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施冬梅
閱讀是開啟幼兒智慧的窗,是打開幼兒心靈的門,是幼兒精神成長的重要通道。緊緊圍繞《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語言領域有關“閱讀”的目標——“喜歡聽故事,看圖書”和“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基于兒童立場,為幼兒創(chuàng)設溫馨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閱讀成為幼兒飛翔的翅膀。
閱讀是讀者與作者的一次心靈對話的過程。在閱讀區(qū),幼兒往往只是簡單地翻書,這樣的閱讀就是“偽閱讀”。幼兒之所以簡單地翻書,是因為他們沒有切實可行的小目標,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在幼兒讀書前不妨向他們提出幾個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讀,有目的性地去閱讀。例如在繪本《分享并不總是很容易》的閱讀活動中,我向大班幼兒提出:“這有7 張圖,猜一猜Amy 會和他的弟弟發(fā)生什么事兒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痹诮酉聛淼挠螒蚪涣鳝h(huán)節(jié)中,又以“你看了哪張圖,你覺得Amy 他們發(fā)生了什么事?”以問題引領幼兒表述,這樣不僅能讓幼兒放慢閱讀速度,引發(fā)他們在閱讀中的思考,還能分享到不同的感悟,閱讀的效果會更好。
閱讀不僅是接納和吸收,還是傾吐和表達。閱讀活動要滲透到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在離園活動中也能得到體現。例如,中(一)班周一、周三的離園活動是幼兒自主分享自己的閱讀記錄單。幼兒們對于他們的記錄單有很多話想說,但僅靠周一來園或是晨間談話的時間是不夠的,所以離園活動就提供了時間的保障。周二和周四是手指游戲,幼兒們的學習是以直觀經驗為主,配合手指動作會使幼兒記憶更加深刻。
另外,各班以主題活動為主線,每周為幼兒搜集、查找一些和主題有關的閱讀書籍,每周老師帶讀一本必讀書目,可以采用集體活動、集體游戲、餐前傾聽、睡前故事的方式,讓幼兒閱讀,甚至可以反復傾聽。除此之外,我們還進行故事創(chuàng)編,創(chuàng)編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口述創(chuàng)編,可以是圖文創(chuàng)編,可以同伴之間進行圖書的制作創(chuàng)編、還可以以表演的方式創(chuàng)編。班級微課程的開展也為閱讀活動增添新的驚喜。幼兒們通過創(chuàng)編→設計童話劇→排演→邀請→演出→續(xù)編,處處顯露幼兒在故事中游戲的快樂。幼兒自編自演的舞臺劇《老鼠嫁女兒》《森林小衛(wèi)士》《小蝌蚪找媽媽》,在我園慶“六一”的活動中進行了精彩展演。
以圖書漂流環(huán)節(jié)為例,“互聯(lián)網+”讓閱讀活動向深處拓展。起初,我們規(guī)定每周五幼兒選擇書籍帶回家,與父母一起閱讀并記錄,有的家長不明白如何記錄,甚至有的是家長自己畫了一幅畫帶到園里來。“互聯(lián)網+”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家長把在家的閱讀活動照片視頻、音頻等發(fā)到群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以往閱讀區(qū)域活動中,我們常以教師伴讀的形式開展,造成了教師不能細致地觀察其他區(qū)域。因此,我們在閱讀區(qū)中投放了教師錄好的繪本音頻,并將音頻轉換為二維碼貼在書籍的封面上,這樣幼兒想聽的話可以使用手機掃一掃,便會出現相對應的音頻。另外,中班組織開展的“媽媽講睡前故事”活動,家長們也加入到了講故事的行動中,家長們將事先錄制好的音頻作為睡前故事放給幼兒欣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币虼?,親子閱讀已經成為我們閱讀活動的重要抓手。小班除了建議家長講睡前故事之外,每周會有一個“我們一起來讀書”的活動,選取一些合適的繪本制作成PPT 發(fā)到家長群,建議家長和幼兒進行親子閱讀,并且養(yǎng)成打卡習慣?!耙纛l故事”是中班開展的親子讀書活動,建議家長把幼兒復述的故事用音頻的方式發(fā)到班級群里,月底評選“故事之星”,評出的“故事之星”發(fā)表獲獎感言。大班以“主題閱讀”“制作故事書”等方式開展活動。老師根據這一階段的主題讓家長與幼兒一起閱讀與主題相關的書籍,后期讓幼兒制作與主題相關的故事書,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童年是人生的起點,美好的童年生活會給人帶來一輩子的幸福。在童年,給每一個幼兒都播撒閱讀的種子,讓他們的成長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