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琴
摘 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掘文本,從中找到適合練筆的有效落點,立足于文本內(nèi)容,既落實了練筆訓練,也能夠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9)12B-0065-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對于語文這門學科而言,具有非常典型的實踐性以及綜合性特點,是為了指導學生靈活運用母語文字的學科。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首要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并通過學習能靈活運用語言。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立足于語言文字這一切入點組織文本教學,充分發(fā)掘潛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更要緊扣文本的表達方式以及表達方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
一、在品詞析句中培養(yǎng)語用能力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編者精心挑選了大量名家名篇,在語言表達上生動形象,在文本布局上緊湊完整,是開展寫作練習的最佳范例。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品詞析句,由此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
很多文本中都使用了精彩的詞語,而這些精彩的詞語能夠帶給整篇文本生機和活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緊扣這些精彩詞語,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語言訓練。
以《火燒云》一課為例,針對火燒云的描寫有這樣一個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見也沒見過的顏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自主閱讀,使他們通過閱讀充分體會課文所描繪的奇特景致。學生在完成自主閱讀之后,提煉出如下結論:連續(xù)使用了四個“一會兒”,既能夠體現(xiàn)火燒云變化之多,也能夠展現(xiàn)其顏色變化的迅速;同時還使用了“金燦燦”“紅彤彤”等描寫色彩的詞語,以展現(xiàn)火燒云色彩之豐富。鑒于此,教師繼續(xù)向?qū)W生提問:“大家可以再一次默讀課文,看看作者在描繪火燒云時使用了哪些不一樣的色彩?透過這段文字你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完成默讀之后,學生回答:“針對火燒云色彩的描繪,作者并沒有使用單獨的形容顏色的詞語,而是使用了葡萄、梨等常見的實物,這樣讀者在閱讀時才能夠獲得更真實的感受。也有學生認為:“為了充分體現(xiàn)‘燒的感覺,作者使用了ABB結構的詞,如‘金燦燦以及‘紅彤彤等等,這樣能夠更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亮麗的色彩?!苯處熇^續(xù)對學生進行引導:“火燒云變化繁多、色彩豐富,如果讓你對這些色彩進行描繪,你會選擇哪些詞語?”學生們紛紛回答:“五彩繽紛、色彩艷麗、絢麗多姿……”完成學習之后,教師為學生設置了仿寫,引導學生根據(jù)文本中的實物描繪手法形容那些沒有見過的色彩,學生們經(jīng)過充分的想象之后,說出半紅半粉、檸檬黃等各種各樣的色彩。通過這樣的訓練方式,能夠使學生對火燒云的色彩產(chǎn)生更真實的感受,也能夠讓學生積累更豐富的詞語。
二、在閱讀想象中提升語用能力
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所選編的文本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文本空白,而這些空白是為了表達特殊的效果而故意為之。文本空白大都選擇或簡單、或含蓄的表達方式,目的就是使學生可以更充分地發(fā)揮個人想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把握這些文本空白,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以此促進他們語用能力的提升。
(一)在語言想象中提升語用能力
教材中所編排的文本,很多都會使學生感受到意猶未盡,而且能夠為學生留有更多地發(fā)揮想象、開展思考的空間,因此,對于教師而言,應結合多元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實現(xiàn)思維創(chuàng)新。
以《荷花》一課的教學為例。一位教師結合以下的寫作訓練以充分激活學生的想象:“如果你也是池塘荷花中的一分子,你能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又會產(chǎn)生怎樣的想法?大家可以盡情發(fā)揮想象,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學生們在不斷想象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極為豐富的想法。有學生這樣寫下自己的感受:“我環(huán)顧四周,原來和我一樣的還有很多姐妹,它們穿著或粉或白的衣裙,搭配著綠色的底邊,如此美麗,如此脫俗。清風陣陣,我們一起輕輕擺動,仿佛和著清風的歌謠輕舞?!币灿袑W生這樣寫道:“我是一朵白色的荷花,潔白如雪,就連魚兒也羨慕我婀娜的身姿?!痹谖谋痉独囊I下,學生將自己比作荷花,不但寫下了極其優(yōu)美的句子,同時也能夠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文本內(nèi)容以及獨有的語言特點,實際練筆過程中還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程度,真正實現(xiàn)了對文本精華的重組與內(nèi)化。
(二)在情節(jié)想象中提升語用能力
略寫也是文本中使用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很多作者會略寫部分情節(jié),由此形成文本留白,期望可以達到相應的表達效果。而作為教師,應緊扣這些略寫之處,既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也要指導學生就此展開想象進行擴寫。
例如,《將相和》中,針對廉頗“負荊請罪”這一畫面的描繪相對簡單,但是對事件背景的描繪卻極為細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深入透徹地理解“負荊請罪”這一成語的背景和含義,教師引導學生立足于文本的詳細描寫,充分分析廉頗和藺相如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之后擴寫“負荊請罪”這一情境。結合情節(jié)擴展法,引導學生聚焦人物的神情、動作以及語言。通過擴寫訓練,可以幫助學生觸及文本核心,同時也是對學生想象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并有助于表達技能的提升,更有助于學生發(fā)展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三、在情感對話中提升語用能力
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所編排的文本,很多都蘊含著深刻的情感,能夠使閱讀者深受感動,特別是小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基于情感對話綻放“語用”之花。
例如,在教學《窮人》一課時,當桑娜抱走鄰居家那兩個孩子時,作者特別描繪了其心理活動,于是教師就此設計提問:“為什么桑娜認為非這樣做不可?你是否也持有相同的觀點?”這一提問立刻引發(fā)了學生激烈的探討。有學生指出:“她自己已經(jīng)有五個孩子,再收養(yǎng)鄰居家的兩個,實在是太多了,能不能養(yǎng)的活確實是個問題?她為何要如此辛苦呢?”也有學生認為:“雖然她認定自己要收養(yǎng)這兩個小孩,但是所面臨的經(jīng)濟壓力實在太大,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會持有怎樣的觀點?!边€有學生認為:“她的丈夫有可能暴跳如雷,甚至還有可能打她?!被趯W生的推測,教師繼續(xù)提問:“看起來大家所持的態(tài)度都是如此否定,那么,為何她還堅定的要收養(yǎng)他們?大家可以再一次仔細品味這句話,結合文本情境體悟省略號所涵納的特殊含義。”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基于文本中“主人公”的內(nèi)心矛盾展開深入探究,并從中領悟到:因為鄰居家的孩子沒有母親,讓桑娜感到非常心疼,所以她決定這樣做,體現(xiàn)了她的善良品質(zhì);為了這些孩子的生活,即便付出一切,她也愿意。這些都是基于學生的個性化感悟而總結出的,通過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夠真正體會到桑娜不辭辛勞幫助他人的高貴品質(zhì)。
針對這篇文本的教學,可以結合文本中的關鍵語言點,一方面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深化對文本情感的理解與感悟。通過表達訓練,既能夠有效滲透對人格的審美,同時也能夠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人格方向前進。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掘文本,從中找到適合練筆的有效點,立足于文本內(nèi)容,既落實了練筆訓練,也能夠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而學生也可以在實際仿寫的過程中,充分表達個性化感悟以及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真正實現(xiàn)輕松閱讀、快樂寫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必然能夠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好感,積累更豐富有效的語言,全面提升寫作能力,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之間的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伊璐.小學語文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A]. 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二)[C]. 2019.
[2]李娜.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A].2019年“區(qū)域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