
1.磨煉的意義。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堅持不懈。人們應當深刻記住鐵杵磨成針的道理,鐵杵之所以能夠成針,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并不是一口就吃成胖子的。
2.磨煉的必需性。從日常訓練來看,有不少的學生運動能力相當差勁,體質體能的速度也提升得很慢,連一點點提高都沒有獲得,多半是由于他們的運動技能掌握得不是那么牢靠,從某種程度上看起來效果不那么好。讓學生必須掌握運動的技能,首要目的是磨煉自己的心志,讓學生能夠學會應用意志來克服心理上的困難、身體上的限制。
3.磨煉的廣泛性。應用體育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當前,大量學生存在身體孱弱的問題。比如有些學生容易咳嗽感冒,有些學生身體肥胖,有些學生早早就戴上了眼鏡……當學生身體孱弱時,他們的身體會成為學生向前發(fā)展的限制因素。有些學生正因為身體不佳,所以內(nèi)心產(chǎn)生了自卑感。教師開展體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鍛煉體質,當學生擁有了強壯的體魄以后,他們便能夠擁有足夠的自信心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各種困難。
應用體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交流障礙。當前有很多體育運動是團體運動,比如籃球、足球等,這些運動是以團隊的形式存在的。學生在參加這些運動時,必須與自己的隊友交流。還有一些體育運動雖然是以個人運動的形式存在的,然而它的賽制卻是以團隊的形式存在的。在比賽時,人們往往計團隊的得分,而非個人的得分。比如以團體賽形式呈現(xiàn)的網(wǎng)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等。學生在參加這類運動時,必須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當學生意識到,只要他們掌握了溝通、交流的方法以后,便能順利地與他人建立關系,他們便能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及如何看待自己了。
應用體育教育可以給予學生耐挫訓練。比如學生在練習長跑的時候,很多學生剛開始不能一口氣跑很遠的路程。如果學生缺乏耐心、毅力,他們可能不能完成長跑訓練。為了完成訓練,學生必須在訓練中制定短期目標、長期目標,然后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完成訓練。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會遇到身體體能到達極限的情況,如果此時學生中止訓練,那么他們可能就會失去完成長跑訓練的意義。為了能夠完成訓練,學生必須建立完成訓練的信心,找到堅持完成訓練的方法。在接受這樣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意識到,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學生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直至解決問題。
體育運動能培養(yǎng)學生的包容心。大量的體育運動是帶著競賽性質的,而競賽運動往往只能有一個第一名。如果學生沒有包容心,那么他們在得不到競技第一名的時候,內(nèi)心會有委屈、痛苦、憤怒……這些不良的情緒可能會讓學生的心靈變得扭曲。教師需要在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應用包容心看待他人。學生要了解,在參與體育活動的時候,應當重視的是參與比賽、全力以赴活動的過程,只要學生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不要太在意結果。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在比賽后,客觀地審視他人的優(yōu)點,然后學習他人,完善自我。
1.學生實踐的缺失。當前,體育課程沒有得到學校、社會的重視,忽略了體育教學對學生發(fā)展帶來的意義和價值,于是沒有重視這門課程的開展。很多學校經(jīng)常壓縮體育課程開展的時間,將體育課程改成文化課程。而社會上,也沒有真正地重視體育課程的建設,這使體育課程無法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2.學生學校實踐的廣泛。不同的體育項目促使學生成長的方向不一樣。然而當前,教師設計的體育項目十分單一。一般教師會重視教育部門要考核的那些項目的訓練,而非考核的訓練則很少設計和開展。正因為教師的體育項目設計十分單調,所以這些體育項目不能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比如很多學生雖然了解接受長跑、短跑這樣的訓練可以增加肺活量、可以培養(yǎng)耐力,可是因為學生不喜歡這些形式的訓練,所以他們消極地對待教師開展的體育項目,于是教師就難以應用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項目的方式促使學生發(fā)展。
3.學生社會實踐的廣泛。教師的體育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全面獲得鍛煉。如果教師希望學生通過參加體育訓練項目獲得全面的發(fā)展,就必須讓學生具有終身鍛煉的意識,然后在課外自主、積極地參加訓練。然而,這種社會實踐,其意識和組織都存在著問題。當前,在很多發(fā)達的國家,學生都具有終身鍛煉的意識,這既與國外的體育訓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也重視營造體育訓練的文化有關。一方面,國外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常在很小的時候,就會關注自己喜歡什么體育運動,自己有哪些體育特長等,教師會引導學生參與自己喜歡的、擁有體育特長的那項運動。另一方面,發(fā)達國家非常重視體育文化的營造,比如在美國的家庭,很多學生喜歡打棒球,父親喜歡打籃球,母親喜歡健身等。國內(nèi)教師也應當從營造體育文化著手,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發(fā)達國家還非常重視建立課外的體育組織,比如在日本,學生會進入自己喜歡的體育社團。學生在社團中通過參與體育訓練讓身心得到訓練。學生要在社會中,參與團隊建設,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在社團中,學生經(jīng)常要以團隊的形式與其他的學校比賽,在競賽的過程中,學生的意志進一步得到訓練。當前,我國的體育社團組織還十分欠缺。
總之,教師優(yōu)化體育課堂教學,是能夠通過開展體育訓練促使學生全面成長的。教師必須明確這一點,并且在實踐中優(yōu)化課堂教學,讓學生從理論上了解參與體育訓練的價值和意義,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參與體育訓練能促使他們?nèi)娉砷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