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屹
(貴州省桐梓縣中等職業(yè)學校,貴州 桐梓 563200)
很多教師認為,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因此,教師授課的努力方向無疑是通過對感官的沖擊,通過實踐、游戲等多種組織形式,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在此過程中,我們卻忽略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過程中的心理成長。本人認為,如果說孩子在幼兒、兒童階段的學習行為是靠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維系的,那么,當他們進入到高中階段(中職階段),隨著知識和閱歷的增長,學習興趣已無法有力地主導學習行為。從17 級新生的問卷調查結果中不難看出,學生的學習已從興趣導向轉變?yōu)樾枨髮?。高一年級的學生中,有56%的學生認為專業(yè)或個人發(fā)展是學科學習的主要動力,同時,僅有18%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與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相關或非常相關,這就產生了學習動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矛盾。因此,對中職學生來說,教師應更注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構建起信息技術學科與專業(yè)的相關性,突出信息技術學科的輔助和服務功能。
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習動機是引發(fā)維持學生學習行為,并使之向一定學業(yè)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習興趣是下意識的關注,而學習動機是有目標的思考。學習興趣的維系需要一個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只有從“有趣”到“興趣”,然后轉變?yōu)椤爸救ぁ?,才能真正作用于學生的學習行為。而學習動機建設在學業(yè)目標的基礎之上,是學習個體的本質需求,因而會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學習行為。
對中職學生來說,雖然選擇了專業(yè),卻對專業(yè)的崗位及工作內容缺少必要了解。此時,各學科之間如果脫離專業(yè)的紐帶,獨立于專業(yè)之上開展教學活動,會使學生重新陷入初中階段無目標、無動力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中職教育中,學科教學應為專業(yè)教學服務。本人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過程中,嘗試跳出學科教學目標,站在秘書崗位技能要求和日常工作需求的角度,思考應該學習哪些必備的計算機操作技能。
學習環(huán)境是影響學習者學習的外部環(huán)境,是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和促進能力生成的外部條件。改變計算機機房的布局,營造企業(yè)的文化氛圍,強化小組合作的教學組織模式,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和感受。案例:秘書必備技能之會務準備工作氛圍營造。首先,環(huán)境的改變。將原有的傳統(tǒng)教室型機房改造為小組合作式機房,強化小組合作教學組織模式。其次,教具的改變。將所需教具由投影化改為實物化,通過觀看學習微課操作、編輯打印邀請函、信封、代表證,學校宣傳材料的實際排版制圖等一系列過程最終呈現(xiàn)作品。相同的教學內容,由于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打印機、可上網的計算機),由于教具的不同(代表證的外殼、桌簽臺卡等真正的辦公用品),有效地將學生從學科學習轉變?yōu)閷I(yè)技能學習,從學操作轉變實踐操作,最終從被動學變?yōu)橹鲃訉W。
為了不讓學生的學科學習動機轉變?yōu)橐粫r的沖動,教師應堅持以真實的職業(yè)情境作為教與學的紐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專業(yè)需求,使學生體會到自身專業(yè)技能的提升,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職業(yè)理想。
學生有了科學的學科學習動機,有了真實的實踐場景和內容,并有學習同伴的幫助和支持,會自覺進入學習狀態(tài)。小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學習信心。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堅持開放、合作授課模式,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小組合作學習運營機制的改進使小組學習更加高效。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更是每個小組的合作者,隨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督促學生的學習進度,給出作品的改進意見,努力使每個小組做到最好。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更是每個小組的合作者,隨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督促學生的學習進度,給出作品的改進意見,努力使每個小組做到最好。
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生學習行為的重要因素,明確的、積極的學習動機會推動學生努力學習,而這恰恰是中職學生最缺乏的。教師在積極改變學習環(huán)境、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手段等外因的同時,應思考如何調動和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因素。上文以中職文秘專業(y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為例,闡述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與專業(yè)發(fā)展相融合,為學生建立起學習目標、學習信心、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最終幫助學生構建起科學的學科學習動機的實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