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莉 [四川省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四川 綿陽 621000]
《老人與海》在1952 年一經(jīng)問世就被學界和公眾視為海明威“最偉大的不朽之作”。他始終堅持的“冰山理論”創(chuàng)作原則在這部小說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簡明凝練的語言、真實樸素的人物,不僅秉承了他一貫的創(chuàng)作風格,還讓字里行間象征和隱喻的手法彰顯出美利堅民族的品性與風范,不禁讓人深刻地體會到“大道至簡”的深蘊哲理。
隱喻是一種修辭手法。作者借助本體和喻體之間某一個方面的相似性進行描述,達到表現(xiàn)事物、傳達情感,進而激發(fā)文學魅力的目的。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的作家,海明威總是將抽象的事物、深刻的含義,借助隱喻的手法進行集合化或整合化的表現(xiàn),這就使得故事充滿了情感的張力與感染力。
《老人與?!返闹魅斯猩5蟻喐?,他是一個斗志昂揚、頭腦靈活的“硬漢”,同時也是一個生活貧窮、霉運纏身的悲劇英雄。如果是用世俗的眼光來評價桑迪亞哥,他的確不能算是成功,但是作為一個漁夫,用捕魚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是最恰當?shù)?。他認為“這正是我生來該干的行當”。這種看似固執(zhí)的想法,讓桑迪亞哥抵御住了連續(xù)84 天沒有捕到一條魚的困厄:生活上的貧窮和被人們認為是厄運象征的精神壓力。在第85 天,他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這是一條比他的船還要大的魚,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經(jīng)過兩天一夜的搏斗,他終于制服了這條魚。在這期間他想起了自己年輕時與黑人掰手腕的事情,也表現(xiàn)出了對這條魚——他此時的對手以最大的尊重:“魚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到底。”“魚啊,我愛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墒墙裉焯旌谝郧拔乙欢ㄒ涯闩??!贝藭r,捕魚已經(jīng)不是一個生存的手段,而是桑迪亞哥用以證明自己的尊嚴與價值的載體。當他終于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時,又引來了許多鯊魚的爭奪,他不得不繼續(xù)搏斗,即使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做武器,他還是擊敗了這些鯊魚。
很多學者認為,桑迪亞哥是海明威自身經(jīng)歷的縮影,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海明威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作為戰(zhàn)士的他身心俱損。在創(chuàng)作《老人與?!分?,公眾對他的創(chuàng)作能力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質(zhì)疑聲,桑迪亞哥的脆弱與滄桑正是海明威當時狀態(tài)的真實寫照。這也促使海明威下決心創(chuàng)作一部小說,反擊現(xiàn)實的質(zhì)疑。果不其然,《老人與?!吩趩柺篮螅玫搅似绽擢?,第二年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其中桑迪亞哥表現(xiàn)出的堅忍不拔的精神被美國人民提煉為美國精神,海明威也被美國人認定為美國精神坐標。
大海是小說中的另一個主角,它和桑迪亞哥相伴相生,是桑迪亞哥實現(xiàn)人生價值、獲取生命尊嚴的一個重要場所。這個“場所”給予了桑迪亞哥并不充足的生存條件,但卻為他帶來了不可預測的危險。正如人生中的很多經(jīng)歷,有時仁慈、有時兇險,變化莫測。從他84 天在海上一無所獲到忽然釣到一條足夠大的馬林魚,若是用國人的哲學體系解釋,那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桑迪亞哥在大海上捕捉獵物,也像獵物一樣被自然考驗著。物競天擇、弱肉強食,大海在這里隱喻的是強權(quán)者。它本身是兇狠的,而在比它更廣大的自然中,要想獲得更多的生存機會,它又必須變得更加兇殘和橫暴。
從社會現(xiàn)實的角度來說,大海也象征著“二戰(zhàn)”結(jié)束后美國的社會狀況。麥卡錫主義在美國的猖獗橫行讓民主與進步的力量遭到瘋狂的迫害,整個美國社會都被恐怖和疑懼籠罩,海明威作為一個敏銳的新聞工作者、富有正義感的作家、堅定的反法西斯戰(zhàn)士,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是極為不滿的。他希望去戰(zhàn)斗,不畏強權(quán)主義,并堅定地將戰(zhàn)斗精神貫徹到底,這種對于黑暗現(xiàn)實的控訴,是他戰(zhàn)斗精神的體現(xiàn),也是文學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正因如此,這部小說被稱之為“老人與?!?,而不是老人與馬林魚或老人與小男孩。
書中出現(xiàn)的兩類魚,一是馬林魚,一是鯊魚。馬林魚的隱喻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觀察。它的正面寓意是理想和信念,反面喻義是對手和勁敵。在茫茫大海上,桑迪亞哥和馬林魚是惺惺相惜的,他將馬林魚視為一個實力均衡的知己,既能讓他時時保持“戰(zhàn)斗的狀態(tài)”,又引起他的尊重:“魚啊,我愛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墒墙裉焯旌谝郧拔乙欢ㄒ涯闩??!碑斔汛篑R林魚的魚骨帶回來時,所有的漁夫都對大馬林魚的長度和重量感到震驚,對桑迪亞哥肅然起敬。而就桑迪亞哥本人來說,這個強勁的對手已經(jīng)成為他勛章上的又一個榮耀,他的價值得以再次體現(xiàn)。
鯊魚是邪惡、貪婪、殘暴、狡猾的象征,“它們竟然不用到處來回搜索這臭跡。它們并肩筆直地朝小帆船游來”,這意味著桑迪亞哥要開始新的“戰(zhàn)爭”。但是桑迪亞哥對這個“勁敵”的態(tài)度卻和對馬林魚是截然不同的。他用漿打、戳、刺,累得筋疲力盡,鯊魚還是把這條大魚能吃的地方都吃掉了。可是他說:“人可不是造出來要給打垮的。可以消滅一個人,就是打不垮他。”后來這句話被美國文學界視為“硬漢子”形象的精神標志,也讓海明威的硬漢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為了凸顯鯊魚的本性,在小說的結(jié)尾處,出現(xiàn)了旅行者和隨從兩個人,他們錯把馬林魚骨當作鯊魚骨帶走,認為這是罪惡的源頭。海明威借此諷刺世人的無知:對真正的勇敢藐視,對虛假的炫耀趨之如鶩。
隱喻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非常多見,海明威的運用是比較“極致”的,他創(chuàng)造并嚴格遵守的“冰山理論”,讓小說承擔了更為厚實的責任,這恰恰是文以載道的最好體現(xiàn)。
《老人與?!返墓适虑楣?jié)并不復雜,甚至可以說是有些“單薄”。作者把故事所有的情節(jié)集中在一個點上:捕魚。所有圍繞捕魚出現(xiàn)的事物、展開的內(nèi)容、內(nèi)心的感受,都采用了極其克制的手法。這種宏觀上的語言風格,緊緊地抓住了讀者的心理,讓讀者在短時間內(nèi)感受到文字的張力,并在閱讀結(jié)束后陷入久久的沉思與回味中。在語言的具體運用上,他直接寫人寫事,沒有解釋,也不做評論,更不傳達情感。這種不將個人目的強加于讀者身上的做法,又給予了讀者廣闊的思考空間。所以后世對大海、魚、獅子等的象征意義進行辨析,才會有多種多樣的解讀,也才會有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能給出合理解釋的結(jié)果。從人物塑造的角度來看,也正是這種極簡的創(chuàng)作,讓桑迪亞哥成為一個真正的“硬漢”,在各種現(xiàn)實的困難下,仍然保持著淡定與從容的人生態(tài)度。
海明威對細節(jié)的描寫著力很多,這使得他的語言雖然凝練,但并不艱澀。他對桑迪亞哥強健有力的左手是這樣描寫的:“像緊抓著的鷹爪?!边@個比喻簡單而犀利,一下子就體現(xiàn)了這只手的特點以及擁有這只手的人的特點。海明威這一代人雖然被稱為“迷惘的一代”,但從他對語言的使用可以看出是對社會現(xiàn)實有著清醒的認識的。他并不趨炎附勢,也不會因為外部震蕩的政治環(huán)境改變自己的立場的,這樣一只有力的左手,展現(xiàn)出的不僅是生存的意志,還有對那些動搖了政治立場,卻被人們稱為“偉大的民族英雄”的作家的諷刺。不僅是手,我們在前文所說的大海、魚都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一種形象的映照。例如“沒有一處傷疤是新的,每個傷疤都像無魚的沙漠里風化了的沙土一樣古老”。人們嘗試對這些事物的解讀,也比較容易代入自己的情感,并最終被代表著海明威的桑迪亞哥所感動。這也大概是海明威能夠穿越一代又一代,還被人們視為美國精神指引的關(guān)鍵性原因。
海明威并不喜歡使用別人已經(jīng)使用過的詞語,他更愿意也擅長將一些簡單的詞組、斷句稍加變動,組成一個新的意思,或是讓人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一些新奇的感受。同時他會把自己組合成的新詞匯反復地使用,固化成專屬的風格,讓閱讀者在作品和作家之間產(chǎn)生一個固定的連接。例如在描寫桑迪亞哥捕捉馬林魚的過程中,“down”這個詞被反復使用,在描寫海浪的節(jié)奏時,它是一個程度副詞,在描寫桑迪亞哥捕魚的手法時,它是一個行為副詞,僅僅通過一個詞就把整個畫面的緊張和危險描繪得淋漓盡致,呼之欲出,可見其為簡單詞語賦予的能力何其之強。除此之外,在桑地亞哥的內(nèi)心深處始終有一層濃厚的不安與落寞,當成功捕獲到大魚時,其最終的理想也得到了實現(xiàn),一顆飽經(jīng)風霜的心終于得到了長久的安寧。
海明威在《老人與?!分袑φZ言的運用是獨樹一幟的,既體現(xiàn)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風格,更充分地展現(xiàn)了他的人格特質(zhì)。他結(jié)合社會現(xiàn)實、個人經(jīng)歷運用諸多隱喻,為文學史貢獻的不僅是一部載譽飽滿的作品,更是深遠的文學精神和人生精神。最后,用他在小說中的這句話結(jié)尾,或許是最恰當?shù)模骸耙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