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麥 莖圓柱形,上部有分枝,長30~60 cm;表面淡綠色或黃綠色,光滑無毛,節(jié)明顯,略膨大,斷面中空。葉對生,多皺縮,展平葉片呈條形至條狀披針形。枝端具花及果實,花萼筒狀,長2.7~3.7 cm;苞片4~6,寬卵形,長約為萼筒的1/4;花瓣棕紫色或棕黃色,卷曲,先端深裂成絲狀。 蒴果長筒形,與宿萼等長。種子細小,多數(shù)。無臭,味淡。
石竹 莖圓柱形,上部有分枝,長30~50 cm,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基部微帶紫色,光滑無毛,節(jié)明顯,節(jié)處略膨大,萼筒長1.4~1.8 cm,苞片長為萼筒的二分之一,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莖中空,氣微,味淡。
瞿麥為橫切不規(guī)則的段,段長10~15 mm,莖圓柱形,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解明顯,節(jié)部略膨大,飲片切面中空,葉多破碎,完整個條形至條狀披針形,花萼筒狀,苞片4~6,蒴果長筒形,與宿萼等長,種子細小,多數(shù),氣微,味淡。
《本經(jīng)》所載瞿麥,應(yīng)為瞿麥果實,即西漢時期至宋代所用瞿麥均為其果實入藥,宋代始則為全草人藥。
入藥品種,石竹與瞿麥的主要區(qū)別點:石竹花之萼筒長1.4~1.8 cm。瞿麥萼筒長2.5~3.3 cm。苞片與萼筒長之比:石竹為 1∶2,瞿麥為 1∶4 花瓣形狀:石竹,花瓣淺齒狀;瞿麥,花瓣深裂成絲狀。
石竹,在我國廣為栽培,花色多種,極艷,易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