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 盧美芳
智力障礙(簡稱智障),也稱智力殘疾、精神發(fā)育遲滯等,是指智力顯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適應行為的障礙。此類殘疾是由于神經系統結構、功能障礙,使個體活動和參與受到限制,嚴重影響其社會性發(fā)展。攻擊行為指的是傷害或損害他人的行為。攻擊行為可以分為身體攻擊和言語攻擊兩種。身體攻擊行為指的是以軀體的行為直接或間接地傷害他人,或給攻擊者帶來一定損害的行為。兒童的身體攻擊行為常常表現為對他人拳打腳踢、推拉擰掐、用牙齒咬、打架、搶奪他人物品、向他人投擲物品等形式。而言語攻擊行為是指個體用不恰當的社會語言直接或間接地對他人造成傷害,或給攻擊者帶來一定損害的行為。在智障兒童攻擊行為表現中,身體攻擊比較常見。
智障兒童生理障礙主要由于大腦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在認知、語言、情緒情感等領域發(fā)育遲緩。情緒情感發(fā)展表現為:一是情緒與行為發(fā)展水平低;二是情緒控制的能力差;三是情緒與行為反應直接。研究發(fā)現,智障兒童障礙的程度愈嚴重,問題行為愈多發(fā),尤其是語言發(fā)展嚴重滯后的兒童,常有攻擊行為的發(fā)生。我校2017年~2019年統計的7名有嚴重攻擊行為智障兒童中,有4名兒童語言發(fā)育嚴重滯后。
1.溺愛型: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和約束較少,凡事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入學后,在心理上有落差,常會產生一些不滿的情緒,這些不滿的情緒往往會通過攻擊行為表現出來。2.專制暴力型: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不良,父母的脾氣暴躁,兒童一些小的錯誤會遭受父母的打罵,導致兒童模仿家長的暴力行為。
教師的教育理念會影響到教學行為,特別是面對中重度智力障礙的學生,該類學生認知能力差導致學業(yè)水平低,教師難以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有時甚至采用變相體罰等方式。這些教學行為不僅難以解決學生已有的問題行為,反而會引發(fā)學生新的行為問題。另外,周圍人群不接納智障兒童以及社會傳媒影響,使心智不成熟的智障兒童在拒絕的環(huán)境中易出現攻擊行為,模仿影視中的暴力行為。
智障兒童攻擊行為不僅對受害者的人身安全帶來危害,也會對受害人的心理造成傷害。同時,攻擊行為嚴重影響兒童自身的社會性發(fā)展,難以融入集體生活。
教師要積極和家長溝通交流,提高家長對溺愛或者體罰孩子危害性的認識,改變家庭養(yǎng)育方式。
1.改變教師教育理念:教師要了解智障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用發(fā)展的觀點指導智障兒童,分析兒童攻擊行為的原因并針對性地進行矯正。對于逃避功課任務的兒童,教師可降低課題難度,或者使用目標分解法對課題分步解答。2.積極宣傳殘疾兒童教育工作,促進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接納,提高大眾對殘疾兒童康復教育的認識,關愛殘疾兒童的成長。
智障兒童的問題行為產生是有原因的,是可以改變的。要改變一個問題行為,首先分析該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即評估行為功能,評估是尋求關注?是逃避任務?還是想得到喜歡的物品或活動等?根據行為評估的結果制定一系列矯正策略。
1.使用正向行為支持策略。
(1)強化良好行為:使用正向行為支持方法也是矯正智障兒童不良行為的一個有效的方法。部分智障兒童雖然有攻擊行為,但他們身上也有很多的優(yōu)點。教師和家長往往會關注他們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yōu)點。因此,教師和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強化其良好行為,增強智障兒童的自信心。
(2)教會兒童正確的替代行為。①教會兒童用正確的交往方式獲得關注:部分智障兒童為了獲得別人的關注,常常出現推、拉、拍別人,被人還擊時他就高興地奔跑。針對這種情況,要教會兒童學會打招呼,對于語言發(fā)育遲緩或沒有語言的兒童,可教會兒童用手勢向對方問好。②教會兒童尋求幫助或拒絕:對于因逃避任務而產生攻擊行為的兒童,教其學會表達“幫幫我”“我不會”“不”或通過舉手要求,而不是以攻擊行為來要求。及時表揚、鼓勵兒童正確求助或拒絕的行為,出現攻擊行為則不給予強化。③教會兒童表達需求:當兒童想得到某物或活動時,有語言的兒童可教其簡單表達“要……”“我要……”,沒有語言的兒童可用手指目標物,或以圖片的形式表達出來,教師或家長及時滿足并強化兒童的正確行為。
2.懲罰策略。
運用懲罰對個體不良行為進行矯正,促使個體行為發(fā)生改變的一種方法。家長和教師在面對智障兒童的攻擊行為時,可以適當使用一些懲罰手段,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但懲罰法是一種消極的方法,不提倡過多使用。
造成智障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家長和教師在對他們進行矯正的過程中,首先要對智障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進行分析,評估攻擊行為功能,即查找到引發(fā)攻擊行為的原因,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矯正策略,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目的。同時,學校、家長和教師都應該積極面對智障兒童的問題行為,在各自的層面為智障兒童營造一個溫馨良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智障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