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縣城關中學 劉銀輝
初中語文教材選取的文章、詩詞大都是經(jīng)典之作,其包含的意蘊豐富深遠,以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和人生閱歷來說,都較難以理解體會,因此便容易出現(xiàn)學生只能讀到表層內(nèi)容的現(xiàn)象。那么教師如何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幫助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呢?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都出自名家之筆,教師在進行取舍時,首先,要先選好教學的主題,圍繞主題選擇最合適的文章。其次,閱讀的過程就是與語言對話的過程,進行深度閱讀的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體會語言的魅力,探究語言背后作者包含深層、豐富的意蘊的心理活動。
例如,在《秋天的懷念》一文中,作者在第二段開頭寫道:“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經(jīng)常獨自坐在屋里看窗外嗎?看樹葉飄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嗎?為什么作者‘又’要獨自坐在屋里看樹葉飄落呢?”從而通過短短的一句話,透過秋天落葉的飄零,學生便能體會出作者一時間不能接受自己殘疾的現(xiàn)實,心中悲涼的情境。且可分析這種寫作手法,即寄意于物,借景抒情,借蕭瑟的落葉抒發(fā)自己的蕭瑟之意。今后學生在寫作時,便可采用這種手法。再如,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主要表達的是對偉大母愛的贊美、歌頌和對母親的懷念之情。這些飽滿的情感可通過以下內(nèi)容看出:
1.“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边@句話說明母親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照顧作者,連最愛的花都不管了,體現(xiàn)了母愛的偉大。2.作者答應母親去北??淳栈ㄖ?,母親高興得手足無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边@樣一件小事兒就能讓她如此高興,是為什么呢?正是因為,之前作者對生活充滿了絕望,是故意屢次拒絕去看花,如今答應去看花,說明心態(tài)有所好轉(zhuǎn),母親才會喜出望外。3.文章最后一句寫道:“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但作者在第一段說過覺得活著沒什么勁兒,是什么讓作者的想法產(chǎn)生了變化?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便不難體會到,正是母親對作者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體貼,以及母親在病重和兒子癱瘓的雙重打擊之下,依然能夠堅強樂觀的生活,這種偉大的母愛給了作者力量,讓作者決定要像母親一樣堅強地生活。
由于語文深度閱讀需要的時間較長,有時一個課時不夠,那就只能將其分段進行,但這樣會破壞學生對文章思路的整體把握,難以體會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如果把一篇文章看作一艘航船的話,那么結(jié)構(gòu)語就猶如導航燈,作者思路猶如航線。因此,抓住結(jié)構(gòu)語對把握文章思路至關重要。例如,《孔乙己》這篇短文小說的結(jié)構(gòu)布局就十分精巧。文章采用第一人稱的敘事寫法,以小伙計“我”的所見所聞的視角及口吻進行回憶敘寫,但其中又融入了作者自身的見解與判斷,使其刻畫的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生動飽滿,蘊含的感情豐富深刻。文章以魯鎮(zhèn)的酒店作為孔乙己的活動背景,在第一段介紹了其空間格局,并對酒菜的價格、顧客的身份做了區(qū)別,實質(zhì)就是作者在對當時的舊社會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一種諷刺和批判。第二部分涉及段落頗多,主要描述了孔乙己的悲慘遭遇。最后,描寫孔乙己的悲慘結(jié)局。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和結(jié)構(gòu)之后,再進行深度閱讀,就會更加容易去理解其中蘊含的深意。
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在深入閱讀教學時,可不必太過束縛學生的思想,相反應該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解讀文章,發(fā)散思維。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重視這種現(xiàn)象,盡量要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含義,使閱讀教學成為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碰撞和情感交流的過程。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優(yōu)秀短文主要講述的是:叔叔于勒是個浪蕩子,年輕時把自己的遺產(chǎn)敗光了,又花了哥哥的一部分錢,被全家看作“恐怖分子”。后來他去了美洲,據(jù)說他在美洲賺了很多錢,并給哥哥嫂嫂寫信說自己賺了錢就會回去,而菲利普夫婦一家的生活非常拮據(jù),于勒的來信給全家?guī)砹嗣篮蒙畹你裤脚c希望,因此全家就十分盼望于勒的歸來。但是當菲利普一家在船上發(fā)現(xiàn)那個窮困潦倒、靠賣牡蠣為生的窮光蛋就是于勒時,他們的希望破滅,返程時改乘其他的郵輪。在分析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叔叔于勒是一個怎么樣的人?2.作者的父母為什么會盼望叔叔于勒回來?3.在海輪上遇到于勒時,為什么菲利普夫婦又要躲開日夜盼望的于勒?
那么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深入閱讀時,就會帶著自己的思維去思考,由此逐步體會到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的歸來是因為于勒能給他們帶來好的生活,他們躲避于勒是因為發(fā)現(xiàn)于勒比他們還窮,生怕于勒“賴上”他們,于是立刻避開。由此學生的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深入。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思考:你們怎么評價菲利普夫婦呢?這篇文章表達的感情是怎樣的?由此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菲利普夫婦的勢利和對親情的冷漠和對金錢至上的觀念的批判。由此逐步引導,不僅使學生的思維和作者的思維產(chǎn)生摩擦碰撞,而且這樣的逐層遞進的思考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深入解讀其他文章,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境在激發(fā)人們某種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那么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境,讓學生能夠換位思考,能夠把自己代入到文章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中,體會文章的深意。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表達了對父親濃厚深沉的懷念之情,但大部分學生年級并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生離死別,家庭成長環(huán)境與作者也大不相同,因此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設置問題情境,逐步引導學生:“文章寫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對于人物的描寫,大家所見過的,一般是描述人物的哪方面特征?”學生大都會回答是面部特征或是性格特征。教師再設置提問:“那么為什么這篇文章中作者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呢?你們?nèi)绻寄罡改福钏寄罡改傅氖裁茨??”由此引發(fā)學生親身的體驗和感受,與作者更有共鳴,也更容易分析文章,因為父親在貧困潦倒時為謀生而不斷奔走謀求工作,送作者去北京上學,為作者買橘子等等過程中,作者都遠遠地望著父親的背影,因此作者最難以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由此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短視頻、圖片、音頻、動態(tài)PPT等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可將經(jīng)典《紅樓夢》中這一段的片段給學生播放,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直觀地感受賈府豪門大宅的氣勢恢宏。且林黛玉的心思細膩、郁郁寡歡,王熙鳳的潑辣爽朗,都能通過視頻鮮明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眼中。在此情境中,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去分析眾人眼里的黛玉、王熙鳳眼里的黛玉、寶玉眼里的黛玉分別是什么樣的等等,來體會其經(jīng)典含蓄之美。
綜上所述,深度閱讀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深層次研讀,調(diào)動自己的情感去體會作者和文章的深意,而且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深度閱讀能力,結(jié)合學情和自身的經(jīng)驗總結(jié),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逐步引導學生,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