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溪萍
(承德廣播電視大學,河北 承德 067000)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AI(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新的互聯網時代到來了。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寬帶網絡實現了光纖化提速,移動通信實現從2G到4G的進化,網絡速度越來越快,成為人們賴以生存的工具。“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fā)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產生著戰(zhàn)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移動端教學模式也走進了大學英語的課堂。
一方面,由于招生形勢嚴峻,各大學院校擴大招生規(guī)模并增加錄取批次,這就導致錄取的學生英語學習水平與能力存在巨大差異,給英語教學帶來很大影響,教師很難做到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當前英語課程在各大學院?;咎幱谶吘壍貛Вn時被大幅度削減。以筆者的學校為例,有的專業(yè)甚至只開設一學期64課時的英語課,甚至有的人認為英語課程毫無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大學高專英語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2009年頒布的《2009年基本要求》)提出,各校應根據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及課程設置確定教學時數,原則上不低于180學時。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考試,以此為目標的教學更加偏重知識的輸入,無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都導致英語教學質量不達標,有的甚至違背英語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為了實現“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為提升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及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必要的基礎”的教學目標,我們迫切需要設計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將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課堂相結合,將線上與線下教育相結合,使課堂變得更加開放和高效。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個人電子設備走進課堂,形成BYOD(BringYourOwnDevice)教學模式。
作為新型的學習方式,移動端學習出現的時間并不算很長,相關的理論研究還不完善。經過查閱資料發(fā)現,主要有活動理論和非正式學習理論。芬蘭學者恩格斯托姆提出的活動理論強調活動在知識技能內化過程中的橋梁性作用。在學習活動中,學習者作為活動主體,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達到目標。美國學者菲利普認為,非正式學習并非是正式學習隔離開來的另外一個系統,相反,人的學習是跨場所、跨活動的生態(tài)系統。非正式學習不僅意味著一種學習方式、代表著一種學習情境,也體現了一種學習理念,對個體發(fā)展和社會變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下載APP,以真實身份注冊,完成后就可以進入移動英語學習系統。學生通過此系統完成學習、教務甚至是社交等任務。在課前的學習中,教師通過線上系統向學生的移動終端發(fā)送學習通知、推送英語音頻和視頻資料、布置學習任務,進行在線答疑輔導,通過數據分析了解預習情況,監(jiān)督學生學習。移動設備徹底改變了以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形成以講解、討論、頭腦風暴和演示等教學方式的結合。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開展師生和同學之間多種形式的交往互動。教師就教學內容、學習疑問、課外拓展知識等方面開展提問,對疑難點進行講解。利用移動設備對關鍵知識點進行錄制,形成課堂直播。學生在課堂上對所學知識進行練習,教師給予指導和反饋,實現線上線下的翻轉學習。課后,教師結合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利用平臺推送資料為學生解答,實現精準輔導,根據教學情況修正完善教案。通過和教務系統的對接,學生可以查詢自己的選課情況、自己的成績,生成類似微信朋友圈的動態(tài),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過程。通過大數據進行學習統計,分析學生課堂行為形成過程性教學評價,彌補以期末考試為主的終結性評價不足。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移動端學習正朝著一個情境感知的泛在學習空間AULS(AmbientUbiquitousLearningSpace)邁進,融入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交織的信息生態(tài)環(huán)境,利用頭盔式顯示器等情境感知的移動設備。透過無所不在的智能網絡,學習者可以輕松地感知并獲取學習對象的詳細信息和學習內容。五、結束語不管基于移動端的教學如何發(fā)展,有一點是肯定的,它給教學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
構建基于移動端的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樹立以人為本的先進教學理念,轉變原來在教學活動中的絕對權威角色,不斷汲取最新的學科知識,學習使用新的教學工具,達到提升自身能力。這不僅是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也是教師自身職業(yè)發(fā)展的內在需求。對于學生來說,新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提升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滿足了他們的個性化學習需要,使他們有了自主學習的欲望,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自我提高,以適應社會所必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