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青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教學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 口語交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使學生能夠學會與他人進行交流與交往。 但是目前,口語交際的教學效果和發(fā)展情況并不樂觀, 教師不夠重視口語交際教學, 使得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始終無法得到提高。 現(xiàn)以“三學課堂”教學模式下高一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的策略為例,談談我們的做法和體會。
口語交際, 是學生社會交流與社會交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人們要生活就要交流,要交往就要有語言。在生活和生產活動中需要文章交流,也需要語言交流,口語就是社會交往的重要途徑和工具。 但現(xiàn)在的學校和家庭都忽視了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們做過調查,有許多學生的作文寫得很好, 可不能用口語很好地敘述,有時候說話還顛三倒四。 可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迫在眉睫的教學任務。
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本應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但多少年來, 受高考內容和評價標準的影響, 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語文教學中重分數(shù)、輕口語能力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 有許多學生學了十多年的語文,考試分數(shù)不錯,作文也很好,可就不能直接用口語和人交流。 有的學生連敘述一件完整的事情過程都存在困難。 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高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高考中不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考察。高中生學習的一個重要任務, 就是能夠通過學習考上大學,然后走入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考就是通過筆試的方法來進行人才的選拔, 因而口語交際能力無用武之地。 有的教師和學校都不夠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和教學,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始終無法得到提高。
讓學生學會說話,把話說好,在教學中就要從老師開始。 例如;有一位教師講到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中的“……俯耳傾耳……或遇其齜,色愈恭,禮愈至……”時,就借機慨嘆,說什么“當今的學生如何不聽話、不想讀書,如何的與老師頂撞……”這樣的譏諷式的語言更會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 因此說話要掌握聽話人的心理,做到語言得體,才能被人接受。 才能達到說話的目的。
第二,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存在閉鎖性。 高中學生不再像兒童一樣,能夠對自己的家長、教師敞開自己的心扉。 雖然學生的內心世界越來越豐富多彩,但是他們卻不輕易表現(xiàn)出來, 這也就使得學生的心理特點存在閉鎖性。 而這種心理特點會影響到學生的人際交往,導致學生無法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現(xiàn)在高一的學生在平時口語交流時,時常出現(xiàn)語序混亂現(xiàn)象, 別字連篇, 文字里充斥著方言的腔味,由于對普通話不夠重視,學生都以自己的方言為驕傲,表述起來也較方便,因而缺少一個很好地說普通話的習慣和氛圍。
第三,學生的性格存在差異性,既有性格內向的,也有性格外向的。 外向學生的性格都是活潑好動的,愿意與他人表達自己的情感; 內向學生就相對較為內斂和安靜,善于隱藏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外向的學生由于性格開朗, 口語交際能力也會在此過程中得到提高和鍛煉;但性格內向的學生會變得更加不善言辭。
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雖然不需要學校一個一個詞語的教學, 但要他們把話說好,把一件事情敘述好也是一件很難的事。 由于學生都能說話,也有人說得很好,往往高中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被學校和社會忽視了。 特別是對高一的學生,就要從頭抓起, 在教學中把口語的訓練和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 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合適的語言環(huán)境, 給予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和平臺,要多多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夠克服緊張心理。 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yǎng), 在上課時要講普通話, 使學生能夠受到教師和語言環(huán)境的良好熏陶和影響。 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 詢問該篇課文中用到了哪些修辭手法。 教師要選擇一些在上課時不太活躍的學生來回答問題,要鼓勵和肯定學生,逐漸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說出全部的修辭手法,增加學生表達的自信心。
教師開展口語交際教學, 需要制定好一個完善的教學方案和計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更快、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第一,課堂提問方式的口語訓練。 口語交際并非是一人講、 眾人聽, 而是需要交際的雙方都能夠參與其中,進行互動和交際。 課堂氛圍過于沉悶并非只是因為學生不愛學習, 還與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有直接的關系。 如果教師采用的教學策略有趣,就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能夠讓學生愿意敞開心扉,與他人進行互動。 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多向對話,提出有趣的問題,在學生發(fā)言結束后,其他學生要對其的回答進行點評,并讓回答問題的學生表達自己對點評內容的感受和體會。 這種互動式的口語交際教學, 能夠凸顯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其能夠成為口語交際的主人。 當學生能夠在聽與說之間進行互動, 就能夠使其始終處于積極的交流氛圍中,并逐漸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交流,其口語交際能力也會得到極大提高。
第二,利用課前三分鐘開展口語表達訓練。 目前,有些教師已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踐課前三分鐘表達的教學方式,但是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教師把這一教學方式當成了過程, 學生上臺后隨意說三分鐘即可,有的學生在上臺后過于緊張,表述得不夠清晰,但教師急于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一筆帶過。 這也就導致課前三分鐘的表達和演講,變成了一個無效的教學方法, 無法發(fā)揮其原有的作用和價值。 因此,教師應當重新認識和了解課前三分鐘,或者改變教學方式, 讓原本的三分鐘演講變成三分鐘說話,讓學生克服自己的緊張心理,在這三分鐘內既可以講故事, 也可以說笑話, 還可以說一些生活中的趣事。 教師應當先鍛煉學生的膽量,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講臺上流暢地講述和表達, 從而實現(xiàn)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
第三,開展辯論賽和演講比賽。 對于學生來說,在眾人面前進行辯論和演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但同時也是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 學生在進行演講和辯論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夠具備表達和僵化的膽量,當有了膽量后,學生在辯論與演講時也會表現(xiàn)得更加從容和鎮(zhèn)定。 以演講為例,首先,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些演講的錄像,讓學生去了解和學習名人演講時的語氣、表情等,增加學生對演講的了解和認知,這也是學生進行演講的前提。教師要與學生一起來分析和揣摩這些演講稿, 學習和借鑒其中的成功之處; 其次, 學生要了解演講稿的結構,即開頭、主體和結尾。 在演講稿的開頭部分,必須要結合場合,照顧聽眾們的情緒,要在剛開始演講時就能夠抓住聽眾的心;主體是演講稿中的重中之重,必須要分清主體的層次和結構; 演講稿的結尾部分是需要深化主題的;最后,學生需要不斷練習演講。 在進行演講前,學生需要能夠熟練背誦演講稿,脫離演講稿進行演講,要根據(jù)演講稿中的內容,決定語調、語氣、停頓、語速等,同時還要配上相應的手勢和動作等。 學生在演講時需要注重自己的臺風,衣服要整潔,要面帶微笑,保持謙和的演講態(tài)度, 姿勢要足夠端正, 表述要清晰明了,聲音要洪亮悅耳。 當學生在演講時出現(xiàn)“卡殼”的情況,切勿停頓的時間太長,也不要重復之前所說的話,更不要輕易放棄。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當采用更加有趣和活躍的教學手段,在教學時可以加入多媒體技術,根據(jù)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選擇一些有趣的視頻,例如電影、電視劇、脫口秀、相聲等,讓學生能夠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感受到口語交際的作用和魅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飾演課文內容中的角色,要從人物角色的角度出發(fā),表達出其情感,當然也可以扮演影視劇中的人物。 此外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方言去配音, 這樣的方式能夠活躍起課堂氛圍, 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實現(xiàn)自己口語交際能力的逐步提高。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采用朗讀教學, 非常有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需要能夠運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內容, 還需要表達出文本中所蘊含的情感, 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感悟和體會。 因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先進行范讀,讓學生了解朗讀時需要遵循的規(guī)律,掌握朗讀的方法,例如重音、停連、節(jié)奏、語氣等等。 例如教材中會有一些詩歌,學生無法準確朗讀。 這時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朗讀,或者播放名家的朗讀音頻,讓學生能夠了解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從而正確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在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中, 體態(tài)語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傳遞信息的手段,能夠通過手勢、身姿、目光、表情等,結合聲音傳遞信息。 體態(tài)語主要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強調口語中的信息,另一個是交際活動的調控。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 要拓展學生訓練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經過大量的訓練、參與有趣的活動,逐漸形成良好的體態(tài)語。 為了避免體態(tài)語訓練過于枯燥和無趣, 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訓練方式,加入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實現(xiàn)訓練方式的現(xiàn)代化。
總而言之, 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認清口語交際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突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和限制,要全面了解口語交際教學,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使學生能夠逐漸克服自己的緊張、 畏懼等心理障礙,激活學生的欲望和熱情,使其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師開展的口語交際活動中來,讓所有學生敢說、會說,實現(xiàn)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不斷提高。