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升
摘 要:觀察是寫文章的基本功。所謂“觀察”就是對周圍的人或事物的留意,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注意一事物與其他事物間的區(qū)別,注意不同的人具有的個性。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其次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按空間方位順序和時間順序觀察,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去觀察,為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
關鍵詞:作文教學;觀察能力;素材積累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2-01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2.073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與他們多讀、多寫、多觀察有密切的關系。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博采眾家之長、博覽群書的基礎上,應用積累的詞匯、文體知識、寫作技巧,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上下功夫。經(jīng)過反復的寫作實踐,才能提高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自如地駕馭祖國的語言文字,流暢地表情達意、交流思想,這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那么,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呢?
一、使學生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首先要使學生認識觀察的重要性。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寫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力是對客觀事物的分析與綜合的能力,它好比一把金鑰匙,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深入細致地了解觀察對象,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魯迅說:“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弊魑膩碓从谏睿F(xiàn)實生活一般不能直接作為寫作的材料,需要學生通過觀察,加以提煉,采擷可用之材。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深入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誘導。例如《海濱仲夏夜》一文,作者傳神地描繪了海濱霞光的變化——夕陽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燃燒著又紅又亮的橘紅色的晚霞,而后晚霞的顏色漸漸地淡下去,深紅變成緋紅,緋紅變成淺紅,最后紅光消失,天空變成了深藍色。作者以時間為序,惟妙惟肖地描繪了霞光色彩的變化。作者之所以描繪得色彩鮮明、形象逼真,關鍵在于細心地觀察,在觀察中,抓住了景色的特征,勾畫得淋漓盡致。又如《揮手之間》一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機場與軍民揮手告別的動作描寫,“主席也舉起手來,舉起他那頂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舉得很慢很慢,像是在舉起一件十分沉重的東西。一點一點地,一點一點地,舉起來,舉起來;等到舉過了頭頂,忽然用力一揮,便停止在空中,一動不動了?!边@一揮手動作之所以描繪得栩栩如生,是作者精心觀察和敏銳捕捉細節(jié)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要努力求使學生認識到觀察的重要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導學生如何去觀察。
二、教給學生觀察方法
(一)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
俗話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盡相同。因此,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要讓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留意在不同角度下景物的變化。我們站在平地上觀察小草,看到的是清晰的葉片,葉片綠得逼眼;我們站在山坡上俯視草地,映入眼簾的是綠綠的一片,綠草如茵。我們站在高山上仰望藍天,藍天仿佛跟我們很接近;我們站在平地上仰望藍天,藍天是那么高遠空闊。因此,假如讓學生寫命題作文《春》,就要指導學生去觀察春天小草、綠樹、小溪、山色等景物的特點,從不同角度領略描繪“春”的景致,拓寬了作文的深度、廣度。
(二)按空間順序和方位順序觀察
空間順序是指按事物空間結構的順序來說明,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說明某一靜態(tài)實體(如建筑物等),常用這種順序。方位順序是按照東、南、西、北等幾個指方向的順序寫的。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對多種事物的觀察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在組織學生觀察自然景物的同時,又組織學生對實體事物的觀察。如組織學生寫《我們的教學樓》一文,教師就引導學生按空間方位順序來觀察。從正面觀察,我們看到了教學樓的總體特征;從側面觀察,我們看到了教學樓的局部特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就可以按空間方位順序說明教學樓的外觀和內部結構特點。
(三)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去觀察
抓住人或事物特征就是能夠觀察出事物最突出、最具特色、與眾不同的一點,從而把它與其他事物區(qū)分開來。在全面觀察的基礎上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觀察的基本要求。我們知道,每個人都具有其個性,每種事物都具有其獨自的特征。所以,寫人記事必須要抓住其特征。我們以寫人為例,魯迅的小說《孔乙己》,精妙地描繪了孔乙己的外貌特征,“他身材高大;清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倍潭痰膸拙湓?,揭示了孔乙己的社會地位和悲慘遭遇,描繪的成功之處,在于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山M織學生進行片段描寫,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突出人物的個性。
總之,觀察是認識的源頭、寫作的起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拓寬學生的視野,由觀察景到觀察物,又由物到人。觀察人,由觀察外表到注意表情、語言、動作,分析人物心理。學生在不斷的觀察中學習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在生活中處處留心觀察,為以后的寫作積累了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朏朏,高原.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與寫作訓練教程(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1).
[2] 燕飛.作文教學與思維訓練——小學生作文心理探析[J].科技資訊,2010(4).
[3] 陸微微.語文教學新境界:讓學生享受快樂——語文教學新境界的探索與實踐[J].小學時代(教師版),2009(2).
[4] 李偉珍.談小學作文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