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蘭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向陽巷雅小學,福建 泉州 362323)
目前,受經(jīng)濟條件、思想觀念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山區(qū)留守兒童閱讀情況較為落后,導致其缺乏良性的閱讀習慣與閱讀方法。閱讀是語文教學之本,《課標》中對小學生各學段的閱讀也都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和要求。引導學生學會閱讀、體驗閱讀樂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每一個語文老師責無旁貸的事。那么如何讓學生將閱讀形成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受生活環(huán)境和家庭因素的制約,留守兒童擁有可讀的書籍少之又少。因此充分利用學?,F(xiàn)有的資源,努力挖掘鄉(xiāng)里及其他一切可提供的資源加以整合,豐富閱讀書籍,確保留守兒童每一天都有書可讀。
首先,對班級原有的圖書角進行整理并進一步充實。一是鼓勵學生把家里適合的書籍帶到班級相互分享借閱;二是選派兩名同學為圖書角管理員,專門負責圖書角的出借、整理等事務(wù)。其次,充分發(fā)揮學校圖書室、閱覽室以及“心天地”多媒體互動閱讀教室的作用,積極倡導學生自由出借、隨時閱讀。同時通過設(shè)置小書吧,購置了許多書籍,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校隨處有書拿、隨時有書讀。
鄉(xiāng)村圖書室里面圖書豐富,環(huán)境整潔干凈,于是我要求班上的同學人人辦一張借書卡,附近的同學周末隨時都可到圖書室借閱,寄宿的同學星期五下午放學后可直接到圖書室借書,這樣就保證了學生在家也有書閱讀。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學校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所以我借助班級微信群,與家長進行溝通,向家長推薦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目,讓遠在他鄉(xiāng)工作的家長利用城市的優(yōu)質(zhì)資源,通過郵寄的方式為學生購買書籍,這樣不僅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己喜歡的課外閱讀書籍,同時也促進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
得法者如魚得水,課外閱讀也是如此?!墩n標》對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將閱讀的方法科學地傳授給學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一是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結(jié)合教材通過訓練和指導,使學生掌握精讀、略讀、速讀、選讀、批注閱讀等多種閱讀方法。二是指導學生把課內(nèi)習得的方法運用于課外閱讀之中。此外,還應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特點,注意規(guī)律,教給兒童用不同的方法閱讀不同體裁的文章。
由于留守兒童最缺乏的就是監(jiān)督,為了督促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制定了班級閱讀計劃,對閱讀時間、閱讀形式以及閱讀內(nèi)容等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要求班上的孩子每日要做到三讀。
首先是晨讀。時間是半小時,閱讀的內(nèi)容為老師指定的,如語文課本、《同步閱讀課文》、國學讀本、優(yōu)美詩篇以及名言佳句等適合朗讀的文章,要求每個同學必須放聲地讀,注重語氣、語調(diào) ,帶有情感地朗讀。前五分鐘由班級朗讀較好的同學帶讀,其余為學生自由朗讀,形式可以是自己單獨讀、可以是同桌互讀、亦或是在小組內(nèi)交流讀。同時,為了加強學生的積累,我每周在板報一角安排一首古詩讓學生背誦,并且要求學生摘抄在閱讀記錄本上。在這書聲瑯瑯中,學生不僅可以輕松地按時完成背誦任務(wù),而且朗讀水平也在逐漸地提高。
其次是午讀。時間也是半小時,每天中午利用課前三十分鐘進行課外閱讀,要求人人參與。在這段時間里,推薦大家閱讀一些名著、寓言故事、作文選、周報等,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心靜,默默地品讀。當然,筆者也是每天準時到教室和孩子們一起享受這美好的精神食糧。一段時間后,學生就慢慢地形成習慣,閱讀時間一到,學生就會自主地拿起書來看,下課了,很多同學還沉浸在書中,班級的閱讀氛圍日漸濃厚。
三是晚讀。這個時間段的閱讀,設(shè)置了不同的閱讀記錄本,梯級推進。要求學生邊讀邊記,把閱讀記錄本作為每人每天必須完成的一項常規(guī)語文作業(y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睘榱颂岣邔W生閱讀積極性,增強閱讀體驗,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己課外閱讀成果,品嘗成功的喜悅。
通過師生共讀、讀書匯報會、演講、經(jīng)典誦讀、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或講或演,或交流學習心得或推薦好書,或讀或誦,或問或答……他們在知識的感召下、在書籍的潤澤下,暢所欲言、其樂融融。
“不動筆墨不讀書?!逼綍r要求學生認真做好摘錄筆記、鼓勵學生堅持寫閱讀日記,并進行定期檢查和評比;二是開展讀書征文比賽、制作閱讀手抄報等,給予獲獎的同學頒發(fā)獎狀,同時把優(yōu)秀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墻壁上或走廊的顯眼處。當孩子的勞動成果得到別人的賞識,他就更愿意親近書本、喜愛書本,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結(jié)合學生的摘錄筆記、閱讀記錄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制定“閱讀之星”量化評分標準,并按周公布星級情況,學生所獲得的星數(shù)作為期末“閱讀之星”評選的重要依據(jù)。這樣的量化讓孩子們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閱讀氛圍,有效地促進了班級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绷己玫恼n外閱讀習慣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作為教師,特別是山區(qū)留守兒童的教師,我們有責任營造積極向上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孩子們保持閱讀的熱情,讓閱讀成為留守兒童每一天生活的一部分。
注: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立項課題《貧困山區(qū)留守兒童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NGX2018-07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