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日照莒縣第五中學)
當前,提高課堂效率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素質教育明確要求,要在保證學生身心健康和快樂學習的基礎上高效完成教學任務,但現實中往往存在教師教學壓力大、學生學習負擔重等問題。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打造一個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至關重要。
好的課堂導入,能夠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想學習。課堂導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將所講知識套入到學生可認知的某一情境中。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導入,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從網上找到一些美麗圖形的圖片(如建筑物、地板、圍墻、公園等)播放給學生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何圖形,并提問圖片中都有哪些幾何圖形?使學生開始思考,接著教師再引領學生進行分析總結。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一個情境,豐富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感性認識,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引導學生探究新知。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得相當廣泛,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卻往往忽略生活化教學這一教學方法。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感,教師要善于將生活元素融入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例如,在教學《軸對稱》一節(jié)中,教師可以把一張紙對折,然后讓學生從折疊處剪出一個圖形,看看展開后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上的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折痕所在的直線與兩邊的圖形有什么關系?教師也可以舉生活中的例子,如山倒映在水中、把自己的手掌蓋在鏡子上,鏡子中的手和你的手就完全重合在一起,用生活中奇妙的數學現象來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
學生都渴望與他人交流,交流互動可使學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團隊的精神力量,使課堂氣氛更加融洽,教師樂于教,學生積極學。因此,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流互動的氛圍,讓學生遵循“情景問題 實踐探究 證明結論 解決實際問題”的主線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一節(jié)中,教師可以拋出問題:(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若是,請你指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2)等腰三角形頂角角平分線所在直線,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直線,底邊上的高所在直線這三條直線在位置上有什么關系?(3)等腰三角形頂角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這三條線段有什么關系?探究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串設計,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加深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鼓勵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喚醒學生的求知欲,鍛煉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小升初,所有生源均衡分班,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客觀存在,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數學教學就必須量身定制。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弊端諸多,難以客觀全面對待學生,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導致課堂效率不高。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避免出現優(yōu)秀學生“吃不飽”、薄弱生“吃不了”、中段生“吃不好”的情況。例如,在制作《一次函數》教案時,教師要從觀察、猜想、歸納到探索、討論,教學分步遞進,學習由淺入深,同時,作業(yè)也要分層設計,A層學生要求完成拓展類題目,B層學生要求完成運用類題目,C層學生只需要完成鞏固類題目。當然,分層是動態(tài)的,需要教師熟悉班上每個學生學習狀況的變化,形成全程跟蹤式教學。
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建立起動態(tài)成長檔案,提供個性化學情分析和評價報告,為學生減輕學業(yè)負擔,為教師調整教學提供依據,使重結果、紙筆測試的傳統教學評價方式向面向全體、關注個體、注重過程的多元評價新模式轉變。例如,從初一開始,對每周的周測數據進行收集和錄入,積累三年后,一個學生面對同一個知識點,三年掌握情況的變化可以看得很清楚。更重要的是,通過長期的數據記錄和分析,老師便可以精確地診斷出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另外,在課堂評價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fā)言權,多用激勵的語言、贊賞的目光,讓其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打造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勢必會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需轉變角色,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逐步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路人,憑借“教”的變化逐步引起“學”的變化,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