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霞
摘 要: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的關鍵?!白x寫不分家”道出了讀與寫的重要性,如何將讀與寫融為一體是語文教師必須直面的問題。文章從課前讀、讀生活,課中讀、讀教材,課后讀、拓思維三個方面闡述如何促進讀寫結(jié)合。
關鍵詞:讀寫結(jié)合;策略研究;融合思考;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23;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3-0090-02
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是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边@就道出了“讀寫結(jié)合”的真諦。在語文教學中,讀離不開教師的用心引導,教材是載體,而寫可以基于課文。讀與寫的融合,可以使學生讀得更有效,寫得更順手。讀寫結(jié)合貫穿于語文教材的始終,作為一門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課程,教材編寫者立足“讀與寫”這一核心思想。在研讀教材時,不難發(fā)現(xiàn)每個單元的課文編排都呈現(xiàn)出共同的特點:教材以某個話題為單元主題,寫作訓練時安排了和主題相關的內(nèi)容。這樣的編排為閱讀與寫作提供了良性載體,教師可以借助教材更好地開展讀寫訓練。但在研究閱讀教學課堂中,不少教師并沒有領會教材的編寫精神,無法將寫作與閱讀無痕連接起來,導致學生無法從閱讀教學中獲得寫作的思維與靈感。那么教師如何扣準學生的水平,有效踐行讀寫結(jié)合呢?
一、 課前讀,讀生活
生活是色彩斑斕的。生活對學生來說是感性的,學生每天的日常生活串聯(lián)起了生活的點滴,又是容易被忽略。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感知生活,積極將教材的學習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以培養(yǎng)學生應用生活的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時,教師要巧妙地從生活中提煉出積累的素材,并引領學生及時記錄下來,以此促進學生書面寫作能力的發(fā)展,達到積累習作素材的目的。課前幾分鐘,教師可以結(jié)合不同的季節(jié)或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說說生活的見聞,采用白描的手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提升學生的表達技巧。還可以利用“猜一猜”“啞劇”“圖片展示”等形式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細膩地描述,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例如,有一天,教師嘴巴里含著一顆龍眼核,神秘兮兮地走進教室,一張口就問:“大家猜猜,老師嘴巴里含著什么東西?”同學們頓時精神大振,你一句,他一言,有的說是舌頭,有的說是糖,有的說是一個古怪精靈的小寶貝……教師將嘴輕輕一張,龍眼核順勢滾出,同學們的表情可謂五花八門。幾分鐘的時間,就有了日記《這樣的老師》《老師的孩子氣》《猜錯了》……
二、 課中讀,讀中教
1.依靠教材積累語言
教材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載體,課堂是學生運用語言的重要陣地。例如《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課,“徜徉”這個詞如何理解?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深入課文,理解它的意思,通過揣摩課文豐富認知。接著,教師讓學生說說“徜徉”還可以運用于什么地方?學生通過聯(lián)系已有的認知和對詞語的理解,說出了“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思想”等。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句子表達,以提升學生對詞語的運用。
2.緊扣教材進行仿寫
第一,仿形式。形式是語言的外衣,也是學生語言思維的重要元素。例如,《荷花》中“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這個句子是描寫作者面對美麗的景色而融入其中的情境,是聯(lián)想的重要表現(xiàn)方式,教師可以以此引導學生進行句式的仿寫。又如,學習了《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學生被這種形式美的語言所吸引,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運用課文的句式進行現(xiàn)場表達,以此提升學生的仿寫能力。
第二,仿選材。選材影響著作文的方向,選材要考慮新穎、真實等因素,好的選材等于把握住了文章的思想。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要表現(xiàn)的是人物品質(zhì),塑造魯迅先生的偉大形象。為了突出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zhì),作者認真截取了幾個事例,這就是選材,通過一些平凡的事例還原了魯迅的人物形象,以此感染讀者,其中救助黃包車車夫?qū)懙煤芫唧w,對刻畫魯迅先生的品質(zhì)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仿抒發(fā)真情實感。在語文教材中,頌揚人間真情的課文很多,是作者情感流露的重要表現(xiàn)。如《搭石》《給予是快樂的》《勝似親人》等,文章的語言看似平凡,卻蘊含著感人至深的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感受語言表達的精妙。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課文的表現(xiàn)手法,去尋找身邊的感人事跡,并用自己的語言寫出獨特的感受。
3.以寫促讀
寫課前讀后感,是學生在沒有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閱讀體會寫作。由于學生以自己的經(jīng)驗和閱讀思維進行寫作,會產(chǎn)生各種不同的思想觀點,這對于閱讀課堂的思想交流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順學而導,以此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認知。例如,教師在了解了學生對《荔枝》《麻雀》的初讀感受后,可以這樣引導:“學習了《荔枝》《麻雀》,有人感悟到母愛的無私奉獻,有人感悟到生命生長過程的不容易,有人感悟到母親濃濃的愛,有人感悟到要回報母親的愛。”然后,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抓住學生的初讀感受,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你是從哪些描寫感受到的?有不同的理解嗎?你最想說什么……多元化的思維表達為學生語言感悟提供了渠道,實現(xiàn)了以讀促寫。一寫一感的教學策略豐富了學生的閱讀認知,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寫《媽媽,我想對您說》《××,我想對您說》……這樣的訓練,改變了以往學生的寫作思維和角度。很多學生能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并通過巧妙布局,使習作閃現(xiàn)人性的光輝,既熏陶了自己的思想,又溫暖了別人。
三、課后讀,拓思維
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課外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大舞臺,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讀寫結(jié)合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夠用不一樣的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以此幫助學生用最美的語言理解作品。
1.在課外書中豐富語言和情感
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時,教師可以通過幾個階段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第一階段,教師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fā),使學生“悅”讀。在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引入課堂,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分享讓學生感受閱讀的趣味,并在分享中滲透閱讀方法,以此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欲望的目的。當學生進入中年級后,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積累的習慣,這就是課外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第二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方法的滲透和作用的講述,使學生意識到積累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準備一個精美的摘抄本,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優(yōu)美的詞句或想法時,及時抄寫下來。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摘抄的內(nèi)容設計成精美的手抄報,以幫助學生感受積累的樂趣。第三階段,學生要將積累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課外閱讀強調(diào)學生的知識內(nèi)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寫讀后感的方式進行積累。寫是一種方式,表達又是另一種方式,教師可以搭建課外閱讀交流平臺,讓學生將閱讀的心得與同學進行分享,或者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活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展示讀書心得。
2.閱讀名篇名著,開闊眼界
閱讀是持續(xù)性的學習活動,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層次,巧妙地將名著推薦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帶著一定的任務進行閱讀。例如,在閱讀楊紅櫻的《五三班的壞小子》的作品時,教師要求學生揣摩作家的選材角度和語言風格,并嘗試用此方法寫寫身邊的人或事。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要嘗試運用自己的構(gòu)思,結(jié)合經(jīng)典作品的表現(xiàn)方法,寫出有自己思考的作文。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弊x書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拓寬視野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重要方式。寫作是學生語言輸出的重要方式,讀寫結(jié)合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閱讀的趣味,并在融合之中理清寫作思路,找到閱讀的方法,最終實現(xiàn)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使“讀”為“寫”作保障,達到靈性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汪偉軍.讀寫結(jié)合 以讀促寫 讀寫聯(lián)動——小學作文教學的三大法寶[J].甘肅教育,2018(14).
[2]周躍春.指向表達的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J].教育觀察,2018(02).
[3]吳崇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jié)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河教育,2018(04).
[4]李金.讀寫結(jié)合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