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是高中教學學科的重要內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教育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得到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的多角度與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是當前高中物理教學工作的重點發(fā)展方向?;谛畔⒓夹g的高中物理教學,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所具有的教學資源的多元化和教學手段的靈活性等特點,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教學質量。本文通過探究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9-0017-02
引言
高中物理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學科,重視教學的實踐性與應用性,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模式,過分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對學生的關注程度不高,導致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缺失,影響了物理教學的效果。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物理教學,可以不斷地豐富現(xiàn)有的物理教學手段,有利于提升該學科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增強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1]。
一、以多媒體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教學中,通過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中獲取和篩選海量物理教學資源,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應用,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物理情境中發(fā)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解決物理問題、發(fā)展物理思維、強化物理能力。
以高中物理《電磁感應》為例,電學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同時也是高考的重要考點,電磁感應是高中物理電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在本單元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將一些涵蓋電磁感應知識內容的電影、紀錄片、科教片等視頻片段穿插進教學內容中,結合教學課件和教材內容,加深學生對這個單元知識的理解。例如,在《X戰(zhàn)警》系列電影中,“萬磁王”是該系列電影中的經(jīng)典人物,電影中的萬磁王能控制一切金屬,他的能力不僅僅是普通磁力還包含了電磁能力,而且可以依靠與地球磁場相斥的能量來飛行。教師可以通過截取這部電影中關于萬磁王利用電磁波控制金屬物理的片段,利用高中生對這一系列電影的喜愛,激發(fā)學生對這一單元課程的學習興趣,思考萬磁王的技能中包含了那些物理知識,他是如何吸引和控制這些金屬的?通過多媒體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充分引導學生的探究興趣,加強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以微課有效輔助教學
所謂微課,是指利用信息技術,按照一定的學科認知規(guī)律,以碎片化的形式對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及學習素材進行結構化制作的教學資源。微課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具體學科的教學視頻,同時還包括與該學科教學主題相關的學習資料、練習測試、評估方法、轉化方案等資源。這些學習資源共同作用,組成了該學科系統(tǒng)、全面的知識網(wǎng)絡,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微課的主要特點包括教學時間較短,一般為5~10分鐘;主題突出,內容精煉;資源的容量較小,可以流暢、靈活地在線觀看、存儲與傳播;可以通過結構化的設計構成豐富的教學情境;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等,微課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與教學主題緊密相關的教學視頻來進行,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拆分、組合和串聯(lián),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物理知識網(wǎng)絡,有效輔助教師的教學工作,實現(xiàn)了高中物理教學的創(chuàng)新開展。
例如,在《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的教學中,牛頓運動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知識模塊,其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高考物理考點和知識點,如物理的受力分析、共點力的平衡條件、超重和失重等,還包含了大量的物理公式,學生如果想要把這些內容吃透,并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不同類型的物理問題,學習強度和學習量都是比較大的挑戰(zhàn)。針對這種知識點眾多的學習單元,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將該模塊中的幾個重要知識點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課視頻,提煉和壓縮課程的重點,以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進行授課,結合一些趣味的圖片、視頻等,將這些晦澀的物理知識,以簡單易懂的形式解釋出來,從而有效減小學生的學習難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翻轉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翻轉課堂基于信息技術手段,以顛倒課堂為主要形式進行教學,其教學特征一方面是師生角色的轉換,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中心和主導,而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與輔助者,學生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了課堂的主導,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在課程上開展項目研究、課題討論、物理實驗、整理與復習等,以師生角色的轉換實現(xiàn)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是教學時間的自主安排,學生可以充分自主地安排學習時間,靈活、自主地調整學習計劃,并自主安排學習的重點及時間,通過線下線上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自主探究與學習。
以《生活中的圓周運動》為例,在學習本課內容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關于圓周運動和向心力的力學知識,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針對圓周運動在生活中的存在和應用還缺乏一定的認識。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向心力的含義和來源,培養(yǎng)學生利用圓周運動的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圓周運動現(xiàn)象的能力,教師可以借助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以圓周運動和向心力知識的學習為基礎,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自主開展本課的學習,借助教學視頻和學習資源,自主安排學習,結合課本內容中關于火車彎道的物理現(xiàn)象,通過自主分配學習任務、搜集學習資料、解釋物理現(xiàn)象,最終得出結論,利用圓周運動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以高效學習平臺實現(xiàn)有效溝通交流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學校教學中的普及,各種在線交流與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為師生交流、在線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學??梢岳眯染W(wǎng)站建立在線學習平臺,將教學資料、教學視頻、測驗試題等內容上傳至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自主地進行在線學習和在線測試,靈活安排學習時間,檢測學習成果;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QQ等形式建立“班級學習群”,在線發(fā)布學習任務,每日在課前上傳資料幫助學生預習,課后在群內發(fā)布學習視頻與測試內容,便于學生復習和測試學習成果,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可以通過學習群隨時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靈活性與有效性,有效輔助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開展。
例如,在《曲線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班級學習平臺,在課前將該單元幾個重要知識點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微課等學習資料在群內發(fā)布,由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資料進行課前預習,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在群內發(fā)布在線測試的試題,學生可以在線上通過測試檢驗學習效果,發(fā)現(xiàn)自己在該單元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另外,在高考復習階段,這種線上學習平臺的作用也是非常關鍵的,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在線學習,與同學和教師交流學習其中的問題,及時解決學習中的困惑,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提升。
結語
總之,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物理教學,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提升了教學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實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生動展示,為學生帶來了豐富的教學情境與學習體驗,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手段的綜合應用,創(chuàng)設豐富的多媒體教學情境,合理地利用微課與翻轉課堂等形式展開教學,并通過在線溝通平臺實現(xiàn)實時交流與互動,為學生提供方便的交流方式,從而實現(xiàn)高中物理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林麗萍.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結合分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8(10):106+110.
作者簡介:成杰(1984.8—),男,江蘇建湖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