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第二中學,江西贛州 342100)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模式有了新的發(fā)展和突破。生本教育理念是從生命的角度和高度,使學習本體回歸,強調(diào)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具有三大特征: (1) 自主性。這種課堂高度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和中心,教師扮演著知識傳授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思考、探究,解決問題。教師把課堂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2) 合作性。在這種課堂中,學生不是獨立出來的個體,是協(xié)同合作的團體。他們一般是分成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和交流,因此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3) 創(chuàng)新性?;谏纠砟钕碌母咧姓Z文教學強調(diào)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筆者在每接任一級高中語文教學時,首先向?qū)W生強調(diào)語文不可輕視,讓學生從思想上準備學好它,樂于學好它。特別是對特長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設(shè)身處地的給他們講明學好語文對一個人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在課堂上倡導民主.不要被老師的"標準答案"捆住了手腳.如今的學生生活在多元化的時代.在講授《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一味的講,一味的聽,師生都覺得累,那么就讓學生多查資料了解蘇東坡,并布置作業(yè)"我所知道的蘇東坡"從他的出生到他的為官為人徹底的全面了解,感性上去體會。給學生松綁,放心實施交付給學生松綁,放心實施交付,也能嘗到教少學多的快樂。如在教《項鏈》一課,文中有一句話"一件小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毀了你,""一錘定音"肯定了"借項鏈"一事毀了瑪?shù)贍柕?。就此,以討論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頓時,氣氛熱烈起來。結(jié)論多種多樣:有說成全的,因為瑪成了一個自食其力的新人;有說成全的,因為瑪只想在晚會上出風頭,她達到了這個目的;有說毀滅的,因為青春與30萬法郎不能等價……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而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學生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chuàng)造個性受到了壓抑。既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教師就要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wù)的。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要做到整體閱讀,整體感悟,啟發(fā)聯(lián)想,以讀引讀,以一篇課內(nèi)的課文帶動多篇課外相關(guān)文章的閱讀。語言的感知、理解、積累和運用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核心,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wù)。所以,利用教材,借助課堂教學,我向?qū)W生提出了"讀、思、悟、練"四步驟的學習方法。
讀,就是通讀全文,熟讀課文,讀透課文。自己利用工具書、資料書、電腦網(wǎng)絡(luò)等手段解決預習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
思,就是想一想你讀了該文有何啟發(fā)?在該文中有沒有你喜歡的或不喜歡的地方?你是否有想修改的詞、句及修改的理由?在教學中,就要鼓勵學生敢于質(zhì)疑,善于提問,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創(chuàng)新往往是從問題開始,只有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一步才有創(chuàng)新可言。
悟,就是通過多次朗讀課文,小組討論,以及聽取大家商討的意見,能悟出你剛才所思考的問題嗎?不明白的,課后還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方法解決。比如,上網(wǎng)查找、翻閱資料書查找或請教老師同學等。
練,就是讓學生們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寫出自己的心得感受,可以將自己的心得感受在學習小組中交流,也可在全班同學中交流,還可以單獨與自己的同桌、老師、家長交流。讓他們在交流中不斷進步,我不僅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這樣做,課前預習時這樣做,課外閱讀時也要求這樣做。
合理的師生角色與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具有積極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把學生定義為課堂的主體,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學習。當然生本并不是讓教師與學生相互對立,而是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平等的關(guān)系。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師生一起“攻城破堅”,共同完成學習任務(wù)。如在《一滴眼淚換一滴水》教學中,教師收集了學生預習之后提出的一系列問題,把問題分為四類。教師根據(jù)這些問題,采用“追問加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關(guān)注主人公卡西莫多從“第一次流淚”到“淚流成河”的情節(jié),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變化以及人性復蘇的軌跡。這樣的課堂,學生主動思考、探究,誰說不是“生本”課堂呢?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比較古板、陳舊。雖然教材選自文學大家的經(jīng)典之作,教師也是千方百計、絞盡腦計,盡量生動靈活地向?qū)W生講解。但是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興趣還是不濃。究其原因在于許多教材傳統(tǒng)部分的內(nèi)容離學生生活的時代久遠,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不符。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生本教育理念,剖析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如在上到舒婷的《致橡樹》時,這是一首以愛情為主題的詩歌。高中生對愛情的概念朦朧美好,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表達對詩人“愛情觀”的看法,并寫出來。同時,啟迪學生尤其是女生一定要獨立,要保持自我。這樣學生不僅更容易接受教材知識,還培養(yǎng)了濃厚的語文學習知識。
總之,面向藝術(shù)生開展的語文教學活動,要特別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力。生本課堂教育尊重學生主體性,可以很好的豐富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