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學教育的主要途徑,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意識,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本文針對不同文體在教學中的滲透問題進行探討,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文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不同文體在教學中的滲透方式,以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文體;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9-004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035
一、小學語文文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的文本知識教學意識較為淡薄
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主要以教材教學內(nèi)容為主,而很多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主要關注文本的內(nèi)容講解,忽視文本知識的教學,教材中不同文體也難以凸顯其編排價值。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關注點均為講解教學內(nèi)容,卻沒有通過教學內(nèi)容向文體知識進行延伸,不同題材和類型的文體知識教育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文本知識教學的淡化和邊緣化,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需要重視和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 教師的文體知識教學水平相對較差
開展有效的文體知識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和文學基礎,同時對于文體知識能夠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從教學實踐經(jīng)驗角度而言,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僅限于閱讀、寫作、表達等基礎性教學活動,沒有向文體知識領域進行延伸,教師普遍存在教學實踐經(jīng)驗匱乏的現(xiàn)實問題。從文本知識研究能力而言,小學語文教師多存在一個教師同時帶多個授課班級的現(xiàn)象,教學工作任務和壓力也相對較大,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相關學術研究活動,文本知識研究能力也相對較弱。
(三)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作為引導
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主要以新課標和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教學目標為導向,當前新課程標準以及教學大綱中均對不同階段、不同文體的教學活動提出教學要求,教師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作為教學引導方向,因而導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于文體知識教學存在惰性心理,以完成教學大綱和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為主要任務,文體知識教學意識逐漸淡化,學生的文體知識積累和提高也無從談起。
二、不同文體在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方式
(一)從宏觀層面提升不同文體在教學中的滲透意識
1.小學課程教學標準應當將不同文體知識教學要求具體化。課程教學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活動的有效方式,在課程教學標準中對不同文體的教學活動提出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求,使教師能夠意識到開展不同文體知識教學的重要性。小學語文課程中涉及諸多不同類型的文體,同時伴隨教學改革工作的持續(xù)深化,教材中納入的文體類型也會逐漸增多,課程教學標準需要將小說、戲劇、寓言等多種文體類型進行明確說明,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及文體知識發(fā)展要求,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有效引導。
2.對教材教學內(nèi)容的應用方式進行調(diào)整和優(yōu)化。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方式主要以內(nèi)容的相近性作為編排標準,為提升更好的文本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對教材教學內(nèi)容的應用進行合理調(diào)整和優(yōu)化,按照相同的文體類型進行教學活動。同時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進行適度的教學內(nèi)容拓展,使學生能夠了解更多文體類型相同的教學素材,深化學生對于文體類型的全面認識,以實現(xiàn)文體知識的教學目的。
3.提升教師的文體知識教學能力。教師開展文本知識教學活動需要自身能夠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基于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的實際情況,需要學校能夠提升教師的文本知識教學能力,以便于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能夠進行有效的文體知識教學活動。其一,學校應當鼓勵教師提高教師的文體知識學術研究能力,給予教師時間和空間讓教師進行文體知識研究能力的提高。其二,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斷總結(jié)和積累實踐教學經(jīng)驗,持續(xù)提升自身的文體知識教學能力。
(二)從微觀層面提升不同文體在教學中的滲透意識
1.確定課程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教師在學科教學活動中要根據(jù)教材的教學內(nèi)容,確定文體知識的教學目標,并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循序漸進向?qū)W生滲透和傳授文體知識。
2.針對不同文體應用不同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涉及的文體類型相對較多,不同文體類型適用的教學方法也存在差異,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根據(jù)不同文體類型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3.重視引導學生的文體意識發(fā)展。學生對于文體知識有初步認識,教師需要重視文體知識的持續(xù)滲透,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文體意識,從而實現(xiàn)“理解不同文體類型的語言應用形式”轉(zhuǎn)化為“靈活應用語言表達形成不同文體類型”,通過文體知識的內(nèi)化過程,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持續(xù)提高。
三、結(jié)語
小學教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文體知識的滲透和培養(yǎng),有助于促進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提高。小學階段可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兩個層面,對學生開展文體知識的滲透和教學,明確教學目標,應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文體知識教學能力,從而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以促進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張春萍.文體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陜西教育(教學),2018(6).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金穎(1989.2— ),女,漢族,遼寧沈陽人,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