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教育是一項最為細致且意義深遠的教育組成部分,在幼兒園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家園共育起到核心作用。農村幼兒園本身在教育師資力量和基礎設施方面與城市幼兒園相比不占優(yōu)勢,因此必須著手推進家園共育工作。本文從農村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分析家長層面、教師層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接著探討提升農村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水平的有效對策,以期可以為農村幼兒園創(chuàng)造更好的施教環(huán)境,讓幼兒可以快樂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農村;家園共育;現(xiàn)狀;對策
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家園共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提高幼兒園的辦園質量,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要靠幼兒園與家庭、社會相互配合方能奏效。我園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家長主要是本鎮(zhèn)務農人員及外來務工人員,受教育程度較低,對幼兒教育并不了解,對孩子的期望就是多學知識,面對家長落后的教育觀,我園意識到開展家園共育教育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就如何做好家園共育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 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 家長教育觀念
1. 長期以來慣性思維導致很多家長認為幼兒教育就是幼兒園教育,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任務,當老師與家長溝通反饋孩子某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和表現(xiàn)時,家長的反應是“老師你們一定要多操心,嚴加管教”“送到幼兒園就是讓你們老師教育的呀”!
2. 有的家長很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送到幼兒園有人看著、吃好玩好就行,至于孩子有什么問題,“樹大自然直”,長大了就好了。
3. 我園家長多是本鎮(zhèn)務農或者外來務工人員,還有一些是留守兒童的祖輩家長,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對如何教育幼兒不了解,無從下手,只好把教育責任推給老師。
4. 還有部分家長是注重知識教育(學拼音、寫字、算數),忽略情感、社會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總是向園方提出能否教孩子提前學習;有些年輕的家長,通過參加家長會了解到在幼兒時期應該重視幼兒能力、性格、情感等培養(yǎng),但是看到周圍很多上民辦幼兒園的孩子都學會了拼音、寫字,心里不免有些著急,有時會對老師有意見,埋怨老師沒把孩子教好,有的甚至就將孩子轉去民辦幼兒園學習拼音識字了。
(二) 教師教育觀及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
1. 我園教師都是新招聘的年輕教師,對家長工作的重要性、目的性認識還不足。她們認為家庭教育只是幼兒園教育的延續(xù),做家長工作時只是讓家長配合幼兒園完成教學計劃、參加園內活動,僅此而已。
2. 有的教師認為自己能勝任教育工作,沒有必要跟家長溝通交流;有的老師認為農村家長文化水平不高,育兒觀念落后,難以溝通,因此不愿主動與家長交流;有的教師認為自己是干幼教專業(yè)的,在家長面前有絕對權威,總是一味地要求家長應怎么做,沒有了解聽取家長的想法;還有的教師遷就家長不科學的育兒觀念,有時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小學化傾向,這些都是與新教育理念下的家長工作不相符的。
3. 教師缺乏指導家長的意識和方法。有時只是把報紙雜志上的有關文章摘抄在家園聯(lián)系欄里,忽視了多數家長不識字的問題;即便請家長走進幼兒園,大多數時候也是教師講,家長聽,很多家長聽完并沒有理解,更別說內化成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年輕教師,工作經驗不足,缺乏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有時面對年長于自己的家長不自信、不敢說。
4. 幼兒園開展的家園共育工作表面化、形式化,不深入,沒有達到家園共育合力教育的目的,不僅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也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二、 提升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對策
(一) 科學的教育觀念是做好家園共育的前提
1. 轉變教師觀念,促進專業(yè)引領
(1) 教師是家園合作、家庭教育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具體操作者和實踐者,教師的觀念直接決定在家長工作中的具體行為和最終結果。我園認真組織教師學習、理解新《綱要》中提出的“合作伙伴”“尊重、平等、合作”“理解、支持和參與”并進行了探討,讓老師不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對待家長,正確認識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尊重、理解、平等地對待家長,把家長當作自己教育路上的朋友和伙伴。
(2) 加強業(yè)務能力。組織教師學習《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綱要》,引導教師按時收看幼教365平臺專家直播、撰寫心得感悟及時上傳網站等,引導教師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做一個雖然年輕但是卻非常了解幼兒生活、學習特點的專業(yè)人士,能夠為家長答疑解惑。
(3) 與城區(qū)幼兒園開展互助共享活動,形成有效的教育聯(lián)盟,人力物力、思想理念共享,開展了家園共育、幼兒活動交流、親子活動案例指導等,引領教師團隊師德規(guī)范、業(yè)務精湛。
2. 家園共育
(1) 每學期召開一次教師、家長交流會,通過雙方思想交流,讓年輕教師理解家長育兒過程中的困難和困惑,引導家長們了解幼教工作的內容,理解教師的工作,知曉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運用“家長園地”“家園聯(lián)系冊”等傳統(tǒng)方式向家長提供幼兒園教學進度、宣傳幼教信息、育兒健康知識、幼兒在園生活游戲場景圖片等;不定期約請家長來園面談,匯報孩子近期在園情況,共同商討今后配合教育的措施。
(3) 在家園溝通中,教師及時記錄幼兒成長的軌跡,作為家園溝通的第一手材料。在家長會上將照片、視頻、教師寫的觀察記錄、教育心得等進行展示,家長看到孩子的成長變化,從內心感到高興,發(fā)自內心的感謝老師那么細心地教育孩子,從而對幼兒園的工作更加理解。
(4) 研究證明,在學前階段家庭對兒童發(fā)展的貢獻要高于幼兒教育機構,我園組織全體家長就“幼教365”家園共育平臺的使用進行了集中培訓,為家長耐心詳細的講解了平臺的使用方法,讓家長對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通過家長參與教育平臺的親子活動、聆聽專家講座,家長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育兒知識不斷豐富。
(5) 各班選派幾名家長代表組成家委會,定期召開家委會會議,搭建幼兒園與家庭聯(lián)系的橋梁,就幼兒園管理、教師隊伍建設、園所發(fā)展等及時向園方反映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又加強了班級家長間的聯(lián)系,將幼兒園的優(yōu)秀做法在周邊進行宣傳。
(6) 邀請城區(qū)幼兒園骨干教師來園進行《指南》宣講、幼小銜接知識講座,選派家長代表參加城區(qū)公辦園組織的家庭教育知識培訓,引導農村家長科學育兒的觀念不斷更新。
(二) 信任與溝通是促進家園合作共育的基礎
1. 教師走進幼兒家庭去家訪,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況,通過與家長交流、溝通,了解家長在育兒方面的困惑,向家長介紹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還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等,對于一些文化素養(yǎng)低、教育孩子有困難的祖輩家長,我們不定期地去為孩子送上生活必需品,詢問還有什么困難,老師的誠心、愛心、責任心得到了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慢慢地得到了家長的真誠配合。
2. 我們結合節(jié)日、每月教育主題等,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親子互動活動。如在三八婦女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時舉行了“親子同樂”活動,孩子和家長通過各類親子游戲,不僅增添了父子情、母子情,還引導了家長如何與孩子一同玩耍。
3. 教師主動以幼兒園網站、班級網頁、QQ聊天、微信等多種形式與家長保持經常聯(lián)系,向家長宣傳、介紹科學育兒的知識、方法,家長自己在育兒方面遇到的種種困惑、想法,都可直接通過電子郵箱或QQ、微信與老師進行反饋與交流,為我們開辟了信息技術下新形式的家園共育途徑,家教觀念也更新了。經常聽到家長聊天時說:“哇,班級主頁上有我寶寶游戲的照片呢!”“瞧瞧我這小家伙,在幼兒園吃飯多香?。 薄皡卫蠋熆杉毿牧?,孩子們說的話她都記下來,聊微信時念給我聽呢,孩子的語言發(fā)展越來愈好了!”“老師轉發(fā)的文章,讓我們學習了如何正確看待孩子間的打鬧,真的很有幫助!”
(三) 優(yōu)勢互補是促進家園共育的有效途徑
1. 農村的家長雖然很多都沒有正式工作,但他們當中也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社會教育資源,我們開展了“體驗教師崗”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助教。比如邀請城樓腳下著名的非遺傳承人來給小朋友講《嘉峪關的故事》;開理發(fā)店的家長邀請孩子們去參觀理發(fā)店,向孩子們介紹理發(fā)用具、各種發(fā)型圖片等;開牛肉面館的家長,講解演示牛肉面的制作過程;餃子館的家長展示如何搟皮、包餃子;“爸爸老師的半日活動”等等,這些活動讓家長更直觀、更具體的了解幼兒在園生活及學習情況,感受園所文化,讓家長不斷獲取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家園間的合作和聯(lián)系,又能有效將家長資源轉化為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孩子們服務。孩子們不僅對各行各業(yè)人們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參與活動的家長的教育水平也有所提高。
2. 發(fā)揮幼兒園的優(yōu)勢,開展家長健康課堂、育兒課堂每月一講活動,家長現(xiàn)場聆聽如何照顧幼兒日常生活、科學喂養(yǎng)等知識;通過省級示范園骨干教師來園進行《指南》講座,引導家長認可游戲化教學,摒棄小學化思想;利用節(jié)假日開展各類家長開放日活動,展示幼兒學習成果。如幼兒手工作品展、六一文藝匯演等,家長從孩子的表現(xiàn)中不僅可以看到孩子的進步,更從中學到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如怎樣正確評價孩子的作品。
3. 組織家長參與幼兒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長城博物館、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迎賓湖健步走、參觀小學等,老師為家長介紹幼兒在園表現(xiàn),家長為老師、孩子介紹田間地頭的植物、農作物、如何烹調等,在輕松的氛圍下加強了家長、幼兒、老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收獲,效果較好。
家園共育是每個幼兒園都在不斷研究的教育模式,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更需要我們幼教工作者不斷地摸索、實踐。相信,只要我們用心琢磨、大膽探索,通過多渠道的溝通、對話、交流、合作,以多種形式調動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積極性,讓家長成為教育孩子的參與者、合作者和支持者,使其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就能在家長自身成長的同時,促進孩子的最優(yōu)化發(fā)展,發(fā)揮出1+1>2的教育能量。我愿意為之付出努力,讓鄉(xiāng)村幸福花盛開!
作者簡介:
雷學琴,甘肅省嘉峪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峪泉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