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圓 王婷 馬昱祺
摘 ?要 教學活動是由學生、教師課前的教學研修活動,課中的教學實施活動以及課后的教學評價、反思活動三個環(huán)節(jié)(或階段)組成的完整的動態(tài)系統(tǒng)。三段式教學模式在具體運用中必須對學生、教師的活動提出規(guī)范要求,并制定學生、教師活動評價標準。通過初步試用,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對提高研究生的學業(yè)水平是有效的。
關鍵詞 三段式教學模式;研究生教學;學術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3.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9)14-0075-04
Abstract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an integrated dynamic system com-posed of three links (or stages): pre-class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in-class teaching activities, after-clas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reflective activ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for the activitie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to formulate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when apply the three-stage teaching model. The preliminary test shows that this teaching model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ostgraduates.
Key words three-stage teaching model; graduate teaching; academic thinking
1 前言
研究生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怎樣的教學模式,才能通過教學活動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思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學術鑒別能力、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專業(yè)技能(專業(yè)理論知識、文獻檢索能力、學術閱讀能力)、學術理念(學術規(guī)范與道德、學術國際視野)以及學術表達(論文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科研成果展示能力),是每一位從事研究生教學的教師都需要認真思考與實踐探索的課題。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三段式教學模式,并在教學中不斷實踐探索,取得可喜的成果。
2 三段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提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yè)、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1]。目前,教學模式的基本形式(或稱“子模式”)有三種類型:以教師活動為主的啟發(fā)講解模式,以生生、師生活動為主的討論模式,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探究發(fā)現(xiàn)模式。
教學模式發(fā)展趨勢是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綜合教學模式發(fā)展。據(jù)喬伊斯和韋爾1980年的統(tǒng)計,教學模式有23種之多。Eugenia[2]對商科本科學生采用混合蘇格拉底法,采用批判式思維方式,從認識假設,評估論點,得出結論三方面進行研究,指出混合蘇格拉底法的優(yōu)缺點。曾明星等提出“MOOC視頻+自制視頻”模式、二次開發(fā)模式等三種新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3]。鄭云翔通過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習環(huán)境、學習資源與工具、學習活動和學習評價等五個方面,提出并詳細論述了五種典型的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強調利用不同的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對碎片化知識的積件式寫作和個性化改寫,從而實現(xiàn)個人知識體系的創(chuàng)造性重構[4]。
荊全忠等提出“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旨在大力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全面應用,積極試點在線教育[5]。林書兵[6]等以文獻調研的方式對20年來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相關研究進行全面述評,為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實踐提供經(jīng)驗和啟示。
教學活動是由學生、教師的課前研修活動,課中的教學實踐活動以及課后的教學反思活動三個環(huán)節(jié)(或階段)組成的完整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在建構理論的指導下,對于教學活動的各個階段建立起來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就形成三段式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研究生教學活動中,明確提出三段式教學模式并進行探索與實踐的還不多見。三段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是建構主義理論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具體運用,有利于研究生主動參與研究型教學活動,培養(yǎng)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研究生的學術思維、專業(yè)技能、學術理念和學術表達能力。
3 三段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構建新的課程結構 ?將課程內容按一定的邏輯關系劃分為若干個模塊,組成新的課程內容結構。模塊之間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聯(lián)系的。運用三段式教學模式組織模塊教學活動。
三段式課堂教學模式實踐 ?三段式課堂教學模式由課前師生研修、課中實施和課后評價反思三個階段組成。
第一階段:課前的師生研修活動——提高研究生學術思維能力和專業(yè)技能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1)指導研究生撰寫研究提綱。
①研究生已經(jīng)具備基本獨立學習或完全獨立學習的能力,他們的課前自主學習活動只需要教師根據(jù)模塊教學內容的要求,以及科研課題、工程實踐和研究型課題,提出撰寫研究提綱的要求,師生共同研究列出通過自主學習需要達到的目標及參考資料,由學生自己在課外完成研究提綱[7]。
②研究提綱的內容(圖2)包括探究目標、參考資料、途徑與收獲、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通過課前研修,使研究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學術鑒別能力、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專業(yè)理論知識、文獻檢索能力、學術閱讀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2)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方案(簡稱“教案”)。教案的內容(圖3)包括三個部分。
①學情分析與教學目標。
②教學內容與教學流程。教師根據(jù)模塊內容的要求,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精選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流程。
③教學評估與反饋。
教案可以根據(jù)研究生學習內容的需求、研究生的認知水平、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與條件,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編寫,簡繁可以自主確定。
通過編寫教學方案,使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
第二階段:課中的教學實施活動——提高研究生學術表達能力的關鍵。
1)研究生活動。研究生在教學(學習)目標指導下,根據(jù)自己撰寫的研究提綱,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通過展示、傾聽、互動等方式進行有效學習,在掌握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同時,獲得情感的體驗、探究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的提升。
2)教師活動。教師在教學(學習)目標指導下,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通過網(wǎng)絡、板書、對話、指導等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激勵、點燃、喚醒學生的求知欲、展示欲,促進學生學習;機智靈活地處理來自學生或情境的突發(fā)事件,調整教學設計;檢測學生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在課中的教學活動中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階段:課后的教學評價反思活動——為研究生學習能力與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廣闊空間。
1)研究生作業(yè)。
①進一步圍繞模塊探究主題,運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與解決問題,或運用其他方式方法拓展專業(yè)知識,提升專業(yè)能力;
②圍繞模塊探究主題撰寫學習心得體會、論文、研究報告等;
③完成教師布置的其他作業(yè);
④對本模塊的學習情況做出客觀公正評價,肯定成績,明確不足,提出改進意見,為后續(xù)學習做好準備。
2)教師教學評價反思。通過自評、同行評、學生評等方式,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行為進行反思,提出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改進意見,撰寫教學心得,如有必要,可以重新撰寫教學方案;對學生學習的效果做出評價,進一步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
三段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對教學全過程(課前的教學研修活動、課中的教學實施活動、課后的教學評價反思活動)中教師、學生活動狀況的全面監(jiān)測與評估,具體要求見表1、表2。
監(jiān)測與評估是既重要又困難的工作,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發(fā)展性原則、過程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對表中的項目、指標、等級、方式等內容及時作了修正或補充,使其更加符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
4 結語
在研究生教學中運用三段式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取得較好的成果。對學生學業(yè)綜合研究能力進行問卷調查表明,學生對教學滿意度達到90%以上。通過問卷分析,研究生學術表達能力提升和學術思維能力提升分值最高,專業(yè)技能次之,學術理念較低。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對學術規(guī)范與道德、學術國際視野的概念了解不多所致。
應當指出,三段式教學模式實質上是一種綜合課堂教學模式,綜合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學模式的形成和運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任何教學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wěn)定又發(fā)展變化的, 高校師生在應用中應結合實際合理選擇,并對若干環(huán)節(jié)和要素進行適當增補和改進,不必拘泥于某一種特定模式。同時,教學模式應該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和教學實踐的豐富而日臻完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學習并掌握現(xiàn)代教學理論和新技術,通過廣泛而深入的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柳海民.試論教學模式[J].中國教育學刊,1988(5):34-37.
[2]Boa E A, Wattanatorn A, Tagong K.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Blended Socratic Method of Tea-ching (BSMT): An instructional model to enhanc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undergraduate business stu-dents[J].Kasetsart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8,39(1):81-89.
[3]曾明星,周清平,蔡國民.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102-108.
[4]鄭云翔.新建構主義視角下大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探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5(4):48-58.
[5]荊全忠,邢鵬.“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6]林書兵,張倩葦.我國信息化教學模式的20年研究述評:借鑒、變革與創(chuàng)新[J].中國電化教育,2015(9):103-110.
[7]白圓,白春永.課堂教學改革新思維[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