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 羅 初 期 官 制 考 論
      ——以《三國史記》記載為中心

      2019-01-21 10:56:18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1期
      關鍵詞:官制伊伐新羅

      高 福 順

      按金富軾《三國史記》的說法,新羅自始祖赫居世于西漢宣帝五鳳元年(前57年)建國,至敬順王九年(935年)移書高麗太祖自降納土,歷經56王,992年,由樸氏、昔氏、金氏三王族輪流執(zhí)政,進而構成新羅史。從朝鮮半島南部歷史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看,樸氏王族、昔氏王族統(tǒng)治時期,并不應當稱之為新羅初期,稱“辰韓國”更符合歷史本相,更為準確,然囿于目前流行的傳統(tǒng)觀點,本文亦將“辰韓國”時期稱為“新羅初期”,所討論的官制實態(tài),實指辰韓國時期的官制實態(tài),即金氏王族登場之前的官制實態(tài)。[注]高福順:《新羅早期王族世系源流考論》,余太山、李錦秀主編:《歐亞學刊》(新5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9-31頁。有關新羅初期的官制實態(tài),按《三國史記》記錄,新羅于第三代王儒理尼師今九年(32年)時已形成完整的十七官等的官制體系,但對比中國的《梁書》《隋書》等文獻,事實并非如此,尚存在若干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梳理與考辨,以期糾正《三國史記》的錯誤記錄,還原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的官制實態(tài)。鑒于此,筆者不揣鄙陋,擬就新羅初期官制諸問題略述管見,敬請方家教正。

      一、《三國史記》所記新羅初期官制辨析

      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的官制首見于南解次次雄七年(10年):“以脫解為大輔,委以軍國政事”。[注][高麗]金富軾撰、楊軍??保骸度龂酚洝肪硪弧缎铝_本紀第一》,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5頁。以下注釋均出自于此版本。辰韓國成立之初已設置有統(tǒng)領軍政、民政事務的高級官僚,佐助辰韓王處理國內外軍政事務。儒理尼師今五年(28年)條記載:儒理王“仍命有司在處存問鰥寡孤獨、老病不能自活者,給養(yǎng)之”。[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6頁。“有司”是官僚機構諸部門的代稱,說明辰韓國已建立起以辰韓王為核心的官僚機構,分理辰韓國的內外諸種事務,而“仍命”則透露出辰韓國的官僚機構在儒理尼師今五年(28年)之前已建立,依據(jù)史料推斷,很可能建立于六部聯(lián)盟成立之時。儒理尼師今九年(32年),儒理王整改六部之名、賜六部之姓時,“又設官,有十七等:一伊伐餐,二伊尺餐,三迎餐,四波珍餐,五大阿餐,六阿餐,七一吉餐,八沙餐,九級伐餐,十大奈麻,十一奈麻,十二大舍,十三小舍,十四吉士,十五大烏,十六小烏,十七造位”。[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6-7頁。對此,《三國史記·雜志第七》有類似記載,只不過是進一步指出諸官等的別名或異寫,如伊伐餐“或云伊罰干,或云于伐餐,或云角干,或云角粲,或云舒發(fā)翰,或云舒弗邯”,伊尺餐“或云伊餐”,迎餐“或云迎判,或云蘇判”,波珍餐“或云海干,或云破彌干”,阿餐“或云阿尺干,或云阿粲”,一吉餐“或云乙吉干”,沙餐“或云薩餐,或云沙咄干”,級伐餐“或云級餐,或云及伏干”,大奈麻“或云大奈末”,奈麻“或云奈末”,大舍“或云韓舍”,舍知“或云小舍”,吉士“或云稽知,或云吉次”,大烏“或云大烏知”,小烏“或云小烏知”,造位“或云先沮知”。[注]《三國史記》卷三十八《雜志第七·職官》,第541-542頁。據(jù)上,金富軾確信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官制的十七官等始于新羅第三代儒理尼師今九年(32年)。不過,中國正史記述此十七官等的文獻是《隋書·新羅傳》,“其官有十七等:其一曰伊罰干,貴如相國;次伊尺干,次迎干,次破彌干,次大阿尺干,次阿尺干,次乙吉干,次沙咄干,次及伏干,次大奈摩干,次奈摩,次大舍,次小舍,次吉土,次大烏,次小烏,次造位。外有郡縣”。[注][唐]魏征等:《隋書》卷八十一《東夷·新羅傳》,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標點本,第1820頁。

      李延壽修撰《北史·新羅傳》時也有相同的記載,《北史》《隋書》唯一不同之處,是將《隋書》的“吉土”記錄為“吉士”。對比《隋書》《北史》與《三國史記》所載新羅十七官等,其官名的“餐”與“干”相通,大概是不同語言的表述。不過,為何中國的史料直至北朝、隋代作《新羅傳》時才首次敘錄新羅十七官等的官制體系,其比金富軾《三國史記》的記事要晚近四個世紀呢?

      梳理中國的新羅史料,姚思廉撰《梁書》時,首次為新羅作傳,述其官制為“其官名,有子賁旱支、齊旱支、謁旱支、壹告支、奇貝旱支”。[注][唐]姚思廉:《梁書》卷五十四《東夷·新羅傳》,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標點本,第805-806頁。這些官名的文字雖然與《三國史記》記載的官名文字難以對應起來,但至少說明南朝梁時(502-589年)新羅官制并非如《三國史記》所記,在儒理尼師今九年(32年)就已形成十七官等官制體系。產生歧異的原因申論如下:第一,唐朝史家姚思廉闡述撰“東夷”史事之成因時曰:“東夷之國,朝鮮為大,得箕子之化,其器物猶有禮樂云。魏時,朝鮮以東馬韓、辰韓之屬,世通中國。自晉過江,泛海東使,有高句驪、百濟,而宋、齊間常通職貢,梁興,又有加焉。扶桑國,在昔未聞也。普通中,有道人稱自彼而至,其言元本尤悉,故并錄焉”。[注]《梁書》卷三十五《諸夷·新羅傳》,第800-801頁。雖然姚氏語言簡約,但是卻對海東諸國存續(xù)時間敘述得相當清晰,尤其是“扶桑國,在昔未聞也。普通中,有道人稱自彼而至,其言元本尤悉,故并錄焉”之語,更道出史家姚思廉對海東諸國史料信息的掌握程度。由此推斷,姚氏對新羅國施行的十七官等的官制體系應該十分清楚。第二,使者往來傳遞新羅國信息基本翔實可靠。《太平御覽》引《秦書》曰:“苻堅時,新羅國王樓寒遣使衛(wèi)頭朝貢。堅曰:‘卿言海東之事,與古不同,何也?’答曰:‘亦猶中國,時代變革,名號改易?!盵注][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七百八十一《四夷部二·東夷二·新羅》,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影印本,第3461頁下欄。從苻堅與衛(wèi)頭的對話分析,中原王朝對新羅國史事應有相當多的掌握。梁普通二年(521年),新羅“始使使隨百濟奉獻方物”,[注]《梁書》卷五十四《東夷·新羅傳》,第805頁。說明梁時對新羅國的史事信息應有清晰掌握,對新羅國進行記述時,其核心史事之官制信息絕不會有所遺漏。第三,《梁書》對高句麗官制有清晰記載:“其官,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加、主簿、優(yōu)臺、使者、皂衣先人,尊卑各有等級”。[注][唐]姚思廉:《梁書》卷五十四《東夷·新羅傳》,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標點本,第801頁。既然對高句麗官制體系給予充分注意并加以敘錄,自然也應對新羅官制體系予以重視并給予敘錄,因此,《梁書》所記載的新羅官名,如子賁旱支、齊旱支、謁旱支、壹告支、奇貝旱支等,當為南朝梁時代的新羅國官制體系實態(tài)。綜上,金富軾的《三國史記》將新羅十七官等的官制體系記事記于儒理尼師今九年(32年)顯然存在不小的疑問。梳理金富軾《三國史記》有關新羅十七官等之官名的初次出現(xiàn)記事,將其整理成表1:

      表1 《三國史記》所載十七官等官名首次出現(xiàn)于記事的時間統(tǒng)計表

      續(xù)表1 《三國史記》所載十七官等官名首次出現(xiàn)于記事的時間統(tǒng)計表

      據(jù)表1分析,奈勿尼師今(356-402年)登場前,只有八官名出現(xiàn)于《三國史記》記事中,依次是見于67年之伊伐餐、見于77年之波珍餐、見于77年之阿餐、見于84年之伊尺餐、見于113年之一吉餐、見于113年之級伐餐、見于149年之沙餐、見于149年之奈麻。此八官名中,“伊伐餐”出現(xiàn)最早,時間為脫解尼師今十一年(67年),比金富軾所記十七官等官制的儒理尼師今九年(32年)晚35年左右,而“沙餐”“奈麻”的出現(xiàn)已晚至逸圣尼師今十六年(149年),比金富軾所記十七官等官制的儒理尼師今九年(32年)晚117年左右。據(jù)此可斷定,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的官制體系之官名(官等)似乎并非同一時期設置,而是根據(jù)官僚機構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不斷增補。此外,迎餐、大阿餐、大奈麻、大舍、小舍、吉士、大烏、小烏等九官名出現(xiàn)于《三國史記》的時間更晚,至新羅政權的中后期,初見時間依次是:525年之大阿餐、589年之舍知、600年之大舍、602年之大奈麻、661年之迎餐、673年之大烏、674年之吉士、674年之小烏、674年之造位。根據(jù)新羅十七官等官制體系中的官名首次出現(xiàn)于《三國史記》記事的情況判斷,在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并未形成金富軾于儒理尼師今九年(32年)所說的十七官等官制體系,金富軾的《三國史記》只不過比姚思廉的《梁書》多記載了三個官名而已。至于《梁書》敘錄的官名與《三國史記》敘錄的早期官名存在怎樣的關聯(lián),尚待進一步研究。

      二、新羅初期官職及其職能

      金富軾曰:“新羅官號,因時沿革,不同其名,言唐夷相雜,其曰侍中、郞中等者,皆唐官名,其義若可考。曰伊伐餐、伊餐等者,皆夷言,不知所以言之之意。當初之施設,必也職有常守,位有定員,所以辨其尊卑,待其人才之大小。世久文記缺落,不可得核考而周詳?!盵注]《三國史記》卷三十八《雜志第七·職官》,第541頁。金氏所言甚是,新羅官制尤其是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官制,更是略而不詳,難于梳理出完整的官制體系。換言之,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尚未形成完整的官制體系。

      作為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官職的“大輔”初登場于南解次次雄七年(10年),[注]同時代的高句麗官制中,也有“大輔”“左輔”“右輔”之官名,且“大輔”的職能與新羅“大輔”的職能相似,值得關注。參見高福順:《高句麗中央官制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78頁?!度龂酚洝ぢ毠佟酚涊d:“大輔,南解王七年,以脫解為之”。[注]《三國史記》卷三十八《雜志第七·職官》,第541頁。而《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第一》“南解次次雄七年”條將此記事記于七月?!按筝o”作為僅次于辰韓王的上位官僚,僅存在于辰韓國初期,至脫解尼師今以后即不見記載。依據(jù)《三國史記》統(tǒng)計,擔任過此職者有脫解、瓠公、閼智三人,這三人都有非同尋常的經歷。據(jù)脫解、瓠公、閼智的“大輔”活動記事,其家族勢力都很強大,且有兩個家族先后取代前王,成為辰韓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由此可以推斷“大輔”的地位相當特殊,如脫解為大輔時“委以政事”,[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8頁。集當時辰韓國的大權于一身。

      伊伐餐,也作伊罰干、于伐餐、角干、角粲、舒發(fā)翰、舒弗邯,但在金富軾的《三國史記》中則僅見伊伐餐、角干、舒弗邯三官名。新羅初期伊伐餐活動記事較為頻繁,當為新羅初期居重要地位的官職之一。伊伐餐出現(xiàn)的最早時間為脫解尼師今十一年(67年),說明伊伐餐最遲于脫解尼師今十一年(67年)之前既已設置。擔當此官職者有順貞、羽烏、仇鄒、利音、忠萱、連珍、于老、長萱、良夫、弘權、末仇、康世等人。伊伐餐的職能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政事。順貞擢升伊伐餐后“委以政事”,[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9頁。長萱擢升舒弗邯后“以參國政”,[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5頁。弘權拜為舒弗邯后“委以機務”,[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7頁。末仇拜為伊伐餐后,因其忠貞有智略,“王常訪問政要”,[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8頁。說明伊伐餐的主要職能是掌理辰韓國的政務。當然,伊伐餐也參與辰韓王的議事會,如訖解尼師今三十七年(346年),倭兵抄掠邊戶急攻金城,訖解王欲出兵相戰(zhàn),而伊伐餐康世則勸說道:“賊遠至,其鋒不可當,不若緩之,待其師老”。[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30頁。此軍事計謀確實收到奇效,倭兵糧盡而退。二是軍政。拜王子利音為伊伐餐后,“兼知內外兵馬事”,[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2頁。以忠萱為伊伐餐后“兼知兵馬事”,[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2頁。以連珍為伊伐餐后“兼知兵馬事”,[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3頁。拜于老為舒弗邯后“兼知兵馬事”,[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4頁。拜良夫為舒弗邯后“兼知內外兵馬事”,[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6頁。說明伊伐餐的另一主要職能是處理日常的軍政事務,率兵出戰(zhàn),如脫解尼師今十七年(73年),倭兵侵木出島,辰韓王遣角干羽烏御之。奈解尼師今十四年(209年)七月,加羅為浦上八國所侵,加羅王子來請救,辰韓王命太子于老與伊伐餐利音,率六部兵往救之。奈解尼師今二十九年(224年)七月,伊伐餐連珍與百濟戰(zhàn)烽山下,破之??傊?,從金富軾《三國史記》記錄的伊伐餐的活動記事看,伊伐餐在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的官制體系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平時承擔日常的民政、軍政事務,戰(zhàn)時率兵作戰(zhàn),身先士卒。

      伊尺餐,亦作伊餐,為新羅初期所見官職范圍內僅次于“大輔”“伊伐餐”的重要官職。伊尺餐出現(xiàn)時間為婆娑尼師今五年(84年),說明伊尺餐最遲于婆娑尼師今五年之前就已設置。擔當此官職者有明萱、允良、許婁、摩帝、昌永、翌宗、玉權、雄宣、大宣、繼元、興宣、萱堅、康萱、連忠、于老、長萱、良夫、弘權、智良、長昕、急利、大西知等22人。伊尺餐的職能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參與辰韓國的民政,如昌永拜伊尺餐后“以參政事”,[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13頁。玉權代昌永成為伊尺餐后“以參政事”,[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14頁。而伊尺餐雄宣在辰韓王召群臣議征靺鞨事宜時上言陳征討靺鞨的利弊,成功阻止了辰韓國討伐靺鞨的軍事計劃,同時伊尺餐還受王命赴地方處理政務,如針對地方產生的倭兵來侵的訛言、百姓爭遁山林之事,伊尺餐翌宗等依王命前去諭止之。二是參與辰韓國的軍政,如伊尺餐雄宣“兼知內外兵馬事”,[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14頁。伊尺餐大宣“兼知內外兵馬事”,[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15頁。伊尺餐繼元“委軍國政事”,[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18頁。伊尺餐連忠“委軍國事”,[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4頁。伊尺餐長昕“兼知內外兵馬事”。[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9頁。除此之外,伊尺餐還親自率兵出戰(zhàn),如伊尺餐于老于助賁尼師今二年(231年)七月,辰韓王以伊尺餐于老為大將軍,討破甘文國,以其地為郡。又伊尺餐于老于助賁尼師今四年(233年)七月,與倭兵戰(zhàn)沙道,乘風縱火焚舟,賊赴水死盡??傊?,伊尺餐在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的官制體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平時承擔日常的民政、軍政事務,戰(zhàn)時率兵作戰(zhàn)。

      波珍餐,亦作海干、破彌干,為僅次于大輔、伊伐餐、伊尺餐的官職。波珍餐首次出現(xiàn)時間為脫解尼師今二十一年(77年),至新羅國成立前總共有10條活動記事,出現(xiàn)頻率相對較高。擔當此官職者有吉門、允良、啟其、玉權、昕連、仇道、康萱、正源等8人。從此8人的活動記事看,波珍餐除任職記事外,涉及活動內容的4條記事均屬軍事活動,如脫解尼師今二十一年(77年)八月,阿飡吉門因與加耶兵的戰(zhàn)功,拜為波珍餐;伐休尼師今二年(185年)二月,拜波珍餐仇道為左軍主,伐召文國;伐休尼師今五年(188年)二月,百濟來攻母山城,辰韓王命波珍餐仇道出兵拒之;味鄒尼師今十七年(278年)十月,百濟兵來圍槐谷城,命波珍餐正源領兵拒之??梢姡ㄕ洳驮谛铝_初期即辰韓時代官制體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主要體現(xiàn)于軍事方面。

      阿餐,亦作阿尺干、阿粲,為新羅初期所見官職范圍內僅次于大輔、伊伐餐、伊尺餐、波珍餐的重要官職。阿餐出現(xiàn)的最早時間為脫解尼師今二十一年(77年),擔當此官職者有吉門、吉元、林權、吉宣、述明、夫道、急利等7人?;顒佑浭聝热荽篌w可分四類:一是軍事活動記事,如脫解尼師今二十一年(77年)八月,阿餐吉門與加耶兵戰(zhàn)于黃山津口,獲1 000余級,以功拜為波珍餐;婆娑尼師今十五年(94年)二月,加耶賊圍馬頭城,辰韓王遣阿餐吉元率1 000騎兵將其擊敗。二是民政、軍政活動記事,如訖解尼師今二年(311年)正月,阿餐急利被委以政要,兼知內外兵馬事。三是民事活動記事,如沾解尼師今五年(251年)正月,漢祇部人夫道,家境貧寒,但精通經書、算術,國王征召,并委任“物藏庫”事務。四是阿餐謀叛記事,如阿達羅尼師今十二年(165年)十月,阿餐吉宣謀叛被發(fā)覺,逃往百濟。總體來看,阿餐在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官制體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平時承擔日常的民政、軍政事務,戰(zhàn)時率兵作戰(zhàn)。

      一吉餐,又作乙吉干,為《三國史記》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記事中出現(xiàn)的官名,一吉餐出現(xiàn)的最早時間為祗摩尼師今二年(113年),擔當此官職者有申權、近宗、興宣、仇須兮、述明、允宗、直宣、良質、大谷、長昕等10人?;顒佑浭戮婕败娬?,如阿達羅尼師今十四年(167年)八月,辰韓王命一吉餐興宣領兵兩萬伐百濟;伐休尼師今二年(185)二月,拜一吉餐仇須兮為右軍主,伐召文國;味鄒尼師今五年(266年)八月,城主直宣率壯士擊敗百濟入侵,被拜為一吉餐;味鄒尼師今二十二年(283年)十月,百濟圍槐谷城,辰韓王命一吉餐良質領兵御之。儒禮尼師今九年(292年)六月,倭兵攻陷沙道城,辰韓王命一吉餐大谷領兵救之。可見,一吉餐的主要職能側重于軍事,率兵出征。

      至于沙餐、級伐餐與奈麻三官名的活動記事較少。就沙餐而言,僅存三條任命官職記事,如逸圣尼師今十六年(149年)正月,“以得訓為沙餐,宣忠為奈麻?!盵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15頁。味鄒尼師今二十年(281年)正月,“拜弘權為伊餐,良質為一吉餐,光謙為沙餐?!盵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6頁。儒禮尼師今十四年(297年)正月,“以智良為伊餐,長昕為一吉餐,順宣為沙餐?!盵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8頁。沙餐的職能及其在辰韓國官僚體系中發(fā)揮怎樣的作用難以知曉。不過,新羅國時期的沙餐主要是擔當?shù)胤街莸摹败娭鳌?,如真興王十七年(556年)七月,“置比列忽州,以沙餐成宗為軍主?!盵注]《三國史記》卷四《新羅本紀第二》,第50頁。真興王十八年(557年),“廢沙伐州,置甘文州,以沙餐起宗為軍主?!盵注]《三國史記》卷四《新羅本紀第四》,第50頁。善德王八年(639年)二月,“以何瑟羅州為北小京,命沙餐真珠鎮(zhèn)之?!盵注]《三國史記》卷五《新羅本紀第五》,第61頁??梢?,新羅國時期的“沙餐”為主管某地方的軍政長官。由此,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的沙餐可能也具有此職能。

      級伐餐只有一條記事,即祗摩尼師今二年(113年)二月,關于順宣為級伐餐的任職記事。[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13頁。然慈悲麻立干十六年(473年)正月,“以阿餐伐智、級餐德智為左、右將軍”[注]《三國史記》卷三《新羅本紀第三》,第39頁。的記事表明,新羅國時期的級伐餐職能側重于軍事。至于奈麻亦僅有兩條記事:一條是逸圣尼師今十六年(149年)正月,任命“宣忠為奈麻”[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15頁。的記事;一條是沾解尼師今十五年(261年)二月,“筑達伐城,以奈麻克宗為城主”[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6頁。的記事。從第二條記事看,奈麻在辰韓國時期可能主要擔當州郡的城主,是地方要員。

      從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八官職出現(xiàn)的時間順序看,雖然此八官職并非同時設置,其職能也各不相同,但此八官職的官等也不是雜亂無章的,從官職的擢升順序可知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官職的官等次序依次為伊伐餐、伊尺餐、波珍餐、阿餐、一吉餐、沙餐、級伐餐、奈麻。助賁尼師今十五年(244年)正月,“拜伊餐于老為舒弗邯,兼知兵馬事”。[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4頁。又儒禮尼師今二年(285年)二月,“拜伊餐弘權為舒弗邯,委以機務”。[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7頁。此兩條記事表明,伊伐餐的官等顯然高于伊餐。同樣,伊尺餐與波珍餐的關系亦是如此,如祗摩尼師今十八年(129年)“伊餐昌永卒。以波珍餐玉權為伊餐,以參政事”。[注]《三國史記》卷一《新羅本紀第一》,第14頁。又奈解尼師今三十二年(227年)三月,“拜波珍餐康萱為伊餐”。[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3頁。這兩條記事表明,官職擢升順序是由波珍餐向伊餐晉升的,顯然伊餐的官等高于波珍餐。另外,從味鄒尼師今二十年(281年)正月,“拜弘權為伊餐,良質為一吉餐,光謙為沙餐”[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7頁。的記事看,拜官敘錄的次序是由高至低順序敘錄。當然,也有官員越級擢升的事例,如訖解尼師今五年(314年)正月,“拜阿餐急利為伊餐”。[注]《三國史記》卷二《新羅本紀第二》,第20頁。可見,急利越過波珍餐這一級直接擢升為伊餐??傮w看來,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的官等與新羅的十七官等順序基本一致,只不過在此八官等當中又插入了一些其他官等而已。依據(jù)新羅初期官等的實況,至少可以說明新羅國的官制體系承繼辰韓國的官制體系,且官等有所增加;同時也表明辰韓國的官制雖不完善,但已形成具有辰韓國特色的官制體系。

      三、結語

      通過中國文獻《梁書》《隋書》與朝鮮半島文獻《三國史記》所記載的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的官制體系的對比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金富軾《三國史記》于儒理尼師今九年(32年)記載的新羅初期十七官等官制體系,并非為新羅初期的官制實態(tài),實為誤記于新羅第三代王儒理尼師今九年(32年)。根據(jù)《三國史記·新羅本紀》,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的官職僅記載有伊伐餐、波珍餐、阿餐、伊尺餐、一吉餐、級伐餐、沙餐、奈麻等八官職,而此八官職出現(xiàn)的時間并不統(tǒng)一,顯然并非同時設置,其職掌也不盡相同,主要承擔民政、軍政職能。伊伐餐初見于脫解尼師今十一年(67年),其職能是平時承擔民政、軍政事務,戰(zhàn)時率兵作戰(zhàn)。波珍餐初見于脫解尼師今二十一年(77年),主要職能體現(xiàn)于軍事方面。阿餐初見于脫解尼師今二十一年(77年),主要職能為平時承擔民政、軍政事務,戰(zhàn)時領兵作戰(zhàn)。一吉餐初見于祗摩尼師今二年(113年),主要職能側重于軍事,率兵出征。沙餐初見于逸圣尼師今十六年(149年),主要職能為主管某地方的軍政長官。級伐餐初見于祗摩尼師今二年(113年),職能側重于軍事。奈麻初見于逸圣尼師今十六年(149年),主要職能為擔當州郡的城主,為地方行政要員。依據(jù)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八官名的擢升順序,它們的官等次序依次為伊伐餐、伊尺餐、波珍餐、阿餐、一吉餐、沙餐、級伐餐、奈麻。對比新羅后期官制體系,新羅初期即辰韓時代的八官等與新羅后期的十七官等的官等順序基本一致,只不過在新羅初期八官等當中又插入其他新官等(官職)而形成金富軾在《三國史記》中所記載之完整的十七官等的官制體系,這表明新羅國之官制體系承繼辰韓國(新羅初期)的官制體系而來,唯一區(qū)別就是官等有所增加,嬗變?yōu)槭吖俚取?/p>

      猜你喜歡
      官制伊伐新羅
      伊伐布雷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
      伊伐布雷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
      徐謂禮文書——南宋官制百科全書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7:00
      金朝酋邦社會形態(tài)下勃極烈官制始末
      域外漢詩:新羅新生代詩人崔匡裕的漢詩研究
      婁新羅
      寶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24
      淺談師兌簋
      高句麗滅亡后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系
      天安新羅舒泰酒店正式開業(yè)
      美食(2016年8期)2016-08-21 13:57:44
      唐代太常少卿考
      藝術研究(2016年1期)2016-06-12 14:44:45
      黑龙江省| 长沙县| 陈巴尔虎旗| 五指山市| 西和县| 莎车县| 来安县| 子洲县| 曲水县| 寿阳县| 华蓥市| 精河县| 武平县| 大邑县| 灵台县| 凌海市| 枣阳市| 会东县| 周至县| 东山县| 三门峡市| 淅川县| 屏南县| 远安县| 磐安县| 德安县| 淮滨县| 泗阳县| 长兴县| 句容市| 新宁县| 凤城市| 沙洋县| 北宁市| 华安县| 泸水县| 全州县| 呼和浩特市| 伊春市| 墨玉县|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