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棋盤鎮(zhèn)中心小學 張祥禮
1.問題情境缺乏“數學味”
數學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為了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但這一點并沒有體現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偠灾?,就是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缺乏“數學味”。如:在《位置和方向》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是一個小朋友在旅游中迷路的情境,并提出問題:“小朋友該怎樣做才不會迷路呢?”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引入了科學的范疇,使之能夠體現數學實質的內容。
2.問題情境充滿“形式化”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對問題進行精心選擇。這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因而教師就不會經常在教學中進行運用,只是將之作為“特定課”的加分項。除此之外,教師并沒有明確了解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目的,因而他們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脫離了新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只是空有其形而無其神。這些都導致問題情境充滿“形式化”,從而無法很好地輔助教師進行教學。
3.問題情境太過“單一化”
一般情況下,教師進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素材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從網上下載的現成教學案例或者教學視頻,二是在課本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稍加修改,三是老教師的優(yōu)秀教案。這使得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十分單一,并不能滿足活潑好動的小學生的好奇心,因而無法讓他們積極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思考。
1.解讀問題情境教學核心內涵
教師認為問題情境只是一種簡單的自我生活場景設置,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認知是教師對問題情境的核心內涵理解存在一定偏差的具體體現,因而讓他們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缺乏“數學味”。所以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刻解讀問題情境教學的核心內容,這可以在教師定期參加聽課互評活動的過程中完成。
例如:在《平移和旋轉》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機器人的平移圖,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這個機器人在做什么樣的運動呢?”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給出平移這個答案,然后筆者又問學生:“機器人具體移動了多少格子呢?”學生也能通過觀察給出準確數字。聽課互評的教師認為筆者的情境并沒有涉及學生的動手操作步驟,從而導致學生無法真實地體會到平移的實質。這時筆者就在問題情境中加入了學生的實踐操作。
2.明確問題情境教學主要目的
教師所進行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有目的所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也不例外。教師只有明確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主要目的,才能夠以此為指導來有效地進行教學。而教師要知道,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必須建立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這“三維目標”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問題情境中真正得到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的講解時,筆者經過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后,為學生設置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了解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完成探索平行四邊形基本特征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圖形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樹立起數學意識。
因而筆者為學生設置的問題情境是:小明向媽媽要零花錢,媽媽讓小明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只有這樣才能得到零花錢。同學們,你們能幫幫小明嗎?由此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對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進行探究。
3.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
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太過“單一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并沒有達到教學的要求所在,他們無法從最新的知識動態(tài)中吸收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有效素材。因而教師必須要做的是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這可以通過在學習積累別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與其他教師就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中遇到的困惑進行溝通交流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完成。
例如:筆者每次進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時候,都會先搜集優(yōu)秀案例,然后進行學習分析,從而提取出精華部分,并進行創(chuàng)新。就以《位置和方向》這節(jié)內容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為例,網上的優(yōu)秀案例都是設計了關于迷路的情境。筆者經過創(chuàng)新,將之轉換為有關方向的小游戲。筆者在教室的空地上設置障礙,然后邀請一名學生閉著眼睛去走路,另一名學生則會通過語言來對其進行指導。讓學生通過實際行動直觀地感受方向的存在,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對知識進行理解。
綜上所述,教師為了讓自己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有效化,首先需要深刻解讀問題情境教學的核心內涵,其次需要明確問題情境教學的主要目的,最后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教學素養(yǎng)。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擺脫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形式化”“單一化”和缺乏“數學味”,使之能夠幫助學生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