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膠州市香港路小學 趙世輝
作文教學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相較于文化知識的學習而言,作文學習需要讓學生運用到自身的綜合語文能力,因此顯得更為艱難。對于認知能力以及閱讀積累都較為薄弱的小學生來說,作文教學完全無法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認知到學生當下的寫作水平,并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下就圍繞著現(xiàn)階段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相應(yīng)的處理策略進行探究。
小學生的生理年齡較小,心智發(fā)展尚不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弱,且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因此對于枯燥乏味的寫作訓練往往缺乏興趣。相較于文字表達而言,他們更傾向于通過口述或者圖像畫面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生活感悟。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大部分小學生都對作文教學抱有較為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影響著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信息技術(shù)背景下,小學生會通過各種移動終端進行視頻、圖畫、音像的瀏覽,完全忽視了文字閱讀的價值。大部分小學生的閱讀面非常狹窄,閱讀量極少,僅僅局限于教材文本或者一些課外的圖書繪本上,并不關(guān)注其他具有語文能力拓展價值的文本閱讀。此外,即使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意識,但他們往往也是僅僅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根本無法準確把握文章內(nèi)涵以及作者所想要傳達的思想情感,也因此無法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以及寫作能力的提升。
部分學生的課內(nèi)外閱讀僅僅是為了滿足教師所規(guī)定的目標要求,缺乏自主性。在閱讀過程中,他們也只是閱讀表層的文字,卻沒有深入文字來探究作者深層的思想情感與文本內(nèi)涵,自然也無法進行有效的寫作素材積累。另一方面,生活也是一個極大的寫作素材庫,但大部分學生欠缺觀察生活的意識與能力,不能從生活中尋求到合理的寫作素材,從而產(chǎn)生文章內(nèi)容空洞,作文布排不合理等問題。
要想進行有效的寫作教學,就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當下具備的認知能力以及寫作水平開展教學活動。為此,語文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個性化的寫作能力發(fā)展需求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個人的寫作技能以及綜合語文素養(yǎng)。
第一,教師需要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及豐富的渠道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及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針對不同種類的原始素材,學生需要有意識地對其分類、歸納、整理以及總結(jié),使之能夠直接應(yīng)用于作文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
第二,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題目內(nèi)涵,并圍繞著作文主題進行有效思考。在此基礎(chǔ)上,學生需要從素材庫中選取貼合主題的素材進行運用,并將其轉(zhuǎn)化為文字。
第三,語文教師需要全面把握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不同寫作水平以及能力發(fā)展需求,并按照學生的實際狀況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首先從段落語句的仿寫開始,然后選定主題,促使學生根據(jù)主題要求進行實踐寫作練習,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實際習作技能,并強化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閱讀與習作是完全分割開的。教師往往會使用單獨的時間進行寫作訓練,即將一個寫作主題布置給學生,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感悟直接進行寫作。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平日閱讀量不足,缺乏寫作素材的學生就會感到無從下筆,不知應(yīng)該寫什么或者如何寫。此外,部分學生并未掌握合理的寫作技巧,無法進行準確的文章布局以及內(nèi)容鋪排,因此也不能獲取較好的寫作成果。長此以往,寫作教學就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之中,并使學生的寫作自信心遭受到較大的打擊。為了減輕學生對于寫作訓練的畏懼感以及抵觸感,語文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傾向,結(jié)合學生的喜好開展寫作教學活動。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渠道引入趣味性的寫作素材,并以此為核心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作文教學的素材可以是課文內(nèi)容的適當延伸,可以是生活中的各種實例,也可以源于課外書籍或者網(wǎng)絡(luò)中。
例如,在以“假如我會克隆”為主題的寫作中,為了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引入一些科幻類的素材。比如結(jié)合多媒體手段給學生播放《克隆人》《逃出克隆島》《星球大戰(zhàn)》《仿制的男人》等涉及克隆科幻元素的電影片段,或者引導學生閱讀《克隆的世界》《人類克隆》《從夏娃生物克隆技術(shù)到克隆人》等具備一定可讀性的專業(yè)書籍,以此開闊學生的生命視野,并激發(fā)出學生對“克隆”主題寫作的積極性。
所有的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都源于生活,因此寫作素材的積累離不開對日常生活的觀察。生活是一個巨大的素材資源庫,為了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寫作的情趣,促使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效融入自身的實際感悟,教師就需要有意識地培育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尚處于童年中,沒有任何煩惱,生活也多姿多彩。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一教學優(yōu)勢,傳授給學生觀察生活以及積累素材的能力。為此,教師可以首先鼓勵學生觀察自己的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庭環(huán)境中每天都在發(fā)生許多有趣的事件,但正是因為學生自己身處其中,才感到無事可寫?;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細微處出發(fā),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并仔細咀嚼親人的不同思想與情感。而記錄日常家庭生活當中的素材可以觀察筆記的形式留存下來。在碰到《我愛我家》《這次我做對了》《第一次做家務(wù)》《媽媽,我想對你說》等主題的作文時,這些觀察素材就能有效應(yīng)用到文章中。
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被學校占據(jù)了大部分,普通的文化知識教學難免顯得枯燥乏味。而為了促使學生始終保持著對于生活的熱情以及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語文教師就需要有意識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提升學生實操能力的同時,將學生的校園生活變得更加富有情趣,從而為日常寫作教學提供更為豐富的寫作素材。為此,語文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比如在中秋節(jié)來臨之際組織做月餅、猜燈謎、賞月、制作花燈等活動,在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民俗文化,并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蛘弋敶号ㄩ_之時帶領(lǐng)學生走進大自然,走入公園、山野之間來感受春天的氣息,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對于大自然的熱愛以及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不同的作文命題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動機,并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為此,可以擬定一組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題目,比如《最讓我高興的一件事》《這次我做對了》《媽媽說我長大了》《一次難忘的嘗試》等。此外,作文命題還應(yīng)該充分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比如《20年后的我》《假如我會克隆》等。最后,作文命題需要啟發(fā)思維,開拓智慧。比如《成長的滋味》《觀XXX 有感》《看,那對潔白》《那一刻》等。
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寫作能力來擬定出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計劃。針對習作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首先要求他們對精彩的語句段落進行仿寫;對于寫作能力處于中游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根據(jù)已有題目進行多次練習,并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制定改善的目標;而對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就需要鼓勵他們拓展思維,進行具有個人特色的文章寫作。
總而言之,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教師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興趣,鼓勵學生在寫作訓練中傳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提升作文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并為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